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平顶山市统计局门户网站!现在是
| 繁体 | 网站已支持IPv6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统计视点
平顶山市儿童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文章添加时间: 2017-09-14     文章点击数:

2015年,是平顶山市实施《平顶山市儿童发展规划(2011-2020)》卓有成效的第五年,是规划实施的中期节点,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年。五年来,平顶山市各级政府加大了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力度,儿童事业的发展出现了喜人的局面。不过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在发展中仍存在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制约了儿童事业发展的进度。

一、儿童发展特点

(一)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幼儿园学校少、班额过大;城市公办幼儿园数量少,幼儿教师缺编严重,教师新老更替速度过慢,影响了幼教事业的正常发展。城市中心区改善性住房建设,有多层过渡为高层,容积率的提高增加了人口密度,使得区域内的幼儿园压力过大。新建大型住宅小区,幼儿园建设不配套,或者建设速度过慢对幼儿入托造成了影响。城市社会力量办学的私立幼儿园,在容纳生源上是一个补充,但办学条件参差不齐,尤其是家庭式幼儿园问题更为严重,监管方面还有待强化。另外,学前教育还存在地域差距,城市与乡镇发展的不平衡,乡镇与农村发展的不平衡。

(二)残疾儿童的教育瓶颈

平顶山市是一个人口大市,残疾儿童多,而特殊教育学校只有8所,每个县市区平均不到一所学校。学校少,规模小,师资薄弱构成了全市特殊教育的特点。2015年,全市8所特殊教育学校含随班就读的学生只有710人,女生294人。

(三)儿童福利保障仍显不足

新规划设立了儿童福利这项新内容,一是因为此项工作有待加强,二是说明儿童福利对于儿童发展至关重要。目前,全市儿童福利保障仅限于在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与城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内,对儿童福利给予保障。没有另外新出台对于特殊家庭特殊儿童的制度性救助保障措施。

(四)城乡人居环境差异化有待改善

虽然多年来各级政府努力在改善村镇生态环境上作出了不懈努力,农村集中供水受益人口比重、自来水普及率、卫生厕所普及率都在上升,可是与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异,公用事业仍然相对落后,脏乱差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是监管的薄弱区域,食品安全仍然在威胁着农村儿童的身心健康。由于农村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维权意识不强,识别能力较差,致使假冒伪劣、过期食品在此有一定市场。

二、建议

为了实现经济社会与儿童事业的和谐发展,充分体现儿童优先、儿童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满足儿童的利益与需求,提前实现儿童规划目标,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做好宣传,让儿童事业得到全社会最广泛关注。儿童事业是全人类的共同事业,儿童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与文明进步的标志。各级政府要把儿童生存、保护与发展当做大事来抓,社会各界也要把支持儿童事业发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关心他们的成长,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关心他们的需求,关心他们的成长过程。创造有益于他们成长的社会与自然环境,努力培养品学兼优具有创造力的一代新人。

(二)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加大学前教育资源投入。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保障幼儿教育经费投入。努力完善师资培训制度,提高师资水平。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尤其在经济下行房地产形势面临困境的时候,要关注拆迁力度大,而建设速度慢小区孩子的入学情况,化解矛盾,解决疑难。鼓励规模大实力雄厚的新建小区,创办幼儿园、小学等基础教育设施,在教育部门的指导监督下,以社会办学的方式容纳适龄儿童接受教育,化解城市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教育部门要全方位强化幼儿教育的监管工作,管好教学,管好食品安全,管好人身安全。

(三)加大特殊教育学校的投资建设力度。近几年,国家教育经费投入加大显著。可是特殊教育学校校数仅有8所,在校生含随班就读仅有710人。因此,加大特殊教育的投资力度,扩大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模刻不容缓,容纳便利更多残疾孩子就读迫在眉睫。建议各级政府要把特殊教育的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拿出扶贫攻坚定点扶贫那样的精神,争取上级资金和本级财政资金相结合,有效的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相结合,力争让残疾儿童能够得到社会更多的关爱。

(四)提升儿童福利的保障水平。新规划增加了儿童与福利这项新内容。主要是要保障儿童,尤其是孤儿和困难群体儿童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使弱势群体儿童在生活、教育、医疗等诸多方面得以有效保障。如今,儿童的保障还仅限于全社会在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与城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内,对儿童福利给予保障。所以,我们眼前需要做的事情是,发展完善以城乡居民医疗保障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的社会保障制度,出台适宜于弱势群体儿童的制度措施,为贫困家庭儿童、残疾儿童和大病儿童提供医疗生活救助,推动儿童福利由补缺型逐步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四)积极关心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加强儿童的生理、心理教育咨询,从家庭、学校、媒体等多方面加强对网吧的管理,杜绝未成年人进入。多渠道重视儿童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保护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打印本页]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