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平顶山市统计局门户网站!现在是
| 繁体 | 网站已支持IPv6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统计视点
2011年平顶山市工业经济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前行
文章添加时间: 2017-09-14     文章点击数:

2011年,全球经济复苏步伐明显放缓,中国经济增速温和回落,物价涨幅初步得到抑制。这一年,平顶山市努力克服工业经济运行中面临的各种困难,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重点,以引导产业和企业集聚发展、培育重点优势产业和企业为抓手,实现了工业生产稳中加快的发展态势,产业结构调整收到积极成效,形成了工业经济速度、质量和结构并重的发展格局,为国民经济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工业增速稳中加快

2011年,平顶山市工业经济“低开高走,稳中加快”,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由年初的增长13.2%提高到年底的15.4%,全年提升2.2个百分点。全年增速比2010年提升0.4个百分点,比2011年全国平均增长水平高1.5个百分点。其中,8月和10月当月增速均达到20.8%8月当月增速创2010年初以后连续17个月的最高。

         ——工业总量持续扩张

初步统计,2011年,平顶山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15.0亿元,总量突破800亿元大关,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2.9%,比2010年提高1.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拉动GDP增长7.9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2.8%,工业总量持续扩张,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更加稳固。

——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2011年,按照国家和河南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平顶山市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定计划,积极主动淘汰落后焦炭产能128万吨、落后钢铁产能30万吨和落后水泥产能160万吨,共折合工业总产值约50亿元,折合工业增加值约14亿元。在主动淘汰落后产能的同时,积极引进先进技术装备,提升企业生产工艺和产业技术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使平顶山市工业经济在结构调整中实现了技术水平和经济规模的稳步提高。

2011年,全市非煤行业共完成增加值485.8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9.6%,比2010年提升1.7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11.2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3.6%,比2010年提升1.4个百分点;七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589.4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2.3%,比2010年下降1.8个百分点。通过引导优势产业集聚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产业集聚扎实推进

2011年底,全市10个工业产业集聚区共入驻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3家,比2010年底增加12家。共完成工业增加值220.3亿元,同比增长18.9%,增加值总量占全部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27%,比2010年底提升2.5个百分点。

——非公经济高速发展

2011年,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共完成增加值447.2亿元,同比增长21%,比全市平均增长水平高5.6个百分点。非公有制工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54.9%,比2010年提升3.5个百分点,非公有制工业对全市工业经济的增长贡献11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71%

——县域发展迅猛活跃

2011年,平顶山市所辖四县工业增加值增速都在25%以上,其中鲁山、叶县和宝丰分别增长33.9%30.4%30.3%,增速均超过30%,郏县增长25.8%。舞钢和汝州两市分别增长12%12.5%。四县两市平均增速达到22.4%,比全市平均水平高7个百分点,比四区增速高11.8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发展迅猛,持续活跃。

——优势产品稳步增加

2011年,全市重点监测的20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有15种同比增产,其中发电量、高压断路器、啤酒、树脂、合成纤维聚合物、烧碱和合成纤维单体等7种产品同比增产20%以上,产量分别增长61%51.6%46.8%34.8%29.5%23.3%21.7%

[打印本页]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