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平顶山市统计局门户网站!现在是
| 繁体 | 网站已支持IPv6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统计视点
“十二五”平顶山市经济发展回顾
文章添加时间: 2017-09-14     文章点击数:

“十二五”时期,在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平顶山经济运行的阶段性特征更加凸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且持续时间较长,长期高速增长所积累的矛盾和问题集中爆发,后劲明显不足。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中央、省、市的一系列宏观政策措施产生积极效果,经济转型升级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步,民生持续改善,各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增速换挡回落明显。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改革开放后,平顶山市经济走过了一条持续较快增长的运行轨迹,1979-2010年全市GDP年均增长11.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在经历长期高速增长之后,随着经济总量变大,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平顶山市资源型城市的特殊,经济增速换挡回落的态势明显。2011-2015年全市GDP年增速分别为10.0%、6.4%、5.8%、7.4%、6.1%,“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长7.1%,低于全国0.9个百分点,低于河南省2.9个百分点。虽然经济增速不高,但是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服务业占GDP比重持续提升。2015年全市服务业比重为37.1%,较2010年提高11.4个百分点,年均提高2.3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3.0%。    

(二)工业增长速度放缓,增长新动力逐步显现“十二五 ”时期平顶山传统主导产业煤炭、炼焦、钢铁等主要产品产能过剩,需求锐减,价格大幅回落,工业运行极其艰难,2011-2015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为:15.9%、7.0%、6.9%、10.6%、5.5%,年均增长9.1%,呈震荡下滑态势;2015年震荡回落态势加剧,在经历3月份增长1.2%、6月份增长4.3%两个增速低谷后,9月份再现大幅回落,当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仅高于3月份1.2%的增速,为全年第二低速。2015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仅增长5.5%,比上年回落5.1个百分点,工业下行压力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困难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全市经济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加快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淘汰落后产能,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较快增长,非煤产业占比稳步提高,传统产业和高耗能产业比重持续下降。十二五时期,全市非煤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升15.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占比分别提升9.8个和7.8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3.2个百分点。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7 %,高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12.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速4.9个百分点;全市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8.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速2.2个百分点。工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经济增长新动力逐步显现。

(三)投资动力减弱,投资结构有所优化。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平顶山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投资动力明显减弱。2011-2015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回落,分别为19.1%、22.4%、21.3%、17.6%、9.2%,“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18.1%。投资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优化,投资结构由过去的二产主导向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转变。“十二五”时期,全市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7.5亿元,平均增速为36%,在三个产业中增速最高,一大批高效示范园,科学化养殖基地,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相继建成,农林水利基础设施得以加强和改善,为第一产业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多元化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二产业投资累计完成2741.6亿元,平均增速为15.5%,占整个投资的比重为52.9%,第二产业是投资最集中、规模最大的一个产业,建成了鲁阳电厂、平高特高压产业基地等一大批工业生产项目,为全市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推进工业项目建设的同时,平顶山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第三产业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五年累计完成投资2126.7亿元,年均增速为18.5%,占整个投资的比重为41%。

(四)消费品市场发展平稳,新业态发展较快。 “十二五时期”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消费品市场需求不足,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零售额增速稳中趋缓。2011-201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分别为:17.4%、15.5%、14.0%、12.8%、12.1%,年均增长14.3%。“十二五”时期,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突破2000亿元,达到2275.9亿元;2015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72亿元,比2010年增加了279.2亿元,是2010年的近2倍。旅游、文化、互联网等新业态较快发展。2015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3445万人次,同比增长7.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69.3亿元,增长9.2%。2015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17.6亿元,占第三产业比重较2011年提高0.9个百分点。

(五)民生改善提速,城乡差距缩小。2015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92元,是2010年的1.6倍,“十二五”时期年均增长10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50元,是2010年的1.9倍,年均增长13.4%,农民收入快于城镇居民收入3.4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有所缩小,是“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发展的又亮点。

二、 “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转型发展基础不牢。2010年,平顶山三次产业的比例为8.5:65.8:25.7,2015年三次产业演变为9.7:53.2:37.1。五年间,第一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1.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了12.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1.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例关系演替这一发展趋势,总体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也是平顶山调整产业结构,推进转型发展的结果。然而,深入分析平顶山经济结构的内涵和变化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对经济贡献的提升,除第三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宽松,增速较快之外,更多的则是在工业经济增速严重下滑、实体经济发展遭受严重冲击的情况下实现的。由于平顶山经济对第二产业的传统性依赖,第三产业比重还明显低于全省、全国水平,且三次产业内部结构不优,如第一产业中高科技农业占比、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占比均偏低,尤其是最能代表服务业未来发展方向和发展水平的居民服务业、金融业、教育、科研等几个行业所占比重较低,研究开发、技术服务、信息、计算机和软件服务、现代物流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都一定程度上制约全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步伐。

(二)工业占GDP比重大幅下降,增速回落至个位数。截止2015年,平顶山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4%,比“十一五”末的2010年下降13.5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1.9%,比“十一五”末下降9.9个百分点。整个“十二五”时期,全市工业经济增速呈现前高后低,震荡下滑,逐年放缓的态势,特别是从2012年开始,规模以上工业月均增速基本维持在个位数,并一直持续至今。

(三)主要经济指标位次持续后移。从全市发展情况看,虽然“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全省和周边地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且发展差距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2015年,含直管县平顶山GDP总量居全省第12位,比2010年后移6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居全省第6位,比2010年后移3位,2016年上更是倒退到第9。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在全省的比重降低、位次落后是目前全市经济发展各种困难和矛盾的集中外在表现。

三、促进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当前,全市经济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特殊阶段,原有的增长动力正在减弱,新的增长动力还没有形成,平顶山未来五年发展所面临的压力更大、任务更艰巨。GDP处于由1千亿元向2千亿元跨越的攻坚阶段,2015年平顶山人均GDP只有全国水平的6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全国水平的82%,农民人均纯收入是全国水平的97%,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差距是潜力,更是未来发展的动力。

(一)实现稳增长是今后一个时期平顶山经济发展的关键。新世纪以来平顶山经济的高增长是在全国、全省经济高增长的大环境带动下形成的,可以说是被动的适应型的发展。市场经济发展离不开大环境,但过度依赖外围力量则容易受形势变化所左右,形势好时缺乏创新改革动力,形势一旦有变化则会受到较严重的冲击和影响。近年来,无论是经济增速、主导产业变化表现等,都充分暴露了平顶山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当前,平顶山经济正处于特殊困难期,面临阶段性挑战,要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定粮食生产;密切关注传统主导产业形势的变化,在降成本、挖潜力、补短板、提升产品质量上下功夫,加快新兴接续产业的扶持力度,尽快将其做大做强,发挥对经济的主力军作用,加快实体经济发展,帮助小微企业应对困难;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确保全市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

(二)产业转型是平顶山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平顶山是全国典型的资源性城市,过去为全国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从改革开放30年中国能源发展战略的变革来看,平顶山能源重化工业的发展,为解决国民经济瓶颈制约、提前实现翻两番战略目标,发挥了巨大作用,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工业化速度加快,对能源、冶金等需求猛增,平顶山主导产业量价齐增,工业主导、煤炭领航的发展模式也大放异彩。在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平顶山传统支柱产业需求减少,投资高增长难以持续,因此必须抓住新常态下的新机遇,紧紧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利用国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战略机遇大力推进“转型提速、发展提质、环境提优、幸福提升”,抓重点,做好传统产业提升这篇大文章;谋长远,全力破解“一煤独大”困局,做好非煤产业这篇大文章,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快发展高端成长型产业和新兴先导型服务业。

(三)切实增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必须进一步增强内需的拉动力,重点是要更好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作用,培育更多新的需求增长点。一要千方百计保持投资较快增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全力落实重大基础设施、产业转型、城镇化和生态环保、民生和社会事业等四个方面的投资,全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用重点工程建设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稳定经济增长、促进结构调整。二要多点支撑促进消费扩大和升级,带动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推动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要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为核心,认真落实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各项政策,多渠道促进增收,增强群众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三要挖掘新型城镇化潜力。城镇化一头连着投资,另一头连着消费,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产业集聚区和“商务两区”等载体建设;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一步发挥城镇化对增投资、促消费的重要作用。

总的来看,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对平顶山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平顶山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变,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但经济发展方式和增长动力发生深刻变化,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因势利导、推动创新,促使平顶山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打印本页]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