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平顶山市统计局门户网站!现在是
| 繁体 | 网站已支持IPv6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统计视点
平顶山市体育产业发展报告
文章添加时间: 2021-10-21     文章点击数:

摘要:体育产业是国民经济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世界体育产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一般社会经济都比较发达。早在1995年,国家体育总局出台了《1995-2010年体育产业发展纲要》,指出中国体育产业要用15年时间逐步建成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现代体育运动规律、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规范发展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面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强化体育产业要素保障,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消费热情,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体育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关系就变得更加紧密而不可分割。体育产业作为一个蕴藏着巨大商机的新兴产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体育在满足人民健康幸福生活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为全面了解平顶山市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规模和水平,更好地为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体育产业发展政策提供依据,我们根据全国次经济普查详实基础数据和体育产业专项调查以及相关部门资料,对平顶山市体育产业发展进行分析研究。尽可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目前平顶山市体育产业发展的现状与特点、问题与不足、前景与建议大家参阅。


一、体育产业的内涵界定分类范围

体育产业是个全新的概念,一直以来我国乃至世界上目前对体育产业的定义和其行业构成尚无一个明确、统一的标准。但通行法则却基本形成,比较典型的定义是日本学者佐伯聪夫提出的,即体育产业是以体育运动自身生产财富和提供服务的产业,以生产、提供和运动直接相关的财富和服务为工作内容的产业。佐伯聪夫提出体育产业的内涵阐明了两点:第一,体育产业可以使体育行为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社会财富;第二,体育产业能为体育自身的发展开拓广阔的市场,促进体育本身的发展。据此理论参考,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6〕37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7号),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为基础,同时充分考虑了体育产业发展中的新业态和新模式,使得体育产业统计有了一定的依据和标准。

2019年3月13日国家统计局第4次常务会议通过《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9)》标准(下简称体育产业分类)。体育产业分类明确了体育产业是指为社会提供各种体育产品(货物和服务)体育相关产品的生产活动的集合。分类范围包括:体育管理活动,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场地和设施管理,体育经纪与代理、广告与会展、表演与设计服务,体育教育与培训,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其他体育服务,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出租与贸易代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等11个大类(详情可参阅《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019)》)

根据体育产业的内涵界定和分类范围,本文中体育产业主要统计关注一定时期内体育产业发展的增加值和反映规模大小的总产出两个主要指标,包括辖区内涉及体育产业的规模以上企业(及产业活动单位)、规模以下企业(及产业活动单位)、行政事业单位(不包括公办学校)、民办非企业的全部单位和个体户,个体户为抽样推算获取。此外还单列体育彩票行业收入和公办学校涉及体育产业部分,公办学校为抽样推算获得。最后各项叠加合并,汇总形成完整的体育产业数据。

二、体育产业的特征和发展前景

体育产业作为生产体育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提供体育服务的各行业的总和。体育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门,具有与其他产业相同的共性,即注重市场效益、讲求经济效益,同时又具有不同于其他产业部门的特性。其产品的重要功能还在于提高居民身体素质、发展社会生产、振奋民族精神、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

从构成上看体育产业包括体育本体产业、体育外围产业、体育中介产业和体育产业消费者等。其中,体育本体产业是整个体育产业的核心,包括体育竞技业与大众健身业;体育外围产业的产业链包括体育用品商、体育器材商、体育服装商、体育旅游业商、体育博彩商和体育建筑商等;体育中介产业的产业链包括体育广告商、体育赞助商和体育保险业等。而体育消费者是体育产业的决定力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体育的需求日益增长,体育不仅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也不再是仅仅为了身体健康需要的产品,随着体育事业的产业化日益完善,体育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可供娱乐的消费品。为了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消费的需要,专门从事体育服务产品生产和经营的人也越来越多。

总的来说体育产业四大特征

(一)空间依存度大体育产业经营首先要考虑为从事体育活动的消费者提供必要的体育健身活动场地场馆,还要考虑经营地点的区位因素等。

(二)体育产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工的细化,人们对体育活动的需求和欲望不断扩大和增强,使体育产业已从非独立行业逐渐成为独立行业。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体育产业作为一个长期存在和持续发展的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体育产业是潜在市场规模大、附加值高的行业。体育产业是个较大的经济部门,并随着经济实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增强和提高而不断壮大和提升,目前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体育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有的甚至成为主导产业之一;体育产业是围绕体育运动以生产、提供和运动直接相关的财富和服务为工作内容的产业,而体育运动领域日益广泛,体育竞技日益激烈,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高科技被广泛运用到体育用品的制造和体育竞技比赛的服务中。同时,体育服务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可以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可见,体育产业的潜在市场规模巨大,体育产业的附加值越来越高。

体育产业是全球化的产业。体育产品和体育项目的类同性,使其极易进行国际交流。体育运动的竞技性,也推动着体育在更大的地域范围内开展。众所周知,体育活动大多都具有世界各国所公认的规定性和规范性。在这方面,目前还没有哪个产业能够与体育产业相提并论。

体育产业对制造业和服务业都有重要影响,体育产业规模化运作可以促进旅游、健康、体育用品生产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借助互联网等手段促进体育产业链条的延伸,将促进体育产业结构更优、规模更高,可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预见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有望稳步提升。

三、平顶山市体育产业的现状与特点

从最新最全的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来看,经初步核算,2018年平顶山市涉及体育产业单位有348家,安排社会从业人员3916人。体育产业总规模(总产出)为30.09亿元,增加值为17.39亿元,占同期平顶山市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0.8%(详见表1)


表1.png


(一)体育产业单位构成情况

从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结果来看,平顶山市涉及体育产业(下称涉体产业)单位348家,个体户1523个,学校1326所。在348家涉体产业单位中全覆盖了11个体育产业行业大类,其中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管理活动以及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出租与贸易代理3个大类位居前3,分别有82家、76家和71家,分别占全部单位23.6%、21.9%和20.2%;在1523家个体户中只涉及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销售、出租与贸易代理以及体育教育与培训3个大类,分别有769户、440户和314户,分别占全部个体户的50.5%、28.9%和20.6%(个体数据详见表2);从抽样调查结果来看,1326所公办学校涉体产业增加值占比为1.7%,总产出占比为1.4%。

表2.png

(二)体育产业单位类型组成

从涉体产业单位机构类型上看,全市348家单位(有1家为产业活动单位)其中企业法人单位占大部分,有229家,占全部单位的66.0%。企业单位规模(总产出)为13.00亿元,增加值为5.12亿元;机关事业单位11家,占全部单位的3.2%。机关事业单位规模(总产出)为0.48亿元,增加值为0.20亿元;民间非营利组织107家,占全部单位的30.8%。民间非营利组织单位规模(总产出)为0.29亿元,增加值为0.07亿元;抽中个体户为2017家,推算后全部个体户规模(总产出)为15.48亿元,增加值为11.29亿元。

(三)体育产业单位规模构成

从涉体产业单位规模上看,全市348家法人单位中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有12家,占全部涉体产业单位的3.5%。企业单位规模(总产出)为4.94亿元,增加值为1.89亿元;规模以下企业单位有217家,占全部涉体产业单位的62.5%。企业单位规模(总产出)为8.03亿元,增加值为3.24亿元。

(四)体育产业单位行业分布

从体育产业单位所处国民经济行业门类上看,有293家单位集中在服务业,其中批发零售业71家,占全部涉体产业单位的20.2%。单位规模(总产出)为3.76亿元,增加值为1.90亿元;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体育咨询)1家。单位规模(总产出)为0.20亿元,增加值为0.03亿元;教育行业(主要指体校与体育培训)20家。单位规模(总产出)为0.26亿元,增加值为0.10亿元;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主要是体育和娱乐业)126家。单位规模(总产出)为1.48亿元,增加值为0.75亿元;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主要是国家机构及群众团体、社会团体和其他成员组织两行业大类)75家。单位规模(总产出)为0.26亿元,增加值为0.07亿元。此外工业制造业51家单位,占全部涉体产业单位的14.7%。单位规模(总产出)为8.84亿元,增加值为3.51亿元;有承建体育项目建筑业4家单位,占全部涉体产业单位的1.2%。单位规模(总产出)为0.80亿元,增加值为0.49亿元。1523家个体户主要集中在教育行业门类的的体校与体育培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门类的教育和娱乐业以及零售行业,各有314家、769家和440家单位。单位规模(总产出)分别为1.90亿元、2.76亿元和1.85亿元,增加值分别为为1.25亿元、1.51亿元和1.46亿元。(体育产业行业分布详见表3,个体户行业分布见表4)。

表3.png


表4.png



平顶山市体育产业存在问题

从以上平顶山市涉体产业单位分类汇总情况,结合全市体育产业发展现状看,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虽然平顶山体育产业的主要领域已经有所启蒙,并积累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目前平顶山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仍较小,体育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本地尚处于起步阶段,体育产业自身的价值潜力和优势尚未充分发挥,支柱产业尚未形成,体育产业还远远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突出表现为以下个方面:

(一)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思路不清晰,配套政策不到位。无论从体育产业发展特征上,还是从目前实际经济发展综合角度考虑,发展体育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价值是优质选项。但一直以来平顶山市对体育产业发展缺乏规划指导和政策扶持,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体育事业中按产业化运作的份额越来越大,目前就平顶山市体育产业来讲还是幼稚产业,在其发展的起步阶段,做好体育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和政策扶持至关重要。现实是平顶山市对发展体育产业的认识不足、研究不够,缺乏发展体育产业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的规划和指导;缺乏培育体育市场、促进体育事业产业化、加快体育设施建设的产业政策;缺乏对体育产业、体育市场发展规律的系统理论研究。目前体育产业统计制度已经建立,向社会发布体育产业投资导向和行业信息等条件逐渐成熟,产业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应该及时跟进。

(二)体育产业建设投资力度不大,发展缺少项目支撑。由于体制的原因,长期以来政府一直是体育投资的主体,政府财政的主要职能是集中分配资源,在财力有限条件下只是能满足社会成员的健康体育基础需要。一段时期除了当地福利机构投资公共场所的健身设施及器材,其他几乎没有主动意愿投资,2018年平顶山市争取了国家和省级大部分资金支持,市级投资少部分修建了部分健身工程及设施(见下表5)算是一次体育产业项目的一些动作。除此之外,社会投资几乎为零。


表5.png


(三)体育产业整体规模小,产业结构不合理。首先从单位规模上看348家渉体单位规上法人企业仅有12家,占比3.5%,单位规模(总产出)13.75亿元,完成增加值为5.40亿元,当年全市体育产业增加值仅占全市GDP的0.8%,低于全国0.3个百分点,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体育产业较发达的城市相比存在很大差距(2018上海市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1.7%其次数量庞大松散的个体户就贡献了产业增加值的四分之一,实现4.22亿元,占全部产业GDP的24.3%,这说明平顶山市体育产业是相当的弱小单一和零星松散。无论是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或者是体育场地设施建设,还是其他体育服务业,普遍存在企业整体规模小,产业层次低等弊端,缺乏有竞争力的体育产业化实体,没有自己的体育名牌产品和驰名体育企业。大多数企业仍然是来料加工或是小打小闹,企业规模小、品种少、科技含量低。体育服务经营单位,场地设施比较简陋,且大多集中在舞蹈、瑜伽培训、棋牌、乒乓球等几个项目,真正有特点、有特色的体育经营项目和高档次的体育健身消费场所不多,经营的效益也不显著;同时体育产业还没有形成产一定业链,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目前平顶山体育产业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传统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和体育健身休闲活动2018年其他体育服务业增加值仅有27万元,占体育产业增加值比重几乎可以忽略,体育竞赛表演活动的缺失带来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不景气

(四)体育服务传统单一,与制造业融合有待加强体育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培育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的重要途径。从平顶山市体育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现状来看,主要存在融合化程度不够的问题,具体表现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体育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基础较为薄弱。2018年数据显示,平顶山市共有体育服务业法人单位 2 家,体育制造业法人单位51 家,同时涉及体育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企业相对较少,体育“两业融合”仍处于起步阶段。二是体育产业与旅游、健康等高度关联产业交互共享发挥效果考虑不充分,动作不到位。三是创新投入有待进一步加强。现阶段平顶山市体育产业单位科研经费和人员的投入力度与发达地区相比有一定差距,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高。四是是互联网技术的创新运用有待深化。随着互联网技术及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技术在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中的运用越来越多,但这些技术在体育企业的运用和普及仍有待进一步深化。

(五)新兴体育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体育产业本身具有发展潜力大、辐射范围广、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强等特征,加快新兴体育服务业发展是发挥体育产业引领作用,培育产业价值新增长点,提升体育产业规模和活力的源泉与动力。从单位数量占比看,平顶山市新兴体育服务业中的体育经纪与代理、广告与会展、表演与设计服务、体育传媒与信息服务,在体育产业单位数量中占比仅为3.2%,增加值占比为0.3%,发展相对滞后。平顶山市新兴体育服务业有待进一步开发,新型业态有待培育。

(六)市场化运作水平不高,经济效益不佳。市场需求是产业发展的前提,经济效益是产业发展的动力。由于平顶山体育产业化起步晚,区位优势不明显,缺乏经营管理经验,市场化运作整体水平不高,企业经济效益普遍不理想。从调查的平顶山市体育馆、平顶山市体育场、市教体局有体育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平顶山市体育总会等本体产业来看,被调查的单位均收不抵支,在各项收入中,财政拨款和上级补贴占了80%以上,剩余的20%的收入主要靠出租体育场馆、场地、房屋来取得,而真正靠市场化运作的竞技体育比赛收入、门票收入、转播权收入、广告赞助冠名收入则寥寥无几;从调查的完全靠市场化运作的15家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企业来看,收不抵支的有10家,亏损面达66.7%。

五、平顶山市体育产业发展展望

从体育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来看,体育产业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可能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性产业。我们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目前加快平顶山市体育产业发展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前景极为广阔。

(一)平顶山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平顶山是一个以煤原为主兴起的资源型城市,经过长期的发展积累有雄厚的工业基础支撑,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占比由原来的二三一转变为服务业为主的三二一,2019年以来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数据表明平顶山市目前正处在体育消费活跃阶段的上升期,城乡居民对体育的需求日益提高。

(二)绿色发展理念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体育产业不仅是朝阳产业,也是绿色产业、可持续发展产业。体育产业不受到产业发展方向的限制,只会随着人们健身意识的增强和社会文明的进步而日益受到欢迎。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科学发展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体育彩票市场平稳运营,为体育产业的普及补充了经费保障。体育彩票发行是筹集体育经费的重要方式之一,平顶山市从开始发售体育彩票,每年销售额均稳定在亿元以上。据统计,2018年,全市拥有体育彩票销售网点494家,提供就业岗位一千余,销售体育彩票8.98亿;2019年全市拥有体育彩票销售网点493家,合计销售7.40亿元;2020年,体育彩票销售网点达到519个,销售体育彩票6.12亿体育彩票的发行,为全市绝大部分居民社区配置了体育健身器材,方便了居民体育健身,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全民健康观念的转变,健身意识的增强为体育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随着城乡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富贵病”现象也越来越突出,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已成为严重危害人们特别是中、老年人健康的重要疾病,患者每年要为此支付昂贵的医药费用,而那些收入较低、生活困难的居民每年医药费支出已成为沉重的经济负担。特别是2003年遭遇 非典疫情和2019年新冠疫情影响,人们改变不良卫生习惯和消费观念,健身意识明显增强,越来越多的居民防患于未然,越来越重视体育健身活动,“我运动,我健康”已深入人心,极大地激发了全民健身的热情,体育休闲健身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亮点。随着全民健康观念的根本转变,健身意识的显著增强,体育产业乃至所有与健康相关的产业必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平顶山市体育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体育产业是当今经济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加快体育产业发展,提高全民体育参与率,涉及到全市方方面面的工作。如何增强全社会体育意识,建设并完善公共体育设施,扩大整合各类体育场馆、学校体育场地等设施向社会开放,需要社会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

(一)进一步提高全市对发展体育产业的认识。提高对发展体育产业的认识,重点是解决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之间关系的问题,从认为体育产业就是社会公益事业这个狭义、不全面的认识中走出来,要进一步认识到体育产业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体育社会化、产业化是体育的必由之路;要充分认识到体育产业不仅仅是跑跑步、打打球、看看比赛而已,它是一个产业关联度大的产业链,而且是二十一世纪的朝阳、绿色、可持续、最具增长潜力的产业之一;还要充分认识到体育产业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民族素质、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同时还要充分认识到我市体育事业向体育产业过渡还需要一段路要走,既需要政府不断扩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又需要动员和鼓励社会来投资、来参与,多管齐下,共同推动。

(二)制定完善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一定意义上讲,体育产业是社会公益事业。国民健康是整个民族素质提高的基础,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保证。全民健康需要政府推动,政府要重视全民体质的提高,因此体育作为公益事业,政府部门对体育产业的发展应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如对投资和从事体育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如通过适当的财政税收政策,鼓励社会投资体育健身、娱乐和休闲项目的经营活动,以促进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鼓励支持效益好的体育经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扩大经营规模,促进体育产业更快的发展。开发、引进新型体育服务项目,对新型体育服务项目适当减免各种税费。凡是公共体育场馆和群众性体育活动营业用地,免征土地使用税。充分发挥场馆设施在体育服务业中的基础性作用。扩大对群众的开放,努力实现体育资源社会共享。

探索制定平顶山市体育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把体育产业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当中,予以支持和推进。我们要提高对体育产业正成为今后消费和投资的热点、国民经济又一新的增长点和助推器的认识,充分利用这一大好时机,站在未来平顶山市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把建设体育经济大市作为体育产业发展的大目标,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一协调起来。建议以平顶山教体局牵头,发改、统计、文化等综合部门参与,尽快研究制定平顶山市体育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并将其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当中,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围绕最大限度开发市场潜力,满足人们健康消费需求,不断提高国民素质这个主题,突出(宝丰)魔术教育培训、体育用品销售业、健身娱乐业和竞赛表演业,鲁山县全域旅游与体育休闲活动的适度融合,郏县美丽乡村体育健康理念的宣传引导。坚持开发体育有形资产与开发体育无形资产相结合、开发体育本体产业与开发体育相关产业相结合、体育部门办产业与社会办体育产业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力争通过51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体育产业占GDP达到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体现平顶山特色、符合体育运动规律、满足人们不同需求、结构合理的体育产业体系

(四)建立和完善体育产业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政府的产业政策对推动产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产业化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发展不平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要同时兼顾的体育产业来讲,建立和完善体育产业政策,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营造良性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就显得优为重要和十分必要。目前从国家到地方,在建立和完善体育产业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为进一步推进我市体育产业的发展,使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有更大的作为。建议由市发改委牵头,财政、体育、税务、工商、金融等部门共同参与,尽快建立和完善一套包括财政投入、产业项目基本建设投资、社会集资、市场准入、银行低息或贴息贷款、税收减免、体育彩票和体育基金等在内的比较完整、系统的、有利于我市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从而提供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宏观政策环境,推进平顶山体育产业良性、快速、健康发展。

(五)培养体育经营人才,培育体育中介组织。体育产业的市场化运作需要大量合格的体育经营人才和一批具有良好信誉的体育中介机构,这些人才除了具有组织协调等基本能力外,还需要熟悉体育行业运作的各个环节,熟悉与体育产业相关的法律环境和法规惯例。体育中介服务是体育无形资产开发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平顶山市当前体育产业发展中必须加强的重要环节,我们应立足现状,开拓、扶持和规范体育中介组织,完善体育中介市场,积极推进体育协会实体化的进程,引导体育社团、民营企业进入中介服务行列,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较全面业务素质的体育经纪人、俱乐部经济管理人才、项目推广商等专业人才,更好地推动体育产业发展。

(六)发展和引导体育全民健身运动。体育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而且体育产业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人民健康。虽然当前人们参与体育的热情十分高涨,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人民群众可以参与的体育项目少,档次较低。而另一方面,某些体育场馆却门可罗雀,生意清淡,亏损严重,导致了体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我们在未来建设体育场馆时,要做好充分调查研究,根据当地人民群众的需求,来建设相应的场馆。导致很多有益体育活动难以在全民中推广的原因是缺乏专业辅导人员,特别是在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体育项目上,比如羽毛球、保龄球等。因此我们在发展多层次的体育教练员队伍,满足各层次群众对专业性较强体育项目的需要。同时,建立适当的体育教练员队伍和体育培训机构,也可起到引导全民体育健身运动发展的作用。

)建立完善体育产业统计监测体系,促进全市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产业涉及面广,与其他行业相互交叉,统计难度较大,而目前有关体育产业的统计调查工作仍停留在部门、专业分散统计的层次上,由于部门统计的局限性和专业统计的单一性,难于获得完整、系统体育产业统计调查资料,再加之专业统计的统计指标体系与体育产业的统计指标体系错位,这种状况就不能客观、及时、全面反映全市体育产业的发展情况。因此,必须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尽快建立和完善全市体育产业统计监测体系和统计调查制度,以满足政府、部门、社会对体育产业信息的需求,进一步促进全市体育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打印本页]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