欢迎光临平顶山市统计局门户网站!现在是
| 繁体 | 网站已支持IPv6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统计视点
2011年上半年平顶山市工业经济在结构调整中盘桓前进
文章添加时间: 2017-09-14     文章点击数:

今年以来,在国家信贷政策进一步呈现收缩导向、宏观调控尚无松动迹象的背景下,全市安全生产约束加紧,资源环境制约强化,经济结构调整压力继续加大;工业经济发展中的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问题并存;在新增产能逐步释放向上拉动同重组限产关停因素向下拖累对冲后,全市工业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这一态势的形成在今年经济运行环境及其复杂的形势下尤其不易。下半年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节能形势依然严峻,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问题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仍将存在,工业经济进一步提速上行的阻力较大。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全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比去年同期(13.6%)加快了0.2个百分点,比今年一季度(13.5%)提高了0.3个百分点。上半年工业增速排全省第16位,比去年同期前移2位。

一、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运行的亮点

1.工业生产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8%。分月看,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平顶山市工业经济开始步入回升通道,从6月份历史低点(-1.4%)开始企稳回升,9月份(16.0%)重上两位数增长,12月份(20.6%)达到金融危机后历史高点,今年上半年当月增速稳定在12% ~17%之间运行,基本延续了去年第四季度以来波动回升的态势。

2.产品结构出现积极变化。上半年,和居民生活紧密相关的轻工业同比增长33.8%,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14.0%,比去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加工工业同比增长29.2%,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17.5%,比去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传统支柱产业中采掘和原材料工业同比增长7.4%,占全市的比重为68.5%,比去年同期下降3.6个百分点。传统采掘和原料工业比重下降,轻工业和加工工业发展迅速,显现出全市工业产品结构在不断优化。

上半年全市轻重工业比重变化情况

 

同比增长(%

占全市的比重(%

比重提升(百分点)

轻工业

33.8

14.0

1.8

重工业

11.2

86.0

-1.8

#采掘工业

3.4

41.5

-4.1

 原料工业

14.3

27.0

0.5

 加工工业

29.2

17.5

1.8

3.多数行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市工业经济覆盖的36个大类行业中有29个保持同比增长,22个行业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长水平,21个行业增速高于全省同行业平均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行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31%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食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11个行业增速超过30%。上半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1.1%,超过全市平均水平17.3个百分点,超过全省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比重比去年同期提升1.9个百分点。

4.中小企业产能释放充分。在大中型企业没有新增产能的情况下,小型企业以其生产形式灵活多样、表现活跃的优势成为经济增长的推进剂。上半年,全市大中型企业同比增长2.0%,小型企业同比增长33.4%,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44.5%,比去年同期提升6.8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12.7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92%

5.经济效益持续向好。上半年,全市工业实现利税134.7亿元,同比增长23.3%;其中,税金增长18.3%。今年上半年,税务部门共收缴工业税收44.4亿元,比去年同期多收2.5亿元,增长6.0%,增幅比去年同期(-7.1%)提高了13.1个百分点。

6.四个县工业经济增速进入全省前十。上半年,在全省158个县(市、区)中,全市所辖县市区占据全省前10位的4席,分别是鲁山县(第2位,较一季度前移4位),宝丰县(第4位,较一季度后移1位),叶县(第5位,较一季度前移4位),郏县(第9位,较一季度前移3位)。

7.产业集聚区工业增势好于全市平均水平。上半年,全市产业集聚区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6.9%,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总量占全市的28.0%,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4.6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33.3%

二、影响全市工业经济提速的主要因素

1.主导产业增势乏力。全市传统行业比重大而增量少,新兴行业成长不足,对整个工业经济拉动力偏弱。煤炭和钢铁行业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高达53.2%,而上半年同比仅增长4.6%,对全市工业经济的增长仅贡献2个百分点。其中,煤炭行业上半年增长3.3%,低于全省同行业平均水平3.6个百分点;钢铁行业增长8.4%,低于全省同行业平均水平6.5个百分点。食品、化学医药、装备制造、建材和电力行业虽然同比增速均接近或超出20%,建材和食品工业还分别达到了37.9%35.0%,但由于比重只占全市的36.7%,对全市工业经济的走势不起主导作用。

2.新增产能拉动不足。上半年,全市新增工业企业和新投产项目共完成增加值10亿元,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3.7个百分点。6月份全市共有停产半停产企业277家,其中完全停产企业180家,停产面高达22.4%,减少增加值约12亿元,影响全市工业增速4.4个百分点。在停产企业中,地方煤炭企业重组整合,月均减少增加值4亿元,影响工业增速7个百分点。新增产能被停限产因素对冲后已无力拉动全市工业经济进一步快速增长。

3.部分支柱行业增速低于全省同行业平均水平。上半年,全市 36个行业大类中,有15个行业增速低于全省同行业平均水平。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炼焦和煤炭等5个行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56.9%,增速分别低于全省同行业平均水平14.610.66.56.13.6个百分点。这些行业既是全市的传统支柱产业,又是全市重点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中的主体部分,其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直接导致全市上半年工业增速与全省产生了明显差距。上半年,我省重点培育的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业增速分别为60.1%46.3%27.9%,高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42.228.410.0个百分点,而全市在电子信息和汽车产业还基本处于空白,装备制造业发展略好于全省平均水平。

上半年增速低于全省同行业平均水平的行业情况

     

行业比重(%

增长(%

比全省± (百分点)

平顶山

全省

合计

58.95

-

-

-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39.55

3.3

6.9

-3.6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0.08

-6.1

10.8

-16.9

非金属矿采选业

0.44

14.7

34.7

-20.0

烟草制品业

0.03

-65.5

19.3

-84.8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0.23

5.3

37.5

-32.2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0.12

18.7

25.1

-6.4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6.82

8.4

14.5

-6.1

橡胶制品业

0.20

-12.1

8.7

-20.8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6.80

8.4

14.9

-6.5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1.55

-2.5

12.1

-14.6

专用设备制造业

2.21

12.8

23.4

-10.6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0.02

-5.7

60.1

-65.8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0.70

-9.4

30.9

-40.3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0.10

5.6

48.7

-43.1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0.11

-11.6

-1.6

-10.0

 

4.大型企业增势低迷。上半年,全市大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2%,低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4个百分点。其中,中平能化集团平顶山矿区,安全生产约束加紧,生产安排不够饱满的影响工业总产值剔除价格因素仅同比增长2.7%,比永煤集团(11.1%)低8.4个百分点,矿区煤炭采选业产值剔除价格因素同比下降8.2%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受订单不足影响,产值剔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8.2%,比安钢集团(15%)低6.8个百分点。大型企业增势低迷是导致全市工业经济不能与全省工业同步增长的主要原因。

三、工业用电量增速与工业经济增长不匹配原因分析

正常情况下受行业结构的影响,全市工业增速会高于工业用电量增速8个百分点以内。上半年,全市工业用电量6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5%,在全省排第6位,工业增加值增长13.8%,在全省排第16位。工业增速和工业用电量增速非但没有拉开差距,经济发展速度反而慢于用电量的增长,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1.部分行业产能发挥不充分,单位能耗相对增加。上半年,占全部工业用电量37.2%的煤炭、炼焦和钢铁三个行业由于安全生产约束、原材料供应紧张、产品价值结构和销售情况的制约,产能发挥不充分,工业生产基础电耗较高,单位能耗相对增大,没有达到能源的最大利用率。其中,煤炭和炼焦行业用电量增速分别高于增加值增速2.73.9个百分点,钢铁行业用电量增速仅低于增加值增速0.2个百分点,而正常年份这些行业增加值增速均高于用电量增速4~6个百分点。

2.受电力行业新增产能的影响。电力行业用电量占全部工业用电量的23.3%。上半年,在新增产能的带动下,电力行业用电量增速高于增加值增速5.7个百分点。主要是鲁阳电厂投产的影响,剔除鲁阳电厂,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长12.6%,工业用电量增长9.8%,工业增速高于用电量增速2.8个百分点。

3.受纺织行业新增产能和恢复性生产的影响。纺织行业用电量占全部工业用电量的4.9%。上半年,受舞钢市纺织产业园企业新增产能释放,龙山纺织、宇龙纺织等企业高速增长的影响,全市纺织行业用电量增速高于增加值增速3.4个百分点。

由于以上部分行业产能未充分发挥,部分行业新增电耗大幅增加,而且这些行业占全市工业用电量的比重高达65.4%,直接导致全市节能情况形势严峻。

四、工业经济运行中需引起重视的问题

1.产业结构优化基础尚不牢固。产业结构显现出的优化倾向原因之一是因为地方煤炭企业停产重组,国有煤炭集团受安全生产约束影响压产限量,涉煤行业受原料不足影响产能未充分释放;原因之二是受节能降耗硬性约束和政策调节短期效应影响,部分高耗能行业未能充分达产。这些制约因素逐步改善后,行业结构仍然可能出现反复。

2.国家新出台的产业政策对全市部分行业可能产生影响。今年7月初,工信部对18个工业行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淘汰落后生产线(设备)及产能进行了公告,其中,水泥、炼焦和炼铁行业可能涉及全市部分企业,这部分企业生产线关停也可能对全市工业经济运行产生一定影响。

3.国家信贷收缩,企业融资成本大幅增加。今年以来央行已连续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大型商业银行准备金率达21.5%,创历史新高,中小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也高达18%;同时连续提高存贷款利率。在流动性趋紧的情况下,银行各项贷款投放明显减速,企业生产经营的融资成本压力加大,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和小型企业融资压力加大。上半年,全市工业企业利息支出同比增长41.1%,超过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速11.8个百分点。

4.县区经济发展两极分化。上半年,全市10个县市区中,有4个县(鲁山、宝丰、叶县和郏县)增速进入全省前10位,有4个县区(新华、汝州、舞钢和卫东)位于全省后10位,县区经济发展极为不平衡,两极分化明显。受平宝叶鲁一体化政策利好、产业布局调整和新增产能因素影响,相关县区发展迅猛;受产业结构矛盾制约和部分大企业拖累,部分县区发展缓慢。

5.高技术产业发展形势依然严峻。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低于全市平均发展水平9.5个百分点,低于全省高技术产业增长水平24.9个百分点。由于高技术企业没有新增产能投入,原有企业平高东芝今年以来持续负增长,高技术产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6.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低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上半年,全市重点监测的12种工业产品中有9种产品产量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原煤、钢材、水泥、布等主要产品分别低于全省13.46.220.432.9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与全省对比

产品名称

单位

平顶山

全省

比全省± (百分点)

产量

增长(%

增长(%

   

万吨

2243.8

-22.2

-8.8

-13.4

   

万吨

1966.7

9.9

10.5

-0.6

发 电 量

亿度

143.5

41.4

8.4

33.0

   

千升

8203.1

19.0

54.0

-35.0

   

千升

41023.0

42.1

-5.3

47.4

万米

2156.0

-21.3

11.6

-32.9

帘 子 布

22628.0

8.8

13.5

-4.7

焦  炭

万吨

338.7

15.0

15.7

-0.7

烧  碱

万吨

23.5

27.9

24.6

3.3

化肥(折纯)

万吨

4.8

-33.6

-6.3

-27.3

水  泥

万吨

534.0

-3.5

16.9

-20.4

   

万吨

161.5

10.7

16.9

-6.2

五、对全市工业经济运行的政策建议

由于国家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升级,加强节能减排、持续收紧信贷等政策措施力度不断加大,全市工业经济长期积聚的结构性矛盾日趋凸显。特别是去年下半年以来,保持工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节能降耗的“两难”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全市工业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必须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积极予以应对,力争做到在结构调整、节能降耗之中平稳运行,利用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的倒逼机制,加快工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既巩固传统行业在全省乃至全国工业经济中的优势地位,又培育出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制造业的大发展带动和促进相关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各项保煤、保电工作措施,切实保障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尽力保护坑口电厂所具先天优势,提升电煤供应能力,落实发电企业补贴政策,调动发电企业积极性。

二是要抓紧抓好现有传统支柱行业中重点企业的生产经营,这是全市工业经济的根本支撑。同时,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重点扶持市场前景好、产品附加值高、能耗低的小型企业,要在资金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

三是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的发展,突出产业集聚区的集聚效应,使产业集聚区不单纯是企业的集聚地,更是上下游产业组团发展、原材料和产品快速互通、成本优势快速凸显、集聚效益充分发挥的要素集聚地,使产业集聚区真正成为新时期全市经济发展的引擎。

[打印本页]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