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平顶山市统计局门户网站!现在是
| 繁体 | 网站已支持IPv6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统计视点
平顶山市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思路研究
文章添加时间: 2017-09-14     文章点击数: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的统称。在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庞大,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坚实基础,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力支撑。因此,利用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所获取相关数据,对全市小微企业发展情况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分析,有助于市委市政府制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更好地推动就业、促进发展、改善民生。

一、平顶山市小微企业现况

(一)法人单位基数庞大。根据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2013年末,平顶山市共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小微企业法人单位11408家,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94.7%。其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工业3527家,占全部小微企业法人单位的30.9%;批发业2230家,占19.6%;零售业1760家,占15.4%

(二)吸纳社会就业能力突出。2013年末,全市小微企业从业人员262546人,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41.9%。其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工业132020人,占全部小微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的50.3%;建筑业24925人,占9.5%;批发21454人,占8.2%

(三)资产规模支撑作用较强。全市小微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1439.56亿元,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的39.3%。其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工业817.80亿元,占全部小微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的56.8%;批发业109.71亿元,占7.6%;零售业60.6亿元,占4.2%(详见表1-1)。

1-1 按行业分组的小微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和资产总计

 

企业法人单位(个)

从业人员

资产总计

(人)

(亿元)

合计

11408

262546

1439.56

其中:

 

 

 

工业

3527

132020

817.80

建筑业

380

24925

44.72

交通运输业

206

5644

19.69

仓储业

38

773

15.54

邮政业

17

128

0.09

信息传输业

40

664

1.03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39

389

1.06

批发业

2230

21454

109.71

零售业

1760

18090

60.58

住宿业

222

8366

18.32

餐饮业

506

9284

10.59

房地产开发经营业

329

6181

184.61

物业管理业

188

6264

7.87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584

9782

89.56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327

6698

10.04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23

1863

31.10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259

3207

5.59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468

3992

7.53

其他未列明行业

165

2822

4.13

注:表中小微企业法人单位合计数含从事农、林、牧、渔服务业和兼营第二、三产业活动的农、林、牧、渔业小微企业法人单位115个,从业人员2334人,资产总计0.95亿元。

二、存在的问题

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平顶山市小微企业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相对于大中型企业的发展及大项目建设来说,其可持续发展的根基依然薄弱,市场化融资能力较低,灵活应变优势和市场开拓功能始终无法形成,生存环境处于“亚健康”状态,仍存在发展瓶颈。
  
(一)融资难、成本高。首先是贷款满足率低。对于一些处于发展初期的小微企业,资产积累不足,无充足抵押资产,往往被挡在信贷大门外。许多小微企业由于生产规模不大,加之经营管理不规范,市场前景不稳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银行难以认同等因素,从资金的效益和安全出发,很难从银行直接获得充足的信用贷款,而担保贷款手续虽较为简单,但担保费用高。再是抵押贷款审批费时费力。小微企业融资特点是“小急频”,而银行为防范风险,大多要求一套完整繁琐的融资手续,难以满足小微企业融资简单快捷的要求。借贷一笔数额不大的贷款要十多道手续,少则十天半月,多则一两个月,往往错过最佳商机,导致小微企业没有真正享受到政策扶持。

(二)人才观念不强。现代市场经济下的企业竞争,关键是科技、资源、人才竞争。业主往往忽视人力资本的存在,认为只有货币资本才是最重要的,不注重培养和吸纳各类人才,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规模偏小,实力偏弱,发展缓慢,甚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客观上由于就业观念和体制惯性,许多人还有意无意歧视小微企业,高素质人才引进困难留住更难,但与一些业主急功近利、缺乏人才观念有关。

(三)不注重信息交流,决策机制不健全。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短缺经济时期,一条或几条有用的信息有可能促使一个企业迅速崛起,这是不少小微企业成功的经验,但不是真理。在市场经济日益完善,交通通讯发达的今天,也成为一些小微企业决策失败的原因之一。一些小微企业由于信息不畅,分辩信息及利用有效信息正确决策的能力不强,没有建立完善的决策机制,业主一人拍板,一言兴业,一掌衰业,增大了决策的模糊性和随意性,导致一些小微企业决策失误而雪上加霜。

(四)软环境太硬、硬环境太软。在日常的调研中,一些小微企业反映,最麻烦的是审批,最关心的是税费,最头痛的是检查,最困难的是贷款。相对国企、大中型等龙头企业而言,软环境上,监管混杂,政出多门,条款弹性强,人治因素大,法制不到位,几乎能掌控小微企业的生死发展。重监管,轻引导服务,年检多,帮扶少。硬环境上,在诸如融资、贷款、土地、资源、资金扶持、水电路、权益保障等方面落实不到位。

三、对策建议 

  (一)落实政策,夯实发展根基。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国家层面将扶持小微企业发展作为突破口之一。201410月,《国务院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452号)发布,在强调落实好已有的支持政策的基础上,从财政扶持、金融支持、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十条政策措施,给我市努力推动实现精准扶持,对提高小型微型企业“成活率”和生存质量,促进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结合我市小微企业发展实际,合理摆布各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紧紧围绕加快小微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目标,构建科学合理的发展布局,着重扶持信息服务、商务服务和技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小微企业发展,从而获得小微企业蓬勃发展所带来的资金、税收、就业等红利。 

  (二)扬长补短,抓好发展后劲。提高国有控股小微企业经营效率,要建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各项制度。国有控股小微企业法人单位经营效率低,一方面是由于国有控股小微企业成本费用高,而业务相对较小造成的,另一方面我国国有控股企业普遍存在资产流失严重、负债率高等低效亏损状况。要制定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明确项目和指标,包括各单位制度建设、管理机构、资产购建、处置、评估、报告、奖惩等方面。通过管理和考评考核,自查自纠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和漏洞,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增强资产管理水平,科学管理促进企业高效发展的目的。同时,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坚持法无禁止即可为,鼓励民营企业进入交通、能源、水利、环保、医疗等领域,鼓励追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高精尖行业发展,不折不扣地落实好扶持民营经济、支持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进而吸纳更多就业人口,带动全市经济健康发展。 

  (三)引进人才。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是人才队伍的核心,培养与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对引导小微企业的健康、高效发展至关重要。一是筑巢引凤,吸引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组建高水平创新团队,加之健全完善的创业辅导、人才培训、技术支持、信息咨询等公共服务体系,搭建良好的事业发展平台,在新兴战略性行业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是吸引高层次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的不二法则;二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要鼓励批判性思维,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挑战权威的勇气;要塑造一定的竞争氛围,把适度的压力转化为创新的动力;要推动择业观念的转变,引导大学生“自主择业,自强创业”的观念形成,继而将培养出有勇有谋的创新人才,为小微企业由外延向内涵发展提供人才供应。 

  (四)吸引外资,增加市场活力。小微企业内资主导地位稳固,适当吸引外资小微企业入驻,能够带来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模式,弥补部分市场发展空白,对提高全市经济整体素质起到积极作用。一是要以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海外智力为重点,在不对本地企业和民族产业产生不良影响的根本基础上,不仅注重“数量”,更向“质量”倾斜,要做活存量,扩大增量,同时提高利用外资质量,进而促进全市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二是要应积极鼓励外资通过组建合资企业、合作生产、联合制造等方式向我市转移先进技术,促进外资企业和我市小微企业的技术交流,以增强技术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促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相关产业和小微企业的共同发展。

 

[打印本页]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