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平顶山市统计局门户网站!现在是
| 繁体 | 网站已支持IPv6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统计视点
禹州市:今年夏粮生产双创历史新高
文章添加时间: 2017-09-14     文章点击数:

禹州市今年夏粮面积66.01万亩,比去年增长0.3%;亩产397.6公斤,比去年增加2公斤,增长0.5%;总产量26.25万吨,比去年增长0.8%。亩产、总产双创历史新高。其原因主要在于:

播种基础好于常年。由于粮食价格的上涨和国家惠农支农政策的不断完善,农民种粮积极性逐步升温。从种子购置、肥料选用,到机械耕作,都好于常年,良种利用率、配方施肥技术普及率、秸秆还田、机械深耕、机播面积都有所提高。加之播种前期降雨适中,土壤适耕、适播性好,小麦普遍出苗好于常年,基本上无缺苗断垄现象,为小麦丰产奠定了内在物质基础。

田间管理到位是保障。一是春季抗旱浇水保苗有利于小麦稳穗数、增粒数。冬末春初长达近四个月的干旱,给小麦正常生长造成了威胁,禹州市委、市政府及时领导全市干群挖掘水源、开足动力,在短短的半月内打赢了抗旱保苗攻坚战。全市灌溉面积53万亩次,是历年浇水最多的年份。据调查,平原区灌水在12次的麦田,亩成穗数均在4550万头/亩之间,亩产均可在600公斤/亩以上,真正实现了旱年增产的纪录。二是结合浇水及时追肥,为小麦后期生长提供肥力。根据小麦高产栽培需水需肥规律,小麦亩产在450公斤/亩以上的田块,利用氮肥后移技术是防止小麦旺长、群体过大,预防倒伏和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栽培手段。因此,在高产区春季追肥是增粒数、提粒重的重要技术措施,在抗旱浇水的同时实现春季追肥45万亩,并在2月下旬的降雨后全市追肥10万亩。三是及时防治病虫草害,为小麦健壮生长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冬春季化学除草46万亩次,春季防治纹枯病20万亩次,防治红蜘蛛30万亩次,防治蚜虫50万亩次。

群体发育搭下丰产架子。本年度小麦冬前群体无论从壮苗比例到群体总数或单株大蘖数均是历年来最好的一年。冬前单大蘖比例大,对增加成穗数和穗粒数十分有利。

气象因素整体利大于弊。禹州市小麦丰收与否,起决定因素就在于山岗区旱区小麦能否丰收。今年麦播期间降雨充沛,山岗旱区冬前群体与平原灌区相差不大,虽说历经冬末春初干旱,但群体量较大,大蘖较足,对亩穗数产生不了很大影响。225日—28日,喜降19.6mm雨雪,有效缓解了旱情,对幼穗小穗及小花发育十分有利。因此,穗粒数也稳定到了一个比较高的水平。由于上年度已维持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今年山岗旱区小麦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增产不是十分明显。因此今年山岗旱区小麦的丰产丰收对稳定和提高该市小麦整体生产能力作用是十分积极的。(供稿:禹州市统计局农业科)

[打印本页]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