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信心指数是综合反映并量化消费者对当前经济形势评价和对经济前景、收入水平、收入预期以及消费心理状态主观感受的指标,也是预测经济走势和消费趋向的一个先行指标。开展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工作的目的,是通过系统地调查、收集、整理城乡居民对当期和预期经济运行的主观看法,形成量化指标,揭示经济运行的趋向,为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正确判断经济走势、准确把握宏观调控力度,增强经济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提供参考依据,也为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提供参考。
为进一步拓展统计调查领域,提高统计服务能力,按照河南省统计局统一安排,平顶山市统计局在去年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试点工作的基础上,2011年6月下旬,在新华、卫东、湛河3区常规城镇调查户中各抽取50户样本,在汝州市抽取50户城镇户和50户农村户样本,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开展了消费者信心指数调查编制工作。指数取值范围在0-200之间,以100为分界点,100表示信心没有变化;低于100表示信心不足;高于100表示有信心。无论数值高于100还是低于100,只要数值是由低向高变化则表示信心提升,由高向低变化则表示信心下降。调查结果显示,当月平顶山市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4.6,消费者信心总体显得不足。
下表为2011年6月平顶山市城乡消费者信心指数编制结果:
平顶山市2011年6月分城乡消费者信心指数
指标名称 | 全 市 | 城 市 | 农 村 |
总指数 | 94.6 | 93.8 | 98.1 |
一、消费者即期信心指数 | 90.3 | 89.1 | 95.2 |
(一)经济环境即期信心指数 | 92.5 | 92.2 | 93.5 |
1、即期经济总体状况 | 112.4 | 116.0 | 98.0 |
2、即期就业 | 88.8 | 87.3 | 95.0 |
3、即期物价总水平 | 93.8 | 94.5 | 91.0 |
4、即期股市走势 | 74.8 | 71.0 | 90.0 |
(二)收入即期信心指数 | 96.6 | 95.2 | 102.5 |
1、即期家庭收入 | 109.2 | 108.0 | 114.0 |
2、即期个人收入 | 84.0 | 82.3 | 91.0 |
(三)生活质量即期信心指数 | 84.0 | 82.2 | 91.0 |
1、即期生活水平 | 81.0 | 76.5 | 99.0 |
2、即期家庭储蓄 | 96.4 | 94.5 | 104.0 |
3、即期购买商品和服务 | 74.5 | 75.7 | 70.0 |
二、消费者预期信心指数 | 97.5 | 96.9 | 100.0 |
(一)经济环境预期信心指数 | 95.5 | 95.2 | 96.8 |
1、预期经济总体状况 | 111.2 | 113.8 | 101.0 |
2、预期就业 | 93.8 | 91.5 | 103.0 |
3、预期物价总水平 | 91.2 | 91.8 | 89.0 |
4、预期股市走势 | 85.6 | 83.5 | 94.0 |
(二)收入预期信心指数 | 106.4 | 105.7 | 109.5 |
1、预期家庭收入 | 107.0 | 106.3 | 110.0 |
2、预期个人收入 | 105.8 | 105.0 | 109.0 |
(三)生活质量预期信心指数 | 92.3 | 91.6 | 95.2 |
1、预期生活水平 | 103.8 | 103.3 | 106.0 |
2、预期家庭储蓄 | 97.6 | 94.5 | 110.0 |
3、预期购买商品和服务 | 75.4 | 76.9 | 69.5 |
一、调查结果解读
(一)即期消费者信心不足,预期有提升,城乡反响不一
2011年6月份,平顶山市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4.6,低于区间基值100。动态来看,消费者即期信心指数为90.3,预期信心指数为97.5,预期高于现状。其中:经济环境即期、预期信心指数分别为92.5、95.5,生活质量即期、预期信心指数分别为84.0、92.3,收入即期、预期信心指数分别为96.6、106.4,说明消费者对未来经济发展还是看好的;分城乡看,城市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3.8,农村消费者信心指数为98.1,农村高于城市,说明农村居民消费信心乐观于城市居民。
(二)对经济发展、收入持乐观态度
调查结果显示,城乡居民对全市经济发展现状的信心指数为112.4,对未来经济发展走势的评价指数为111.2,说明消费者对于目前和将来平顶山市经济景气状况持比较乐观的态度。具体来看,61.2%的人认为目前本地区的经济总体状况“一般”,29.2%的人认为“好”或“较好”;64.4%的人认为未来6个月本地区经济总体形势与目前相比“基本不变”,26.8%的人认为“好”或“稍好”。收入即期信心指数为96.6,收入预期信心指数为106.4,伴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继续好转,消费者对收入保持了较为乐观的态度。
(三)对就业形势、股市走势看法相对不乐观
调查显示,消费者对就业、股市信心不足。即期就业状况评价指数为88.8;对预期就业形势有所期待,指数为93.8。对目前和未来6个月社会就业形势的看法,5成以上的人认为 “一般”,3成左右的人认为“不太好”或“不好”。随着人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城镇居民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一是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严重;二是低收入家庭年轻一代就业难;三是离岗职工队伍再就业问题,一面是不断增加的大学生人数和各种等待就业的劳动力队伍,一面是各单位不断减少用人的现状,使就业形势不很乐观。城市居民即期就业信心指数为87.3,预期为91.5;相比较而言,农村居民对就业形势表现出较为乐观的态度,即期就业信心指数为95,预期为103,原因主要是农民工外出打工环境较为宽松,他们既可以到厂矿企业打工,也可以自由打工挣钱,对工种、待遇要求不很高,就业面相对宽一些。
股市走势,由于2008年以来,中国A股持续低迷,重挫了百姓投资信心,即期股市走势评价指数为74.8,预期为85.6,只有2.8%和4.4%的消费者认为目前和未来6个月的股市走势“好”或“较好”。分城乡看,城镇居民炒股者多,对股市期望值高,评价深入,即期股市走势信心指数为71,预期为83.5;农村居民炒股者相对少些,漠不关心者多,即期指数为90,预期为94。
(四)对物价满意度不高,涨价预期与通胀担忧双双增加
2010年以来,物价持续上涨,而且涨价范围广,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价格更是大幅上涨,导致民众对即期物价总水平满意度为93.8。关于对未来物价走势的判断,81.2%的被访者认为食品价格会上升,72.8%的被访者认为衣着价格会上升,54%的被访者认为家庭耐用消费品价格会上升,72.4%的被访者认为商品房、建房及装璜材料价格会上升,59.2%的被访者认为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会上升。受涨价预期因素影响,预期物价总水平信心指数为91.2。
在物价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城乡居民对当前家庭生活水平不乐观,即期满意度指数为81。由于消费者对未来收入倾向乐观,尽管涨价预期增强,但对未来家庭生活水平抱着较为乐观的态度,预期指数为103.8。
(五)消费谨慎,持币观望
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及未来购买商品和服务时机指数在所有指标中最低。即期购买商品和服务指数为74.5,预期为75.4,均表现出不积极情绪。
对目前和未来12个月购买(或建房)住宅时机的判断,只有6%左右的人认为“好”或“较好”,近60%的人认为“不太好”或“不好”;对目前和未来12个月购买您所需物品(除房地产外)时机的判断,只有4.8%的人认为“好”或“较好”,近40%的被访者认为“不太好”或“不好”。这说明受市场物价持续上涨的影响,消费者对于目前和将来购房、建房,购买所需物品持比较悲观的态度。
2011年,市场物价持续上扬,上半年平顶山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略低于全省而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涨价预期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多数消费者认为购物时机不好或不太好,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应急支出,购买所需物品消费谨慎,持币观望心态增强。
(六)传统投资品占主流,增加未来投资意愿不高
调查结果显示,银行储蓄、股票、保险和基金是目前消费者拥有的主要投资产品。当前75.2%的消费者拥有银行储蓄,22.0%的消费者把资金投入到了股市运作,18.8%的消费者参加了各类保险,14.8%的消费者购买了基金。有10.4%的消费者没有任何投资产品。当问及“未来6个月您会对银行储蓄、股票、基金、保险、房地产、教育投资产品、黄金珠宝、民间放贷等增加哪些投资项目”时,18.4%的消费者选择增加银行储蓄,说明在收缩流动性应对通胀的同时,利率的上升会导致储蓄意愿的提高,消费者将储蓄作为理财的首选地位更加巩固。有59.2%的被访者表示没有增加任何投资项目的计划。表明近6成消费者对未来投资前景持较为悲观的态度。
(七)收入和物价是消费者最关注的问题
对于“未来6个月最关注的问题”,54%的被访者首选收入,14.8%的人最关注医疗保障,10.8%的人最关注工作稳定;对于“未来6个月第二关注的问题”,28.4%的被访者回答的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价格上涨,17.2%的被访者关注子女教育,11.2%的被访者关注收入。
收入、物价、医疗保障、子女教育、工作稳定之所以成为消费者普遍关注的问题,主要因为,一是收入增加、工作稳定是形成消费者现实和潜在购买力的前提,物价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或回落,是维持现有生活水平的基本保障,起码不要因为物价的持续上涨而使收入增长打折;其次,医疗保障和子女教育等问题依然是百姓心中沉重的负担,因此政府和相关部门还需要在这些方面做好相应工作,以解决民众的后顾之忧。
(八)受特定因素影响,不同群体消费者的信心强弱不同
1、收入的高低与消费者信心指数呈现同趋势性
调查结果显示,被访者个人月收入高低与消费者信心指数呈现同趋势性,很显然,高收入水平组的消费者信心指数明显高于较低收入组,其中,由于国家越来越把民生问题摆上重要位置,特别是对低收入群体生活更加关注,实施各种政策倾斜,大大提升了低收入消费者信心指数。这种关联走势不仅反映在消费者信心总指数上,也反映在即期、预期消费者信心指数上,同样也体现在其它各项指标走势上。这说明在市场物价走高、经济环境复杂多变时期,高收入居民的承受能力相对较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承受能力相对较低,收入水平不同的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消费预期和消费信心各有不同。
2、文化程度的高低与消费者信心指数的高低成正比
由于不同学历的消费者对社会问题关注的重点不同,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不一样,加之工作、生活环境各异,其对问题的判断、评价及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消费预期存在一定差异。
3、职业(位)与消费者信心指数高低趋势一致
从上图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按职业分组观察消费者信心指数的变化情况,其显著特点是,职业越稳定,社会地位越高,收入越有保障,其消费者信心指数越高,反之亦然。
二、原因分析
总体来讲,物价持续走高,通胀忧虑增强,平顶山市消费者信心总体不足。
一是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深层次矛盾不断显现,整体经济形势面不十分乐观,人们心中缺乏足够的积极情绪;
二是2010年9月份以来市场物价持续上涨,尤其是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价格的较大幅度上涨,使消费者的通胀预期普遍增强;
三是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相对滞后,住房、医疗、养老、教育等压力过重,后顾之忧多,加上收入增长缓慢,劳动所得偏低,对投资环境不看好,生活不确定性增加,使得百姓不得不千方百计压缩消费,放弃投资,采取最为原始的储蓄方法来为未来着想。
四、几点建议
(一)加大调控力度,稳定市场物价,实现消费者信心全面提升
物价是排在收入之后消费者第二关注的问题。物价持续高位运行,使城乡居民的涨价预期增强,消费意愿下滑,对全面提升消费者信心产生很大的“瓶颈”作用,特别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食品价格大幅增长,对少数低收入家庭来说,已造成很大困扰。因此政府应加大物价监控、调控力度,特别是要稳定“菜篮子”、“米袋子”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和房价持续飙升的局面,抑制通货膨胀,减轻低收入家庭生活负担,保证居民最终收入的增加不因物价上涨而大幅抵消,确保居民家庭生活水平不因涨价而受到较大影响。因此,继续有效落实好“两保一稳”,即保障市场供应,保证群众生活,稳定通胀预期是全面提升消费者信心的长远之计。
(二)多渠道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为增强消费者信心注力
居民消费增长作为社会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是刺激和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根本,是增强消费者信心的内在动力,更是拉动经济稳步增长的有效手段。
因此,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必须要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还要把财富蛋糕更合理地分配到群众手中,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根据经济的发展、物价的上涨等情况,建立正常的企业职工和公务员工资增长机制,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使居民收入水平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社会进步相适应;通过加强税收调节、转移支付和增加公共财政投入等方式让利于民、调节收入分配差距;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等,让更多的人能享受到改革开放成果。
(三)高度重视消费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提振居民消费信心
“十二五”规划的主线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政策重在扩大内需,实现从过去的主要通过扩大投资转向更多地通过扩大消费来推动发展。因此,要认真研究分析消费者消费动机及消费需求的阶段性变化,建立促进消费需求增长的长效机制,持续、有效地引导消费、刺激消费、增强消费者信心,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让消费者能消费,敢消费,放心消费。具体来讲,就是要积极完善鼓励消费的各项政策,着力改善消费环境;高度重视消费者普遍关注的问题,重点要在教育、医疗、养老和住房等方面适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特别要关心和帮助低收入家庭生活,完善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根本上增强居民消费信心,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提高居民即期消费能力;进一步拓展消费空间,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推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采取有效措施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