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平顶山市统计局门户网站!现在是
| 繁体 | 网站已支持IPv6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统计视点
工业经济砥砺前行 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文章添加时间: 2017-09-14     文章点击数:

【按】“十二五”时期,平顶山市工业经济受“三期叠加”的影响不断加深,经济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稳增长放在首位,紧紧围绕调整结构、加快转型这条主线,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市上下克服各种困难,以新理念指导新实践,以新战略谋求新发展,不断深入推进结构调整,培育新的增长点,提升产业集聚区的集约集聚发展水平,实现了工业经济稳定发展。

一、 “十二五”工业经济发展情况

“十二五”时期,平顶山市(不含汝州市)工业年均增长6.8%,工业经济总量由2011年的629.8亿元上升至2015年的646.1亿元(现价)。截止“十二五”末的2015年,平顶山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8.4%,比“十一五”末下降13.5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1.9%,比“十一五”末下降9.9个百分点。

(一)工业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

“十二五”时期,平顶山市规模以上工业(以下简称工业)经济年均增长9.1%,从这一阶段工业经济增速走势看,呈现前高后低,震荡下滑,逐年放缓的态势,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的速度相比,优势逐渐缩小。2015年平顶山工业增长5.5%,在全省十八个地市中排第16位,工业经济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

工业经济高速发展期。“十二五”期初的2011年,平顶山工业经济承接“十一五”高速发展期增速,继续保持15.9%的较高增长。单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均保持在12%以上,为平顶山“十二五”时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开端。

工业经济震荡下滑期。2012年开始,工业经济开始震荡下滑,并一直持续至今。单月工业增加值增速在10%以下的占“十二五”时期的58.3%,这一时期月均增速基本维持在个位数,仅有13个月冲高到10%以上,且连续不超过4个月就重新回到个位数增速,这一时期工业经济基本保持震荡下滑的增长态势。

(二)“爬坡过槛”经济规模停滞不前

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提高统计标准,由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调整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法人单位。调整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不含汝州市)2010年的849户减少至2011年的684户。“十二五”时期对平顶山来说,遇到了难以逾越的“槛”,规上工业增加值总量基本停滞不前,对全省的影响力在逐年削弱。截止2015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695户,比2011年初只净增11户。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527.1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559.7亿元(现价),增加32.6亿元,占全省的比重由2010年的5.9%下滑至2015年的3.5%

(三)支柱产业强力支撑

“十二五”时期,平顶山五大支柱产业,对全市贡献突出。其中冶金建材、装备制造和轻纺食品工业保持较快增长,拉动明显;能源、化工工业下滑严重,为主要拖累点。“十二五”全市支柱产业年均增长8.4%,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201090.5%下降到2015年的86.3%。其中,能源工业年均增长5.4%,低于全市工业增速3.7个百分点;化学工业年均下降3.7%,低于全市工业增速12.8个百分点;冶金建材行业年均增长10.7%,高于全市工业增速1.6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年均增长22.2%,高于全市工业增速13.1个百分点;轻纺食品工业年均增长12.2%,高于全市工业增速3.1个百分点。

(四)重点产品生产稳定

“十二五”时期,平顶山多数重点产品生产形势良好。其中发电量年均增长3.4%;钢材年均增长3%;水泥年均增长3%;帘子布年均增长3.6%;高压断路器年均增长8.8%;布年均增长1.9%;化学纤维年均增长2.1%。主要是能源和化工产品产量下滑严重。其中原煤年均下降5.7%;洗精煤年均下降0.2%;焦炭年均下降5.8%;烧碱年均下降7.9%

(五)产业集聚区实力增强

“十二五”时期,平顶山产业集聚区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实力不断增强,为全市经济平稳增长、产业转型升级起到了支柱和引领作用。截止2015年底,平顶山(不含汝州市)产业集聚区入驻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38家,比2010年增加136家。2015年,平顶山9个产业集聚区实现工业增加值276.5亿元,“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16.5%,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7.4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由2010年的30.8%提高到2015年的49.2%,“十二五”期间产业集聚区占比提升18.4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增长贡献突出。

(六)工业效益状况基本良好

一是资产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资产总计达到2446.9亿元,比2010年提高47%,年均增长8%二是主营业务收入保持增长。2015年规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45.8亿元,比2010年提高16.3%,年均增长3.1%三是利润总额始终维持百亿元以上。规上工业“十二五”期间年利润总额始终保持在110亿元以上,5年年均利润总额达到133.5亿元,比“十一五”年均水平提高49.9%四是从业人员稳步提高。2015年规上工业年平均从业人员数达到29.5万人,比2010年增加1.9万人。

二、工业结构调整成效显现

(一)非煤产业比重提升,涉煤产业比重下降

2015年,全市非煤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402.2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71.9%,比2010年提升15.5个百分点。全市涉煤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57.5亿元,比重为28.1%,比2010年降低15.5个百分点。

(二)高成长制造业比重提升,高载能行业比重下降

2015年,全市六大高成长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60.2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6.5%,比2010年提升16.9个百分点。全市六大高载能行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77.8亿元,比重为31.8%,比2010年降低2.7个百分点。

(三)高技术产业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新引擎

 “十二五”时期,全市高技术产业发展始终向好,在全市工业经济总体趋缓回落的背景下仍然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势头。“十二五”时期,全市高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8%,高于全市工业增速4.7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5%,比2010年提高1.3个百分点,但由于占比较低对全市工业增长拉动有限。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日益壮大,成为工业发展的有力抓手

近年来,平顶山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比重提升,已成为推动全市工业发展的有力抓手。2015年,平顶山市涉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04家,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42.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0.9%,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7%,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9.2个百分点,拉动工业增速1个百分点。

三、对“十二五”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一)后金融危机对平顶山工业经济的影响

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传导至平顶山以前,工业经济经历了一个高速平稳发展的黄金时期,创造出连续40个月单月增速超过20%的发展奇迹。金融危机爆发后,风暴迅速蔓延至实体经济,做为平顶山市工业主体的能源原材料行业,大多处于产业链的前端,对金融危机的反应较全国、全省来得慢,但受到的冲击更为强烈和深远。“十二五”时期,世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处在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呈现低增长、不平衡、多风险的特征,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影响加剧,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从国内看,“三期叠加”的阵痛持续加深,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改革转型任务繁重。在国内外经济环境趋于复杂严峻的背景下,平顶山市工业实现中高速增长尤为不易。

(二)投资减速导致发展后劲不足

“十二五”时期,平顶山受市场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实体经济投资意愿不强影响,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年放缓。从“十二五”的投资运行走势看,全市投资增速由201125.1%逐年回落, 201223.3%201322.6%201417.6%2015年下滑到个位数增长9.2%,五年来回落15.9个百分点。全市第一产业占全市投资的比重由2010年的5.1%升至2015年的10.4%;第二产业占全市投资的比重由2010年的54.8%下滑至2015年的48.9%,其中工业占全市投资的比重由2010年的54.6%下滑至2015年的48.9%;第三产业占全市投资的比重由2010年的40%升至2015年的40.7%。从“十二五”全市一、二、三次产业投资结构看,一、三产业投资比重呈上升态势,二产呈现下滑趋势,特别是工业投资增速放缓、比重下降意味着后期工业增长将缺乏新的增长点,对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三)事故频发、环保政策影响工业生产

近年来,平顶山发生多起安全生产事故,给工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如新华区新华四矿9.8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卫东区兴东二矿6.21特别重大炸药燃烧事故,湛河区凤凰岭矿7.8爆炸事故,平煤神马集团3.21长虹矿业公司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汝州朝川矿8.15支架倒架事故等。生产事故不但直接造成经济损失,伴随而来的安全整顿、责任追究、人员处理和调整等对生产的间接影响比直接损失更大。同时国家在“十二五”时期加大了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力度,新修订了《环境保护法》,发布实施“蓝天工程”等,在日益严格的环保政策约束下,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天宏焦化有限公司、平顶山市三源制氢有限公司和一批建材企业关停,平顶山姚孟第二发电有限公司、中电投河南电力有限公司平顶山发电分公司政策性影响导致半停产,中鸿集团煤化有限公司因9.18安全事故停产整顿等,上述因素均影响平顶山工业经济平稳发展。

(四)结构矛盾是工业转型发展迟滞的根本原因

平顶山市工业经济中,能源化工工业占全市规上工业的比重最大,一直是第一大产业板块,经济总量所占份额2010年是52.9%2015年是37.8%,下降15.1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这五年正是传统能源化工工业受挤压的时期,也就是说,平顶山工业增加值总量多的板块在“十二五”时期受市场挤压走向萎缩,不是主动调结构,而是被动调结构,在当今经济转型时期不是优势,而是劣势。

其次是第二大产业板块冶金建材行业,经济总量所占份额2010年是18.3%2015年是19%,提高0.7个百分点。支柱企业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2015年完成产值比2010年缩减24.2%,产品价格持续下跌,生产经营至今仍未摆脱困境。由于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十二五”时期,在经济转型期经济下行压力的冲击和要素、环境的制约下,优势已经消失,加上水泥、钢材、有色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非金属制品中包含的光伏韧料企业由于全球光伏产业影响,面临着“两头在外,受制于人”的产业链困境,平顶山部分新建或在建企业一直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发展停滞不前。

第三大板块装备制造业发展相对较快,但与周边地市相比发展仍显不足。平顶山装备制造业实现经济总量所占份额2010年是10.5%2015年是18.3%,提高7.8个百分点,是平顶山工业的增长极。但与毗邻的许昌市相比,2015年总量少近200亿元,占比低2.3个百分点。

第四大板块轻纺食品工业占比偏低,缺乏领军企业带动。全市轻纺食品工业经济总量所占份额2010年是8.7%2015年是11.1%5年提高2.4个百分点,但与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偏低。目前,平顶山市轻纺食品工业没有规模大实业强的大型领军企业,品牌影响力不够,以农副食品加工业为例,产品基本上是粮食制品和肉制品为主,原料转化程度低,综合利用比较落后,潜在附加值没有充分体现,产品结构仍以中低端为主,总体质量不高,产业升级、技术升级的步伐较为缓慢。

四、“十三五”促进平顶山市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是河南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是平顶山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实现率先崛起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经历了煤炭黄金十年结束、全球油价暴跌等影响,以资源为主的平顶山工业增长速度进入新常态,工业经济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经济转型升级并非一朝一夕,工业结构中深层次的问题还未得到明显改善。“十三五”平顶山必须走出经济发展形势好的时候缺乏调整的积极性,形势不好的时候又没有调整能力的被动局面,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今天我们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明天就要被产业结构调整,错过又一个五年发展机遇期。站在新常态下转型升级和全面深化改革这个起跑线上,谁能率先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中找到平衡、实现突破,谁就能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得先机,实现工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十三五”是平顶山工业经济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政府部门要积极发挥决策、引导职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推动全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中借国家改革创新的“东风”,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小微企业特别是创新性企业成长,带动就业,推动新兴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企业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核心技术研发水平。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力量,大力推进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建设,切实加强本土企业对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努力掌握产业的核心技术,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二)打造新兴产业集群,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十三五” 时期,要选择最有基础和条件的领域作为突破口,围绕化工、冶金、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优势领域,重点推进。以龙头带动、集群配套为抓手,以特色优势、高端突破为主导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升级发展。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食品等消费领域,以绿色安全、市场需求为着力点,打造适应现代消费升级需求的产业链竞争新优势。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促进优势区域率先发展,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抢抓机遇,推动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

紧紧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和新科技革命的历史机遇,及时将国家对河南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定位搞清楚,把握政策机会和搜集项目建设布局信息,借助高端智库及时了解掌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热门产品的需求,把握当前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赋予平顶山经济发展新引擎,结合我市产业、企业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发展瓶颈着力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等中高端迈进,通过延伸产业链,形成有特色、高附加值的优势产业,努力把平顶山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名副其实的工业强市。

(四)减库存、去产能,助推工业再启程

“十二五”期间,平顶山通过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压缩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产能,六大高耗能行业工业增加值比重持续回落,为高端产业发展置换出空间,但部分重点行业产能仍严重过剩,企业库存积压,产品滞销,亏损增加。特别是煤炭、钢铁两大主导行业产品成本倒挂,库存居高不下,效益大幅下滑,财务风险加剧等问题突出。2016年平顶山经济工作重点就是寻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把“减库存”、“去产能”列为重中之重,按照“一企一策”原则,分类施策,针对产能过剩行业中的高污染、高能耗、高负债企业和低效无效资产制定产业重组方案,关闭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转型发展一批,建立健全产能结构优化长效机制,助推平顶山工业“十三五”实现新发展、新跨越。

[打印本页]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