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平顶山市统计局门户网站!现在是
| 繁体 | 网站已支持IPv6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统计视点
2015年平顶山市产业集聚区发展报告
文章添加时间: 2016-05-23     文章点击数:

2015年平顶山市参与全省产业集聚区考核评价的有8个。为保证数据口径的统一和考核数据的完整,我们收集整理了化工产业集聚区的数据一并计入分析观察。由于算法有可能与省局不尽一致,虽有细微差别,但不影响对整体发展状况和运行趋势的研判。

一、2015年产业集聚区基本情况

(一)基础设施建设与规模情况。平顶山9个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为128.8平方公里,截至2015年底建成区面积77.2平方公里,完成规划的60.0%;公共绿地面积29.0平方公里,同比增长3.1%;道路长度463.0千米,同比增长6.9%;自来水供水管长度476.0千米,同比增长6.6%

截至2015年底,9个产业集聚区入驻“四上”单位439家。同比增长9.5%。分专业情况看:工业企业最多241家,占全部单位的54.9%;批发零售企业94家;其他服务业41家;房地产企业36家;建筑业27家。分地域情况看: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最多105家,占全部单位的23.9%,同比增长9.4%;石龙产业集聚区最少,只有16家,占全部单位的3.6%,同比减少15.8%;单位增幅最大的是化工产业集聚区,同比增157.1%;单位数减少除了石龙产业集聚区外,宝丰县产业集聚区减少了2.4%9区单位数详见下图1

 

 2015年末全市9个产业集聚区全部从业人员14.0万人,同比减少0.8%9个产业集聚区中除了化工产业集聚区和平新产业集聚区同比增长396.9%23.5%外,其他人员都有所下降,减少较多的是鲁山县产业集聚区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同比分别减少14.4%11.5%9区从业人员数详见下图2

 

(二)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从总体情况上看,9个产业集聚区2015年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50.1亿元,同比增长31.9%,其中化工产业集聚区完成120.8亿元,同比增长最多为1132.5%,石龙产业集聚区完成47.7亿元,同比减少最多为33.3%9个产业集聚区共实现增加值300.4亿元,同比增长20.0%,其中化工产业集聚区完成11.4亿元,同比增长359.2%,石龙产业集聚区完成23.4亿元,同比减少4.6%9个产业集聚区共实现税收收入25.4亿元,同比增长53.4%,其中化工产业集聚区完成1.3亿元,同比增长2077.6%,石龙产业集聚区完成0.4亿元,同比减少20.8%9个产业集聚区共完成投资额587.4亿元,同比减少3.5%,其中平新产业集聚区完成33.1亿元,同比增长51.5%,其次投资增幅较快的是化工产业集聚区,同比增长38.9 %,石龙产业集聚区完成5.2亿元,同比减少54.4%

从工业发展看,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年产业集聚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76.5亿元,同比增长15.2%,高于全市平均水平9.7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23.8%,拉动全市增长6.8个百分点。规模效益稳步提升。全年产业集聚区规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65.9亿元,同比增长3.8%,增速高于全市8.6个百分点,占全市的比重达到57.0%,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67.2亿元,同比下降1.90,增速高于全市18.4个百分点,占全市的比重达到59.0%,同比提高11.1个百分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随着平煤神马集团精己二酸和己内酰胺、翔隆公司不锈钢板材、中兴科技产业园、圣光医疗器械孵化园三期、力帆树民工业园等重大项目的建设,化工、钢铁、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逐步向高端化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集聚区引领结构升级作用日益突出。2015年,平顶山市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78.4亿元,占全市产业集聚区的64.5%,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

从固定资产投资看,全市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呈负增长,增速明显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产业集聚区作为全市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投资阵地和各县区推动经济增长的战略平台,前几年一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产业集聚区的载体功能和综合带动作用不断提升;但今年以来,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实体经济投资意愿下降,入驻产业集聚区的投资项目不断减少,产业集聚区投资从3月份开始持续负增长,虽下降幅度在月份间有所波动,但至今未摆脱负增长态势,2015年,全市九个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7.4亿元,同比下降3.5%

从能源消费情况看,节能降耗效果明显。全年产业集聚区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354.7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6%,增幅同比缩小0.8个百分点;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12.1%,较上年同期缩小0.2个百分点。产业聚集区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大部分下降,除平新产业集聚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上升外,其余八个产业聚集区下降,下降幅度大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有6个,分别是郏县产业集聚区下降23.6%、叶县产业集聚区下降21.4%、宝丰县产业集聚区下降20.6%、鲁山县产业集聚区下降15.9%、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下降15.2%;小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有2个,分别是舞钢市产业集聚区下降11.4%、化工产业集聚区下降11.0%、石龙产业集聚区下降7.7%;不降反增的平新产业集聚区增长10.7%

(三)考核评价情况。截至2015年,平顶山9家产业集聚区除了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和叶县产业集聚区2家保持一星级外,又有郏县产业集聚区和舞钢市产业集聚区晋升为一星级,使平顶山一星级集聚区达到了4家,其中叶县产业集聚区被评为2015年度河南省“十先”产业集聚区第一名。化工集聚区由于主要考核数据达标从新进入门槛行列。我们依据省局年度考核评价办法仅就从经济总量上对9个产业集聚区的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从业人员和税收收入4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分别算出各产业集聚区绝对量指数和发展指数,按发展指数占70%权重和绝对量指数30%权重算出各集聚区的排序。根据四项指标的排序结果各自所占的15%12%8%10%的权重(依据省局权重扩大比例)算出综合指数排序结果如下:

2015年平顶山市产业集聚区汇总结果

产业集聚区名称

增加值

固定资产投资

从业人员

税收收入

综合指数

位次

亿元

亿元

亿元

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59.22

31.37

20284

8.00

0.3543

3

平顶山平新产业集聚区

16.00

33.06

14054

5.10

0.3619

2

平顶山化工产业集聚区

11.39

114.32

7200

1.30

0.7578

1

平顶山市石龙产业集聚区

23.36

5.23

4170

0.40

0.0300

9

郏县产业集聚区

44.22

94.53

26644

2.10

0.3108

5

叶县产业集聚区

48.61

126.78

16010

2.20

0.3398

4

宝丰县产业集聚区

33.69

79.73

15738

1.00

0.2040

7

舞钢市产业集聚区

41.73

46.43

27991

4.30

0.2209

6

鲁山县产业集聚区

22.21

55.99

8050

1.00

0.1308

8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对集聚区发展的负面影响逐步显现,产业集聚区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矛盾、新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一)产业集聚区发展后劲不足,工业投资增速负增长。2015年,化工产业集聚区迫于重进门槛的需求,也产生了多项政策叠加和主要力量的倾斜使其一枝独秀,对全市集聚区各项指标也产生了明显拉动作用,但独木难成林,持续发力受限,后劲明显不足。2015年全市产业集聚区累计完成工业投资476.7亿元,同比下降3.5%,低于全市投资增速12.7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424.7亿元,同比下降1.2%;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532.9亿元,同比下降2.9%10亿元以上项目投资33.3亿元,同比下降19.9%。分产业聚集区看,半数以上产业集聚区工业投资增速呈现不同程度下滑。石龙产业集聚区同比下降54.4%,舞钢市产业集聚区投资同比下降48.8%,鲁山产业集聚区同比下降23.8%,宝丰县产业集聚区同比下降14.6%,郏县产业集聚区同比下降6.9%

(二)亏损企业增多,效益水平有所下滑。2015年,平顶山产业集聚区亏损工业企业47家,比去年同期增加9家,占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的19.7%,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达9.2亿元,同比增长59.9%。平顶山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65.9亿元,同比增长3.8%,低于同期(12.2%8.4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67.2亿元,同比下降1.9%,低于同期(13.8%15.70个百分点;完成税金总额33.8亿元,同比增长1.7%,低于同期(11.1%9.4个百分点。

(三)特色主导产业不突出,关联带动能力差。全市一些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规模小,行业不集中,产业链条发展不够完善,上下游企业衔接不紧密,企业间的关联性较弱,缺乏专业化分工协作和密切的经济联系,发展处于企业集中布局阶段,尚未形成产业集群,特色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关联带动能力差。

(四)部分高耗能企业能耗增速过高,全市节能降耗工作仍需加强。一是受工业经济下行的影响,部分企业更多地注重短期效益,自觉节能意识不强,对节能减排的投入积极性不高;二是受单位高耗能产品产量利润下降的影响,部分企业为了保证一定的利润而扩大生产,导致能耗增速过高;三是部分企业处于半生产状态,机器设备的空转现象及开、关频繁也导致能耗增加。

尤其注意的是2015年石龙产业集聚区的四项主要考核指标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从业人员和税收收入都呈现负增长,税收收入0.4亿元已降至门槛外。在9个集聚区中,它的排序结果综合指数最低仅为0.03,发展势头趋弱现象不可掉以轻心;2015年宝丰产业集聚区的四上单位数、从业人员双双减少,投资额同比也减少了14.6%,照此趋势,2016年作为唯一有可能晋星的选手,升级之路将会困难重重。

三、发展建议

(一)聚力加快新建项目投产入库工作。2015年由于受国际、国内经济回暖不稳、势头不强的深度影响,实体经济投资需求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许多新开工项目因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后续资金跟不上、土地手续和规划设计等问题,存在停工或延迟开工现象,投资增速明显下滑。产业集聚区作为全市承接产业转移的主阵地,推动经济增长的战略平台,只有增加有效载体,加快新建项目建设进程,对已经建成投产的项目要抓紧时间做好入库工作,举全市之力把集聚区规模做上去,有规模才能出效益。

(二)进一步建立完善集聚区融资平台,为企业融资提供后盾和必要支持。解决融资难问题是一项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从产业集聚区角度而言,一是应积极与银行、风投等金融类服务机构加强联系,拓宽融资渠道,将集聚区内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积极地推介出去;二是加强新的融资模式的探索,积极协助银行进行针对中小企业金融产品的开发;三是积极协调企业相关事项的行政审批,为企业集约利用土地、房产等自有资产融资提供便利条件;四是加强入驻项目评估,对于某些投资资金缺口大、与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相悖的企业不予准入。

(三)加强集聚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及具有特色的公共服务体系是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先决条件。各级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与集聚区发展相匹配的各项设施。制定各种优惠政策,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使招商项目快速持久发展下去。

(四)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企业方面,在大力发展产业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新材料、新能源发展道路,拓展产业链条,优化产品结构。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研究开发和创新能力,实现产品升级,拓宽企业成长空间,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价值。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压缩过剩产能,形成本地特色优势,将着力点放在技术突破和产业链整体升级上,培育形成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强优势的产业体系,努力创造出新的稳定的利润增长源,加快适应新常态,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五)着力提升劳动力素质,积极为人才供需双方搭桥铺路。产业集聚区应当进一步创新集聚区人力资源保障机制。一是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以订单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等方式实现技能培训与企业用工需求的对接;二是在集聚区范围建立人才交流平台,为区域内用工与就业搭建桥梁;三是促成大中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在集聚区建立科研平台,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降低企业研发成本;四是重视引进高端人才,积极提升集聚区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奉献意识。

 

[打印本页]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