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平顶山市统计局门户网站!现在是
| 繁体 | 网站已支持IPv6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统计视点
平顶山市人口年龄结构分析
文章添加时间: 2022-04-22     文章点击数:

人口年龄结构是人口最基本的自然属性和特征,不仅直接作用于人口的再生产,也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2010年以来,基于政策性选择、经济发展转型和个人生育观念等因素叠加,人口增长、代谢模式和年龄结构发生了剧烈变动,呈现出低幼龄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特点,由此引发的各种问题值得高度关注。

一、全市各年龄组人口构成变动明显 

(一)低幼人口缩减,义务教育适龄人口稳步提升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七人普”)结果显示,2020年全市0岁年龄人口49370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为0.93%,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人普”)0岁年龄人口减少15716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比重降低0.34个百分点;0-4岁组人口323061人,比六人普减少96210人,比重由六人普的8.55%降到七人普的6.48%,低幼龄人口绝对数和相对占比呈大幅缩减趋势。5-14岁年龄组人口由六人普的573248人增加到七人普的912768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由11.69%上升到18.3%,提高了6.61个百分点,义务教育适龄人口稳步提升。 

image.png

(二)老龄、高龄人口较快增长

在正常情况下,人口的年龄构成应该是从低年龄组开始,各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随着年龄的增大呈递减趋势。但由于流动人口的加快,全市人口年龄构成不太规则,各相邻年龄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有升有降。七人普20-24岁组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3.48%,比六人普的10.38%下降了6.9个百分点。45岁以上的所有年龄组人口七人普占比均高于六人普,人口老龄化势头迅猛且群体庞大。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674900人,比六人普的431824人增加243076人,年均增长4.57%,是同期全市常住人口年均增速0.17%的27.37倍,老龄化、高龄化趋势显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改善,人口预期寿命不断提高,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加大,有关方面和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做好老龄化应对工作,积极促进全市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三)老年人口长寿水平不断提高

国际上通常把80岁以上的人口视为长寿者,并将80岁及以上人口与60岁及以上人口的百分比作为老年人口的长寿水平。七人普结果显示,2020年全市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912424人,比六人普的636953人增加275471人,80岁及以上人口132920人,比六人普的74350人增加58570人,长寿水平为由六人普的11.67%提高到14.57%,10年间提高了2.9个百分点,远高于上一个10年提高的1.19个百分点。

分性别看老年人口长寿水平女性高于男性。2020年女性老年人口长寿水平为19.71%,男性为14.40%,女性比男性高5.31个百分点。2010年女性老年人口的长寿水平为13.92%,男性为9.43%,女性比男性高4.49个百分点。全市男性和女性老年人口的长寿水平均在不断提高,但男性长寿水平提高幅度略慢于女性,两者的差距仍然明显。

历次人口普查中,百岁老人一直呈现女多男少的态势。七人普结果显示,2020年全市百岁以上人数达到470人,比六人普的204人增加266人。每10万人中拥有百岁老人达到9.42位,超过了联合国规定的长寿地区标准即每10万人口中有7.5位以上的百岁老人。分性别来看,2020年全市百岁老人中,男性82人,占17.45%;女性388人,占82.55%,比男性高65.1个百分点。

(四)特殊年龄组人口变化明显

人口年龄构成的特殊分组法,是指把人口分组与人口的社会经济参与状况结合进行的年龄分组。近三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平顶山市特殊年龄组人口数及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变化明显。由表2可以看出,2020年与2010年相比,全市0岁婴儿减少了15716人,下降25.31%;1-6岁学龄前儿童减少了72468人,下降14.04%;已退出劳动年龄人口(男60岁及以上,女55岁及以上)增加了314049人,增长40.57%。“人口红利”正趋于减退。

兵源人口(男18-22岁)大幅萎缩,只有10年前的21.38%;育龄妇女缩减四分之一,尤其是20-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人口减少228046人,还不到十年前的一半;劳动年龄人口比10年前减少512077人,劳动年龄人口在相当长时期里出现了绝对下降。根据年龄构成的具体变化,有关部门应做好思想引导和社会保障规划等方面的工作。

image.png

二、人口抚养比提升势头严峻

抚养比是指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所抚养的非劳动年龄人口数量。抚养比越大,表明劳动力人均承担的抚养人数就越多,即意味着劳动力的抚养负担就越严重。七人普结果显示,2020年平顶山市15-64岁人口为3076408人,比2010年的3480328人减少了403920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由六人普的70.96%下降到七人普的61.69%,下降了9.27个百分点。0-14岁人口和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分别比六人普增加4.54和4.73个百分点。

图片1.png 

        由于生育政策的影响和人口流动的加剧,2000年以来全市总抚养比、少儿抚养比先降后升,老年抚养比持续上升。由表4可以看出,总抚养比由2000年的44.80%下降到2010年的40.93%,2020年又上升到62.11%,少儿抚养比由2000年的34.28%下降到2010年28.52%,2020年又上升到40.17%;老年抚养比由2000年的10.52%上升到2010年的12.41%,2020年又持续上升到21.94%。随着时间的推移,全市老年抚养比仍会持续大幅上升,人口代谢结构类型快速步入深度老年型。

微信截图_20220506161738.png 

三、人口结构变动趋势带来的主要影响 

(一)劳动力资源后备不足

人口是经济活动的主体,同时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劳动生产者来源于劳动力人口,低龄人口是劳动力源泉。人口总量中低龄人口大幅度缩减,导致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进入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逐年下降,最终出现负增长,整个社会结构可能存在着长期非均衡态势,从而钳制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导致创新能力下降

青年是创新型社会的不竭动力,自主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基础抓起,从娃娃抓起,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将影响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创新型社会的构建。

(三)养老负担日益加重

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社会快速而至并不断加深,使应对老龄化问题已经从未雨绸缪转变为现实需要,未来20年至更长时期,平顶山市人口金字塔结构将会出现程度较重的顶部集聚现象,老年人口比重将在一个较高水平上长期滞留,“人口红利”将会快速消失,“人口负债”的现实矛盾使家庭、社会养老负担日益加重并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四)影响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人口数量的基本稳定,如维持目前总和生育率1.27甚至更低水平,到2032年前后,人口数量就会呈大幅缩减状态;如政策预期选择达不到人口世代更替的要求,死亡率在2027年前后将高于出生率,严重影响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人口结构变动带来的“人口红利”减退、老龄化加快、低龄人口缩减等诸多结构不佳问题,给人口安全埋下隐忧,引发的问题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和复杂性,同时伴随其他因素诸如人口质量、流动、分布引发的各种矛盾和负效应,需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


[打印本页]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