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平顶山市统计局门户网站!现在是
| 繁体 | 网站已支持IPv6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统计视点
2016年平顶山消费品市场运行分析
文章添加时间: 2017-06-28     文章点击数:

2016年,在去产能、调结构、供给侧改革的新形势下,全市认真贯彻落实各项促进消费的决策部署,积极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消费市场整体呈现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

一、2016年平顶山市消费品运行基本情况

(一)消费品市场增长平稳,占比位次前移

2016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8.7亿元,同比增长11.7%,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国1.3个百分点,低于全省0.2个百分点,在全省18个省辖市中位居第14位。占全省比重3.6%,在全省18个省辖市中占比居11位,比上年前移两位。

分季度数据看,消费品市场增幅一路上扬。其中,一季度增长10.7%;二季度增长11.0%;三季度增长12.3 %;四季度增长12.5%。四季度为全年四个季度最高增速,比增速最低的一季度高0.8个百分点。

(二)批零业零售额增速回落,住餐业零售额增速走高

2016年,全市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24.3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4个百分点;全市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14.5亿元,同比增长13.6%,增速高于上年同期0.9个百分点,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9个百分点。

从分季度走势看,全市批发、零售业零售额增速四个季度分别为10.6%、10.8%、11.8%、11.8%,呈现增长稳定的运行态势;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增速四个季度分别为10.9%、12.1%、14.9%、15.6%,呈现不断走高的增长态势

(三)城乡市场平稳增长,乡村市场占比有所提高

随着乡村消费环境和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农民人均现金收支增长的带动,乡村消费品市场健康发展。同时大规模企业逐步向乡村延伸,促进乡村零售额较快增长。2016年,全市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59.2亿元,同比增长11.0%;乡村消费品零售额79.6亿元,增长16.7%,高于城镇市场增速5.7个百分点,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个百分点。乡村市场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由上年的11.9%提高到12.5%。

(四)限下单位零售额增长较快,大众消费拉动力增强

随着一系列保障民生工程措施的实施和相关政策的落实,高端零售、餐饮、奢侈品等方面的不合规消费逐渐减少,消费品市场呈现理性发展趋势,大众消费稳步增长。2016年,全市限额以下企业(单位)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5.8%,高于上年同期增速4.8个百分点,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0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1.9个百分点,成为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重要因素。

(五)消费升级类商品保持较快增速

1、汽车类商品消费升温。2016年在购置税减半政策的影响下,汽车销售行业把握时机,加大促销力度、加快新品投放节奏、提升自主品牌综合实力、由原来的“卖产品”转向“卖服务”,由“重销售、轻服务”变为“重销售更重服务”,经营理念的转变使经销商的收入及利润结构不断优化,车市明显回暖。2016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汽车类零售同比增长6.7%,高于上年同期增速2.9个百分点。

2、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具类、五金电料类稳定增长。买房后时代促进升级换代类商品消费稳定增长。2016年全市限额以上(单位)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具类、五金电料类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6.8%、16.8%和27.6%,分别高于上年同期增速2.9、8.4、11.7个百分点。

二、消费品市场增速回落主要影响因素

(一)消费环境欠佳,影响消费需求的增长

目前正处在经济转型期,制度建设、法制建设以及诚信建设还不完善,市场环境整体来说还有待改善。一是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完善,市场成熟度不高,导致部分商品质量低劣、假冒伪劣难禁,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二是农村生活配套设施不完善,影响了消费需求的释放。三是网络消费环境假冒伪劣难辨,售前承诺售后难完成,造成消费者利益难保障,维权困难。

(二)权重商品增速明显下降

从商品类值构成看,全市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日用品类、家用电器音像器材类和石油及制品类等商品需求占比大、回落幅度大,拉低了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016年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统计的27类商品零售类值中,有14类增速同比回落。大类商品销售不稳定,极易引起总消费额大幅波动。大类商品零售额下降,是导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

一是石油及制品类。限额以上(单位)石油及制品类全年实现零售额30.0亿元,同比下降7.2%,增速回落3.2个百分点。主要是受经济下行、非标油品冲击、替代品需求增加、成品油价格低位运行等因素影响,石油及制品类销售呈下降趋势。

二是日常吃、穿、用类。限额以上(单位)粮油食品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日用品类、家用电器音像器材类全年分别实现零售额38.6亿元、19.0亿元、10.0亿元和12.6亿元,增长13.2%、2.0%、7.1%和3.8%,增速分别回落21.1、16.8、18.6和11.9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网购消费对本地实体店的冲击较大。

以上五大类占限额以上批零业零售额的比重达40.9%,其增速回落不但是限额以上批零业零售额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也是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

(三)满足消费升级的有效产品供给不足

从文化、旅游、绿色、信息产业规模偏小,层次偏低,产业链条不完整,对于前端维持消费需求和后端提供有效供给能力偏弱;旅游公共服务不足,配套设施不优,节假日集中消费导致旅游产品短缺,门票经济仍处主流,制约旅游消费;新兴商品消费普及率不高、认识程度不足也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三、促进消费品市场发展的措施及建议

(一)利用优势资源,促线上线下有效融合

电子商务作为实体零售业的主要竞争者,深受消费者的热衷,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消费者选择网上购物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优惠的价格,二是便捷的服务。但是,电子商务平台相比实体店目前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网络购物虽然能给消费者带来购物的便捷,但也导致消费者无法在购买时亲身试用商品及体验带来的满足感,这种差异使有店铺业态与无店铺业态之间拥有了相互配合的空间。电子商务与实体店融合的需求趋势日趋显现,将实体店与电子商务相结合,既是网络平台对实体店销售的一种有益补充,也是为零售企业广泛收集真实消费信息的重要渠道,这也将推动企业的发展和进步。

(二)优化商品结构,突出个性化服务

引导企业加快产品更新升级,增加消费品市场多样化的有效供给。首先要丰富“品种”。要围绕消费新需求,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扎实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充分发挥互联网、微信等新媒体及各类新媒体的正面引导作用,以好产品、优服务和品牌的文化内涵提高消费者认知度和忠诚度。

(三)培育新的热点,扩大消费辐射面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逐步发生转变,要从满足不同群体的多层次需求出发,有针对性、有特色、有亮点、有重点地培育和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在坚持促进便利实惠消费、安全放心消费、绿色循环消费的同时,着力扩大信息消费、养老消费、健康消费,促进新型电子产品、智能家电、节能汽车等热点消费,发展为民利民的生活服务消费,形成有效、持续的消费热点,带动相关行业发展。

 

[打印本页]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