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平顶山市统计局门户网站!现在是
| 繁体 | 网站已支持IPv6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统计视点
“十一五”期间平顶山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文章添加时间: 2017-09-14     文章点击数:

“十一五”是奋斗的五年,是发展的五年,是社会经济全面进步的五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各条战线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主线,始终突出“走在全省前列、率先实现崛起”这一目标,努力抵御和化解改革和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风险与矛盾,学先进、比创新、看实效,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大跨越,总体经济实力得到了新的提升,为“十二五”的开局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

一是经济总量有大幅提高。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GDP)只有558亿元,到2009年,已达1127.8亿元,跃上了千亿元的新台阶,经济总量比2005年增加了569.8亿元,年均增长13.4%(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年均经济增长率高于12%的规划目标1.4个百分点,经济总量提前1年完成“十一五”所规划的1100亿元的奋斗目标,居全省第6位,比2005年前移1位。在全省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5.3%提高到2009年的5.8%,提高0.5个百分点。

二是工业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2009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达到693.1亿元,比2005年增加377.7亿元,年均增长达15.4%,快于全市整体经济增速2个百分点;20101-10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523亿元,同比增长12.7%,快于同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速2.5个百分点。2006-2009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58.3%提高到61.5%,四年提高3.2个百分点,是带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不可替代的主导产业。

三是国民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我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260.427.6发展优化到2009年的9.365.225.5,第一产业比重下降2.7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90.7%,总体而言结构更趋合理。从经济属性来观察,非公有制经济比重稳步提升。2009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612.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4.3%,和2005年相比提高4.7个百分点,预计2010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将超过55%。第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2009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287.4亿元,比2005年增加133.1亿元,年均增长12.4%。预计2010年可达318亿元,比2009年增长11%。就人均经济总量而言,2008年我市人均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按当年汇率计算)。2009年全市人均GDP23083元,按当前汇率计算折合3385美元,比2005年增加13345元,年均增长13.3%。全市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四是财政实力大大增强。2005年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只有29.1亿元,到2009年达到70.3亿元,比2005年增长1.4倍,年均增长24.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全省收入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0.8个百分点,总量位次由全省第4位提升到第3位。

五是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十一五”时期,全市居民择业观念继续转变,投资理财意识进一步增强,收入渠道不断拓宽,收入结构发生变化,过度依赖工资的现象明显改变。城镇居民生活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9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721元,比2005年增加5998,年均增长14%,比“十五”时期每年增速高出1.2个百分点;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09年达到4778元,比2005年增加2090,年均递增15.5%,比“十五”时期每年增速高出7.5个百分点;为全面实现小康打下了坚实基础。

[打印本页]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