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平顶山市统计局门户网站!现在是
| 繁体 | 网站已支持IPv6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统计视点
前三季度平顶山市经济结构调整简析
文章添加时间: 2017-09-14     文章点击数: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市上下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各项调控政策措施,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学先进、比创新、看实效”,全力以赴践行“八策并举”,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全市经济延续和发展了今年以来回升向好的基本态势。

前三季度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基本情况

一、三次产业内部结构呈现两降一升。初步统计,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15亿元,增长9.9%,增速低于全省1.5个百分点,低于洛阳2.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2.3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738.7亿元,增长12.4%;第三产业增加值264亿元,增长6.0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1:66.2:23.7,和去年同期相比,一产下降0.1个百分点,二产提高1.5个百分点,三产下降1.4个百分点。和全省比,一产低5.6个百分点,二产高8.8个百分点,三产低3.2个百分点。

1、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初见成效。10月份当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8%,比9月份加快了6.4个百分点,单月增速再次突破20%,和今年单月增速最高的8月份持平。1-10月份同比增长15.4%,较上半年(13.8%)提高了1.6个百分点,较前三季度(14.8%)提高了0.6个百分点。重工业提速,轻工业增势回落。1-10月份,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3.7%,比前三季度累计提高0.9个百分点;轻工业同比增长28%,比前三季度累计放缓1.9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回升较快,小型企业稳步增长。10月份当月,大型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带动累计增速较前三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达到6.4%。中型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5%,带动累计增速较前三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达到5.1%。小型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8%,累计增速较前三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多数行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1-10月份,全市工业经济覆盖的36个大类行业中有28个保持同比增长,其中,在全市占重要地位的煤炭、纺织、炼焦、化工、建材、钢铁、机电和电力行业分别增长8.6%25.3%3.9%15.3%26.9%12.1%24.6%24.1%18个行业增速高于全市平均增长水平,13个行业增速高于全省同行业平均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行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为35.6%。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食品制造业等6个行业增速超过30%

2、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前三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264亿元,同比增长6%,低于全省2.2个百分点,低于郑州2.5个百分点,低于洛阳3.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3.7%,低于全省3.2个百分点。

二、供需结构有较大改善

1、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稳步增长,增速差距缩小。1-10月,全市累计完成投资621.9亿元,同比增长25.9%,较上半年增加0.5个百分点,与全省平均增速的差距由上半年的4.6个百分点缩小到2.7个百分点,总量和增速分列全省第1118位。在建项目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重点项目进展顺利。1-10月,全市在建项目投资规模为1500.5亿元,同比增长27.6%,累计完成投资878.8亿元,项目完工率为58.6%。全市新开工项目710个,新开工项目规模753.3亿元,同比增长24.1%。前10个月,亿元及以上在建项目262个,合计完成投资331.5亿元,增长89.3%,高出全市投资增速63.4个百分点,对投资增长贡献率达到122.2%。民间投资持续活跃,是拉动投资增长的绝对力量。1-10月,全市民间投资累计完成491.3亿元,同比增长37.7%,民间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79%,比上年同期提高6.8个百分点。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1-10月,全市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7.2亿元,同比下降40.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70.6亿元,同比增长3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34.1亿元,同比增长22.9%,三产业投资比例为2.859.637.6。产业集聚区大项目集中度逐步加强。1-10月,全市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282.3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量的45.4%,较上半年增长了5.3个百分点。

2、消费品市场平稳运行,消费增速逐步回升。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6.52亿元,同比增长17.1%,高于全年目标1.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0.9个百分点。吃、穿、用类商品需求呈刚性增长。受商品零售价格明显上涨和刚性需求影响,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吃、穿、用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单位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同比增长27.0%;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同比增长27.0%;日用品类零售同比增长38.5%。金银珠宝、家电类持续旺销。受传统习俗、通胀预期和国际金价上涨影响,金银珠宝类商品销售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前三季度,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同比增长46.4%,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全市“家电下乡”销售461996台(部),同比增长23.4%,销售金额12.04亿元,同比增长52.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7.43亿元,同比增长38.5%,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4个百分点。

3、进出口形势明显好转。据海关统计,截止9月底,全市共计完成进出口总值34858万美元,同比下降2.0%,增速比上月回升4.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26477万美元,同比增长8.9%,增速比上月加快7.9个百分点。进口8381万美元,同比下降25.5%

经济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从三次产业结构分析,全市农业不强、工业和服务业比重失调的现象十分严重。三次产业结构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和结构高度化的基本指标。按照三次产业的演进规律,二、三产业占比越高,经济结构的高度化水平越高。分析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二产占比畸高、三产占比低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前三季度,全市三次产业结构为10.166.223.7,其中:二产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8.8个百分点,在中原城市群中分别比郑州、开封、洛阳、新乡高10.919.63.7 7.9个百分点。三产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2个百分点,在中原城市群中分别比郑州、开封、洛阳、新乡低14.864.44.5个百分点。

1、工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作为新兴工业大市,工业增加值和实现利税总量已分别位居全省第5和第6位。但从竞争力看,平顶山市还远不是工业强市。工业结构的差距,突出表现为:“两高两低”和“三多三少”。

“两高两低”,即资源性工业占比高、高耗能工业占比高,高技术产业占比低、装备制造业占比低。20111-10月份,全市采掘工业、资源加工和农产品初级加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7.2%以上,其中煤炭、钢铁、电力、建材、有色、化工等能源原材料和高耗能行业占全市工业总量的比重高达72.9%左右。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全市高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1.9%,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12.2%,分别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25.2个百分点。从主导行业分析,201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前6位的行业分别为:煤炭、钢铁、电力、建材、炼焦、化工,与2003年相比,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发展特征基本没有大的改变。而能源原材料行业长期依托资源垄断优势,缺乏核心竞争力;装备制造业规模偏小,不足以扭转全市的工业结构,提升工业经济的档次和品味。

“三多三少”,即涉煤企业数量多、装备制造业企业少,原字号产品多、终端产品少,技术含量低的大路产品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少。从企业数量看,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01家,居全省第12位。其中,涉煤企业300家,占全部企业数量的近三分之一;装备制造业企业183家,并且多是规模较小,为矿山和平高集团生产配套零部件,缺乏竞争力的小企业。目前,全市在全省产量排名靠前或市定主要工业产品主要是原煤、焦炭、钢材、发电量、树脂和水泥等初级产品,都是名副其实的原字号产品;而汽车、集成电路、电脑、手机、空调、冰箱等终端高端工业品还都是空白。在全市100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仅有平高集团、平煤机等屈指可数的几家企业拥有自主品牌和特色产品。

2、服务业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全市服务业发展呈逐步提速态势,但服务业仍然是全市产业体系中的“短板”,是制约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难点。全市服务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低两少”。“两低”,即服务业占比低,服务业层次低。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为26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3.7%,低于全省3.2个百分点。从结构看,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7.5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与租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仅为17.4%,低于全国省平均水平5.9个百分点。201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15.8亿元,仅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3%,低于全省1.7个百分点,分别比比重较高的许昌市(6.7 %)、南阳市(5.82%)、开封市(5.27 %)相差5.4个百分点、4.52个百分点和3.97个百分点,差距较为明显。平顶山市旅游资源丰富,和焦作相比得天独厚。2010年全市旅游业总收入已达62.8亿元,但入境游人数、旅游业总收入仅相当于焦作的62.6%35.9%。“两少”,即服务业龙头企业少,特色品牌少。在物流领域,物流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全市95%以上的物流企业资产不足100万元。在商贸流通领域,随着流通业态的快速更新,原有的几家国有商业企业优势渐失。国美、苏宁、丹尼斯等省外连锁业巨头在平顶山市迅猛扩张,本土驰名商贸品牌逐渐被人遗忘。目前全市共有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3个,年成交额为仅18亿元左右,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不足6%。在金融领域,全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在平顶山市的郏县和新城区尚无一家营业网点,虽不能说这就是平顶山市服务业发展现状的缩影,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当前平顶山市服务业发展的严重滞后。

二、需求结构存在的问题。

1投资结构亟待优化。虽然平顶山市投资保持了较快增长,但投资总量偏低、投资结构不优、建筑业产值增长缓慢等特征也非常明显,具体表现为:一是投资率偏低、投资总量偏小。2003年全市投资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率)为2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1.6个百分点,2010年全市投资率达到54.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分别低于新乡、焦作、安阳48.223.513.6个百分点。2010年平顶山市城镇投资占全省的比重为4.16%,列全省第11位,明显落后于平顶山市经济总量在全省的位次。二是工业投资比重偏小,拉动作用不明显。2011年前10个月,平顶山市工业投资增速为35.5%,分别低于全省、安阳市、新乡市、许昌市0.514.53.73.1个百分点;1-10月,平顶山市工业投资比重为59.6%,虽高出全省平均6.4个百分点,但分别低于许昌市、焦作市4.92.3个百分点,工业投资拉动固定资产投资的作用不强。三是工业投资中资源性投资占主导作用,装备制造业投资比重低。1-10月,全市能源化工行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投资的比重为32.9%,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2个百分点,而装备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近年来全市产业发展出现的重能源轻制造、低水平盲目重复建设、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等问题均与此有关。

2、消费拉动明显不足。平顶山作为全省人口大市,消费市场具有巨大潜力,但从实际情况看,这种潜力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突出表现为“三低”,即总量低、人均水平低、贡献率低。从总量看,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96.52亿元,占全省的4.4%,排全省第11位,与全市生产总值排全省第5位的地位很不相称。从人均水平看:前三季度全市人均消费额仅为6045元,居全省第10位,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119元;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4000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人口数据使用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从贡献率看:近年来全市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下降,2003年为51.2%2010年为41.6%。全市消费“三低”特征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居民收入水平低和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前三季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全国平均水平的84%201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全国平均水平的93%。低收入对扩大消费形成较强约束。从收入分配结构看,全市城镇、农村低收入群体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高收入群体的22.8%19.6%。加之全市城镇化水平低,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仅为城镇居民消费的28.5 %。同时,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城乡居民不仅存在“没钱消费”的问题,而且存在“有钱不敢消费”的问题。

3、外贸出口严重滞后。长期以来,开放型经济发展一直是全市经济发展的短腿之一。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差距,也突出表现为“三低”,即外贸依存度低、出口总量低、出口商品层次低。从外贸依存度看,2010年全市仅为2.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8.3个百分点。从出口总量看,前三季度,全市出口总值为2.6亿美元,占全省的比重仅有2.2%,在中原城市群中居第7位,分别低于郑州、焦作、洛阳、许昌、新乡、济源45.1亿美元、9.3亿美元、8.9亿美元、6.5亿美元、4.5亿美元、0.4亿美元。从出口商品结构看,出口商品结构单一主要以钢铁为主,占全部出口额的六成以上。目前全市机电产品占出口总额的8.3%,分别低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21.1个百分点和48.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为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5.6个百分点。

[打印本页]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