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平顶山市统计局门户网站!现在是
| 繁体 | 网站已支持IPv6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统计视点
2023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文章添加时间: 2024-02-08     文章点击数: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省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锚定“两个确保”,深入实施“十大战略”,克服了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工业品价格震荡走低等困难和挑战,努力拼经济、扩内需,强投资、促转型,抓创新、增动力,全市经济呈现稳步发展、恢复向好的态势,生产需求不断改善,发展质效稳步提升,为全省发展大局作出贡献。

全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720.07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4.30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1135.29亿元,增长2.8%;第三产业增加值1380.48亿元,增长3.8%。

一、生产领域持续恢复,产业发展韧性增强

(一)工业生产平稳运行。随着“三化”改造稳步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不断深入,各项政策措施持续显效,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平稳,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4.9%,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为46.0%;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5%,占比为43.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下降4.3%,占比为10.7%。主要行业保持增长,重点产业支撑有力。全年全市规上工业主要行业大类均保持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较快。全市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43.7%,贡献率为73.0%,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5个百分点;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9%,占全市规上工业的5.5%,贡献率为41.7%,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4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占全市工业比重7.1%,贡献率为22.1%,拉动全市工业增长0.8个百分点。传统支柱产业贡献突出,主导产业拉动较大。全年全市传统支柱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占全市规上工业的82.0%,贡献率为58.4%,拉动全市工业增长2.0个百分点。其中,冶金工业增长9.3%,占全市规上工业的7.4%,贡献率为19.3%,拉动全市工业增长0.7个百分点;能源工业增长3.9%,占全市规上工业的53.8%,贡献率为62.9%,拉动全市工业增速2.1个百分点;化学工业增长1.0%,占全市规上工业的13.4%,贡献率为4.4%,拉动全市工业增长0.2个百分点。五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食品产业、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占全市规上工业的16.9%,贡献率为31.8%,拉动全市工业增长1.1个百分点。

(二)服务业恢复明显。全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其中,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分别增长5.0%、13.1%、3.6%、6.2%、4.9%。营利性服务业保持增长,其中规模以上卫生和社会工作单位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4.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1%,住宿业和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8.5 %和7.9%,有效带动服务业向好发展。

二、需求领域稳步恢复,积极因素不断累积

(一)消费市场恢复加快。随着扩内需促消费一揽子政策落地生根,居民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消费市场恢复步伐加快。全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84.18亿元,增长6.1%。在限额以上单位的23类商品中,有17类商品零售额实现增长,增长面达73.9%。城镇市场贡献突出,乡村市场发展较快。城镇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62.23亿元,同比增长 6.0 %,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81.3 %;乡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21.95亿元,同比增长6.5 %,高于城镇增速0.5个百分点。民生类商品平稳增长,全市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同比增长5.3%,其中:水产品类增长5.5%、干鲜果品类同比增长12.0%;中西药品类同比增长17.8%。升级类商品增势良好,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82.4%,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同比增长15.6%,体育、娱乐用品类同比增长17.3%,通讯器材类同比增长30.5%。

(二)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工业投资贡献突出。全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70.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9.6%,第三产业投资下降5.2%。工业投资快速增长随着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加速提质增效,全市工业投资步伐加快,全年增长18.4%,分别高于全国和全省9.4个百分点和9.5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45.5%,所占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6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7.3个百分点。其中,采矿业增长39.5%,制造业下降5.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9.7%。社会民生领域投资加快。全年全市住宿和餐饮业投资同比增长119.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长86.0%,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投资增长80.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62.4%,教育投资增长49.7%,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13.1%。平漯周高铁、焦唐高速、叶鲁高速、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舞钢校区、平顶山智慧冷链物流产业园等项目深入推进,拉动全市投资增长8.5个百分点。

三、生产要素供应稳定,服务保障能力提升

(一)用电量平稳增长。全年全市全社会用电量增长4.6%,其中工业用电量增长5.2%,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65.3%。采矿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用电量分别增长10.4%、28.4%、24.7%、22.7%。

(二)能源供应基本稳定。全年全市规上工业原煤产量3304.68万吨,增长4.2%。焦炭产量576.86万吨,增长10.7%。

(三)财政收支增势平稳。全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7.13亿元,增长5.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4.50亿元,增长2.1%,财政收支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民生投入保障有力。教育、文化、农林水、社保和卫生健康等九项民生支出290.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近七成。

(四)金融信贷稳健增长。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362.73亿元,增长7.6%,其中居民存款保持12.3%的较快增长。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053.29亿元,增长9.6%,比上年同期加快3.5个百分点,其中,住户贷款增长16.5%,比上年同期加快10.6个百分点。

四、新动能持续壮大,产业结构优化提升

新动能快速增长。全年全市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高于全市规上工业6.0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4.6%。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5.0%、41.2%、14.2%。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5%,增速高于全市规上工业4.1个百分点,对规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9.9%。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54.8%,高成长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3%。从工业用电量看,全年全市生物药品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新产业用电量分别比同期增长16.8%、22.1%84.2%。从新产业投资看,全年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2%。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75.6%,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高达562.2%。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涉煤产业比重下降,新动能产业比重提升。从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来看,涉煤产业占比49.1%,同比下降2.0个百分点;高新技术制造业占比33.6%,同比提高2.0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17.4%,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占比3.0%,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高成长制造业占比12.0%,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从创新投入看,全年全市科技支出同比增长49.6%。从工业投资看,工业投资占全市投资的45.5%,比上年同期提高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4.6%,占工业投资29.4%。

      市场主体不断增加。今年以来,全市进一步加大“准规上”企业的扶持力度和培育指导,企业升规纳统数量保持平稳增长,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2023年,平顶山市“规上”企业在库3812家,比去年同期增加411家,增长12.1%。其中,工业在库1092家,同比增长6.6%;建筑业在库448家,同比增长1.1%;贸易业在库1128家,增长27.2%;房地产业在库582家,增长2.3%;服务业在库562家,增长17.6%。

       总体来说,2023年全市在严峻复杂的形势下,经济运行顶住了压力,保住了态势,提升了质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全市上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锚定全年目标不放松,保持拼抢势头,坚持创新引领,持续扩大内需,防范风险隐患,聚焦重点、集中力量,不断推动经济持续好转,为全省发展大局多做贡献。


[打印本页]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