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平顶山市统计局门户网站!现在是
| 繁体 | 网站已支持IPv6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统计视点
2010年平顶山市服务业发展报告
文章添加时间: 2017-09-14     文章点击数:

 

2010年,平顶山市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腾飞的战略举措,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服务业全面提速。从整体看,全市的服务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单位数量持续扩大,从业人数迅速增加,服务领域不断拓宽,服务水平逐步提高。

一、2010年服务业运行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一)总体保持较快增长

2010年,平顶山服务业单位数(包括法人单位和个体户)161067户,从业人员(包括法人单位和个体户)676692人,其中法人单位数11601户,从业人员340882人。全市服务业增加值326.68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7位,居中原城市群第4位;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为11.5%,居全省第5位,居中原城市群第2位,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1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1.5%,拉动经济增长3.5个百分点,服务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2010年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66.3%,比上年增长1.1个百分点,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4.9%,比上年减少0.6个百分点。服务业比重低于全省28.6%的水平,更远低于全国40.4%的水平,平顶山市产业结构优化之路任重道远。

20092010年平顶山三次产业结构及贡献率

2009

2010

GDP比重(%)

贡献率(%)

GDP比重(%)

贡献率(%)

地区生产总值

100.0

100.0

100.0

100.0

第一产业

9.3

5.0

8.8

5.1

第二产业

65.2

55.5

66.3

73.4

服务业

25.5

39.5

24.9

21.5

 (二)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齐头并进

 随着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和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均得到较快发展,迈上了服务领域广泛、服务功能齐全的发展轨道。
       1.
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

一是物流业稳步提升。物流业作为综合型生产性服务业,尽管起步晚,但发展迅速。2010年全市共有物流企业87家,从业人员5237人,拥有货运车辆2388辆,仓储总面积57.5万平方米。全年物流企业资产总计17.09亿元,同比增长43.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69.8万元,同比增长1.7%,主营业务收入23.9亿元,同比增长18.4%,货物周转量13.27亿吨公里,同比增长14.6%。平东物流产业集聚区被确定为市级十大产业集聚区之一,中铁物流快运公司等8家大型物流企业入驻,货物吞吐量达1200万吨,被武汉铁路局称为战略装车点的平顶山通诚货场,二期项目投资1.6亿元,日发送电煤2万多吨,极大地满足了中南、西南、华南等地区的发电用煤。

二是金融业增势强劲。2010年,在货币宽松政策和扩大内需政策等因素的持续促进下,全市存贷款活动异常活跃,存贷款规模迅速扩大,金融业增势迅猛。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137.9亿元,同比增长16.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30.1亿元,同比增长12.7%。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94.4亿元,同比增长24.5%,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67.3亿元,增长7.5%,中长期贷款余额375.3亿元,增长44.9%。全年金融业完成增加值33.2亿元,同比增长8.4%。2010年,先后有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方正证券等金融机构落户平顶山市,平顶山银行成功改组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业规模的扩大也将极大地增强对全市经济的支持力度。

 三是交通和邮电通信业获得新发展。全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164亿吨公里,同比增长21.8%,公路客运周转量37.8亿人公里,同比增长8.2%。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5.6亿元,同比增长12.65%。移动电话用户238.8万户,增长1.42%,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36.2万户,增长19.9%。

 2.生活性服务业稳步发展

 一是消费市场持续旺盛。2010年,经济发展、收入增长、结构升级、消费模式变更等多重因素影响,全市消费品市场呈现平稳上扬态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50亿元,同比增长19.4%,增速居全省第4,扣除物价指数,实际增长15.7%。“万村千乡” 市场工程的持续推进和“家电下乡”工程的进一步深入,有效拉动了家用电器类零售继续快速增长。“汽车下乡”政策的实施和车展活动的连续开展,使得汽车消费继续走强。此外,全市教育、医疗、家庭服务等也有较大刚性的需求,也成为重要的热点消费领域。

二是房地产业热中趋稳。在经历了2009年跨越式增长之后,2010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势头放缓,累计完成投资54.3亿元,同比增长31.4%。2010年,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土地价格等影响,全市新开工面积有所减少,全市房地产房屋施工面积646.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3%;全市实现房屋销售面积的128.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4%;全市实现商品房销售额30.9亿元,同比增长16%。

三是旅游会展业充满活力。旅游业持续活跃,对全市消费增长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2010年,全市旅游业总收入62.8亿元,增长36.0%,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421万人次,同比增长35.0%。鲁山“佛、汤、泉”,“舞钢水灯节”等旅游推介项目,极大提升了平顶山“山水鹰城、近悦远来”旅游形象的品牌影响力,客源市场分布渐广,外地游客数量大增,拉动了旅游综合消费。

2010年,河南省第三届华侨华人中原经济合作论坛、首届中国(国际)汝瓷文化节、第十届舞钢水灯节等大型活动相继在平顶山举办,提升了城市形象,扩大了城市影响。2010年鹰城车博会在市体育村华丽开幕,这次车展盛会引来了众多消费者,开幕当天即成交136辆汽车。2010春季购车节在鹰城广场举办,再掀鹰城车市风暴,车市四天成交539辆,总额5500万元。

四是公共性服务业不断完善。2010年教育、卫生、社会福利和文化服务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总数2474所,教职工62972人,在校生人数98.5万人。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100%,小学、初中升学率分别为82.5%、74.8%;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含诊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714个,床位19893张,卫生技术人员20829人,其中执业医师8620人,护师和护士7146人;共有各类福利院133个,工作人员886人,床位9993张,收养人数8931人。享受城镇居民低保人数9万人,保障总额16780.2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7.2万人,五保供养人数2万人;共有艺术专业团体9个,业余文艺团体1795个,群艺馆、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8个,总藏量82.8万册。广播电台7座,中波广播发射台1座,电视台7座,有线电视用户26.4万户。

2010年平顶山服务业各行业增加值及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情况

 

增加值

(万元)

增速

%

比重

%

单位数

从业人员

法人

单位
(户)

法人单位

从业人员

服务业合计

3266832

11.5

100

161067

11601

676692

340882

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421540

-0.3

12.9

24661

193

75715

20020

2.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124624

4.7

3.8 

1362

276

8017

5907

3.批发和零售业

729057

20.1

22.3

80669

2665 

226038

53163

4.住宿和餐饮业

375755

11.7

11.5

18213

650

65429

17912

5.金融业

332160

8.4

10.2 

100

100

19553

19553

6.房地产业

225285

4.2

6.9 

220

220

4684

4684

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97450

40.7

3.0

2745

394 

25309

14955

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33493

36.8

1.0 

312

228

6239

6048

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33670

13.4

1.0 

130

130 

7709

7709

10.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126120

23.1

3.9

21100

267 

32781

3062

11.教育

    219650

20.0

6.7 

1498

1011

58249

57094

1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113612

-1.6

3.5

3665

776

37086

26266

13.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54562

15.0

1.7

2005

304

11244

5870

14.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379854

6.7

11.6

4387

4387

98639

98639

 (三)服务业单位地区分布较均衡,区域发展存在差异

 从服务业法人单位数量看,全市共有11601家服务业法人单位,地区分布较为均衡,但规模以上服务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资质以内房地产业单位较为集中的分布在市内的三个区;从法人单位从业人数看,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汝州市吸纳了较多的从业人员,从业人员比重分别为19.9%、14.2%、12.7%、11.3%,其余6个县(市、区)比重均不足10%。

从区域发展来看,汝州市、新华区、宝丰县和卫东区发展基础较好,2010年实现增加值分别为72.2亿元、51.0亿元、40.8亿元和为32.9亿元,其余6个县(市、区)总量均不足30亿元;从增加值比重看,汝州市、新华、宝丰县、卫东区分别占全市的22.1%、15.6%、12.5%、10.1%,其余6个县(市、区)比重均不足10%;从增加值速度看,汝州市、郏县、宝丰县、新华区的服务业增加值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增速分别为17.4%、14.1%、13.1%、12.7%,其余6个县(市、区)增速均不足10%。

      2010年各县(市、区)服务业增加值及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情况

增加值(万元)

增速(%

比重(%

法人单位(户)

比重(%

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人)

比重(%

 

3266832

11.5

100

11601

100

340882

100

新华区

510262

12.7

15.6

1883

16.2

67672

19.9

卫东区

329037

9.7

10.1

1201

10.4

48432

14.2

石龙区

33383

-1.4

1.0

133

1.1

3831

1.1

湛河区

240158

7.6

7.4

815

7.0

43370

12.7

宝丰县

408055

13.1

12.5

1338

11.5

30104

8.8

 

266549

3.4

8.2

1401

12.1

32242

9.5

鲁山县

278469

8.4

8.5

1253

10.8

32244

9.5

 

228775

14.1

7.0

1007

8.7

24007

7.0

舞钢市

266175

9.1

8.1

1129

9.7

20484

6.0

汝州市

722465

17.4

22.1

1441

12.4

38496

11.3

(四)服务业投资态势良好,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投资增长最快,房地产业投资比重最大

2010年,全市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全社会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289.1亿元,比上年增长35.2%,高于全省服务业平均增速9.1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11.8个百分点,高于第一产业增速44.1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增速15.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加,有力支持了服务业各行业的发展。

从行业增速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最快的是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增速达1370.3%;金融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增速分别为331.4%、143.8%、115.0%,较高的增速一方面与这些行业的投资基数小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信息、金融、科研等现代服务业的高速发展的势头。从行业比重看,房地产业一枝独秀,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123.0亿元,占全部服务业投资完成额的42.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分别达56.8亿元、32.7亿元,占服务业投资额的比重分别为19.7%、11.3%,以上三个行业合计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占全部服务业投资完成额的比重达73.5%。

2010年平顶山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

 

固定资
产投资
(万元)

比上年增长(%

比重(%

服务业合计

2890608

35.2

10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326985

17.9

11.3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43962

1370.3

1.5

批发和零售业

222573

7.6

7.7

住宿和餐饮业

135598

-5.2

4.7

金融业

9020

331.4

0.3

房地产业

1229189

 29.1

42.5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3600

20.6

0.5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2268

115.0

0.1

水利、环境和公共管理业

568136

85.8

19.7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27315

-9.8

0.9

教育

75380

13.3

2.6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68922

30.4

2.4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59425

44.1

2.1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108235

143.8

3.7

(五)服务业税收贡献偏小,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金融业提供主要服务业税源

2010年,全市服务业实现税收收入(含国税和地税)35.0亿元,服务业税收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总量的比重为29.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4.5个百分点。其中服务业地税收入达17.9亿元,占全部地税收入的34.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1.3个百分点。

从行业税收情况看,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税收收入分别为13.5亿元、5.3亿元、4.2亿元,占全市服务业税收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8.7%、15.1%、12.0%,三个行业合计税收收入占服务业税收收入的比重达65.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税收收入也都过亿元。

2010年平顶山服务业税收收入情况表

 

合计

国税(万元)

地税(万元)

税收收入合计

1192732

678252

514480

服务业

350298

171794

178504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

29649

10264

19385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6206

 31

6175

批发和零售业

135492

115119

20373

住宿和餐饮业

8518

220

8298

金融业

42163

8869

33294

房地产业

52675

4414

48261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13840

444

13396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2072

2072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170

170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22709

66

22643

教育合计

1890

90

1800

卫生、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业

1110

99

1011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1646

23

1623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1378

1378

其他

30780

29823 

867

二、服务业发展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平顶山服务业比起全国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落后较多,与周边郑州市、洛阳市、南阳市等地也有一定的差距,这与平顶山优化产业结构、加速城镇化进程的要求不相适应。

(一)服务业比重较低,成长发育不理想

按照世界银行的数据,近年来,高收入国家服务业比重为72.5%,中等收入国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3%,低收入国家服务业比重为46.1%。平顶山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4.9%,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更远低于全国43%的水平,发展明显滞后。从服务业单位数情况看,2010年,平顶山服务业单位数161067户,其中法人单位仅占7.2%,所占比重偏低,服务业成长发育不理想。

      2010年中原城市群服务业增加值及构成

郑州市

洛阳市

新乡市

开封市

焦作市

许昌市

漯河市

济源市

平顶山市

生产总值(万元)

4040.9

2320.3

1189.9

927.2

1245.9

1316.5

680.5

343.4

1310.8

服务业增加值(万元)

1646.4

736.4

346.3

307.2

289.3

264.6

119.3

67.5

326.7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40.7

31.7

29.1

33.1

23.2

20.1

17.5

19.7

24.9

(二)内部结构调整缓慢,现代服务业发展不足

近年来,平顶山的金融业、物流业、信息和科技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有了较快发展,但由于基础差、规模小,在总体层次结构上仍处于较低水平。2010年,平顶山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食宿和餐饮业这三类传统服务业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的46.7%,而金融业仅占10.2%,房地产业占6.9%,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占3.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占1.0%。数据表明,目前全市服务业在内部结构上存着以传统服务业为主,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现代服务业总量规模偏小,产业层次偏低,品牌建设滞后、新型业态发育迟缓、服务行业集聚缓慢等。服务业内部结构调整的缓慢制约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三)市场化程度低,服务业企业难以做强做大

由于体制原因,市场在服务业资源配置中还没有发挥基础性作用,主要表现为:一是政府对服务业的垄断经营现象比较严重,市场准入限制多;二是服务业投资基本上还是以国有投资为主;三是多数服务产品的价格还是由政府制定和管理,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在服务领域尚未完全建立。另外,大型工业企业拥有的贸易服务、现代物流、医疗服务、工业设计、信息服务等服务业企业,专业化、市场化程度较低,没有发挥分工优势,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资源的分散和浪费,降低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阻碍了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在统计口径上,也影响了服务业比重的提高。根据2008年测算数据,作为平顶山旗舰企业的中平能化集团,所属的大型服务业产业活动单位35个,营业收入达到42.3亿元,可贡献25.4亿元的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8.1%,如果这部分服务业单位做为法人纳入核算范围,可为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升近3个百分点。

(四)企业规模总体偏小,缺乏品牌优势

平顶山服务业大多为中小企业,整体呈小、散、乱状态,既缺乏品牌优势和龙头企业,又缺乏核心竞争力。2010年,全市1484户其他服务业企业(不含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房地产、金融业)中,固定资产原价过亿的仅有16家,营业收入过亿的只有13家。目前,全市无一家服务业上市公司;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无一家《中华老字号》品牌;金融业无一家外资银行,仅一家区域性银行;物流业无一家5A级企业;旅游业仅一家省重点服务业企业。此外,信息、会展、居民服务业等更不具有竞争优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平顶山服务业的壮大。

(五)服务性消费比重低,消费性服务业持续增长动力不足

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依附于居民的消费水平。2010年,平顶山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1502.4元,城镇居民服务性消费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24.6%,低于全国35%的平均水平,更是远低于发达国家占50%的平均水平。消费水平的提高取决于居民消费预期和收入情况,长期以来平顶山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明显低于同期GDP和投资的增长速度,收入偏低影响了购买力增长和消费升级,制约了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另外,目前急剧攀升的教育、医疗、养老等一系列支出预期因素,特别是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涨,迫使城乡居民压低日常即期消费,也影响了对消费性服务业的需求。

(六)政策效应不强,存在缺位和效果不明显现象

近年来,由于媒体的宣传及经济转型升级的倒逼,各级对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有了一定提高,但在一部分人思想里仍然根深蒂固地认为只要工业上去了,服务业自然就会“跟”上去,没有把服务业当作一个完整的产业来对待,缺乏合理规划和有效扶持。虽然在2009年《中共平顶山市委、平顶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已经明确了一系列扶植培育政策和具体办法,但由于服务业涉及领域广,管理部门多,很多政策的执行需要多个部门协同落实,从而导致政策实施存在缺位和效果不明显现象,这也制约了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三、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平顶山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重要目标和战略举措,大力实施“现代服务业发展、城镇化发展、新农村建设”三大提速工程,全年第三产业比重和城镇化率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这是提升区域竞争力、推动平顶山城市转型发展的战略抉择,凸显了服务业发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如何在政策转变中抓住机遇,以服务型经济促进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发展,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落实和抓好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科学规划确保落实

目前,平顶山市处于工业化中期和服务业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已经具备了加快经济转型的基础条件,在今后一个时期应坚持政府对服务业发展的主导作用,科学规划目标,确保任务落实。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要有分管领导常抓不懈、有专门机构具体负责,真正使服务业的科学发展落到实处;二要强化服务业发展目标的分解落实工作,针对全市服务业2个百分点的比重提升,将目标任务分解细化到各县(市)区和相关管理部门,齐心协力抓好服务业发展目标的落实完成;三要健全服务业发展目标的考核评价体系,尽快制订全市部门服务业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和县(市)区服务业发展状况评价办法,从2011年度开始组织开展绩效考核;四是支持工业企业实施二、三产业分离,鼓励分离后的服务业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分离后增加的税费负担,应由财政视情况对该企业予以适当扶持补助。

(二)把握优势,突出重点,推进现代服务业升级

服务业门类多,领域广,必须立足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区位条件、市场潜力和比较优势,突出重点,强化特色,加强产业引导,建立具有平顶山结构特色的服务业体系。一是加强工业与服务业联动,充分依托采掘业和制造业优势,向服务业领域延伸拓展,重点发展科技研发、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商务服务、广告策划、会计和法律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二是抓好文化旅游业园区规划和建设,重点打造尧山旅游休闲度假区、大香山风景名胜区、中原盐湖度假区、汝州文化旅游特色园区、赵庄魔术大观园区、汝瓷文化产业园区等项目,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加强文化旅游品牌建设,打造具有震撼力的旅游项目、催生具有影响力的文化现象;三是充分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科学实施三大综合物流园区发展规划,建设平东煤炭物流中心等项目,健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流通网络,培育物流龙头企业,全面提升现代物流业能级。四是进一步优化环境,吸引股份制商业银行及证券、保险公司来平落户,拓宽银行现有服务领域,健全担保中介服务体系,创新金融发展。此外,要充分依据产业优势和商业基础,创新经营模式,改造提升运输、商贸、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集聚品牌和关键项目,促进传统服务业升级。

(三)加强城镇化力度,增强服务业发展基础载体

城镇化水平决定服务业发展需求,服务业发展带动城镇化水平提高。按照市委、市政府今年制订的城镇化率达到41.8%的目标,在大力提速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切实做好服务产业向规划的城镇区集聚。围绕“三农”服务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切入点,加强科技服务、市场信息服务、农民培训服务、农资供应服务、农村金融服务、经济管理咨询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检验检疫服务等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项目。充分利用生产、生活资料消费的需求刚性,提升城镇连锁店、农家店的延伸发展,促进以内需为主的城乡商贸流通业发展。进一步加大城镇医疗保健和文化娱乐等服务设施的改造升级,形成和完善城乡服务业的支撑体系。

(四)推动消费模式转变,扩大服务性消费规模

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和消费模式转变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消费倾向和消费偏好的改变能够对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要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大力发展文体娱乐、居民服务、双休游、农家乐等投资少、见效快的新兴服务产业。进一步做好购车节和家电下乡工作,实施好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值得重视的是,要继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最大程度地解除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增强消费预期,提高城乡居民服务性消费水平,实现服务性消费拉动服务业增长的目的。

(五)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发展的后劲

投资是拉动增长的主引擎,从经济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现有的经济结构是过去投资结构的必然产物,同样,现在的投资结构也是未来经济结构的前瞻反映。服务业作为平顶山结构调整的方向、产业优化的重点,要继续扩大投资规模,服务行业也要充分利用好国家、省、市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扩大服务业投资的政策措施,借扩大内需效应,为实现其跨越式发展搭建起坚实的投资支撑。首先,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以市里确定的重点产业为龙头,以100个投资千万元以上、10个投资亿元以上的服务业发展项目为抓手,加快项目开工建设,以最快最好的速度效率形成投资拉动的需求。其次,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积极引导、大力鼓励外资和民资投向服务业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兴服务业项目。

[打印本页]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