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平顶山市统计局门户网站!现在是
| 繁体 | 网站已支持IPv6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统计视点
平顶山主要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偏低的原因分析
文章添加时间: 2017-09-14     文章点击数:

 改革开放初期,我市的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大部分商品处于短缺状态。经过近三十多年的发展,伴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较快增长,我市在能源、冶金、化工、建材、机械制造及各种消费品等工业主要领域,已形成了庞大的生产能力。但近年来,受国家宏观经济缓行和市场需求收缩的影响,我市工业经济增速放缓,主要工业产品多数品种出现减产,部分工业产品生产能力过剩,能力利用率较低,有些企业陷入停产、半停产状态,不仅造成了浪费,还影响社会安定。
   
一、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和生产能力利用情况
    1
、生产能力总体实力显著增强。
2012年平顶山的原煤生产能力达到了4518万吨,是19851759万吨的2.6倍,发电装机容量由1985年的100.3亿千瓦增加到2012年的561.5亿千瓦,增长4.6倍;钢材生产能力由198530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383.6万吨,增长11.8倍;水泥生产能力由1985年的38.8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1825万吨,增长46倍;化学纤维由1985年的1.5万吨增加到2012年的10.8万吨,增长6.2倍;烧碱和家用电冰箱从无到有,2012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45万吨和55.6万台。
    2
、多数主要工业品产量出现减产。2012年在全市重点监测的20种工业产品中,有8种产品保持增长。其中,高压断路器比2011年增长25.1%,水泥增长16.5%,原盐增长8%,白酒增长7.8%,帘子布增长7.2%,原煤增长6.5%。另有12种产品同比减产。其中,钢材减产29.1%,树脂减产25.1%,烧碱减产23.7%,焦炭减产15.3%,发电量减发10.5%,化学纤维减产3.4%
    3
、部分产品生产能力过剩,生产能力利用率较低。2012年生产能力年报对平顶山19种主要工业产品统计,产品生产能力利用比较充分(80%以上)的有7种,占31.6%,分别是煤炭、棉纺锭/纺纱量、棉布织机/布、化学纤维、烧碱、家用电冰箱、生铁。其中,煤炭行业从2009年国家出台政策治理整顿、关停小煤矿至今,原煤的生产能力下降了两千万吨,目前现有的煤炭企业产能基本都正常发挥,2012年生产能力利用率达到104.8%
   
生产能力利用不足,能力闲置1/3-1/5的产品有3种,分别是初级形态的塑料(79.6%)、水泥(69.6%)和焦炭(69%);生产能力严重不足,闲置一半左右的产品有6种,主要是发电量(56.5%)、钢材(57.2%)、水泥熟料(64.6%)等;生产能力利用率不足一半,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的产品有3种,分别是电石(31.5%)、化肥(40.3%)、粗钢(46.8%)。
   
二、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利用率低的原因
   
工业生产能力利用率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外部市场问题,也有内在资金问题。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是总趋势,是全局性的问题,资金紧缺也是部分企业反应的突出问题。具体情况分析如下:
   
(一)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工业增长呈现平稳回落
   
宏观环境方面,世界政治格局动荡不安,经济危机、欧债危机接连不断,国内外需求持续疲软。与此同时,2012年是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大选年,政治周期与经济周期相互重合,经济发展中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陡然增多,全球市场有效需求不足,订单下降,下行压力加大。2012年平顶山市完成工业增加值845.5亿元,增速为6.8%,比上年回落7.8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速8.1%,回落7.3个百分点。
   
(二)盲目投资造成部分产品产能过剩。
   
近十来,平顶山市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不变价)15.1%,其中轻工业年均增速18.8%2010年最高达到了47.2%的飞速发展。同时大多工业品产量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发展较快的产品主要是树脂、烧碱、高压断路器、洗精煤、棉纱等,年均增速分别为31.6%22.2%17.4%17.3%17%;水泥、钢材、发电量、饮料酒也基本保持在年均10%以上的增长。
   
在看到工业经济实力增强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的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造成的产能过剩等的问题。近年来,我市对部分产能过剩问题突出的行业的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一部分落后产能被淘汰,一部分过度投资受到遏制。2012年工业投资增速有所回落,不少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规模下降。2012年工业投资额585.5亿元,比2011年增长16.7%,在现有“产能过剩”行业中,多数行业投资增长有所回落,煤炭投资下降60.4%,钢铁投资下降59.3%,焦炭投资下降55.4%,有色金属投资下降41%,纺织增长2.6%。电力增长3.7%
   
(三)资金紧张仍是造成企业产能正常发挥的主要因素。
   
目前一些企业反映资金紧张,实质上企业资金总量并不算少,主要是资金占压和相互拖欠所致。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流动资产892.5亿元,其中外单位拖欠的应收账款174.5亿元和库存的产成品53.5亿元,两项合计高达228亿元,占流动资金的25.5%,相当于企业月销售额(67.6亿元)的3.4倍,如能收回一半,企业就全能盘活起来,经济效益也会提高(每年规模以上企业支付银行利息32.6亿元)。当前确有部分产品有市场,但因为缺乏资金,难以购买原材料、燃料、动力等,生产任务不饱满,生产能力利用率较低,甚至半停产、停产。而银行贷款大多又倾斜效益好,能还贷的企业,而这些企业大都有一定数量的自有资金,不愿意去借银行的钱。对效益不好的亏损企业银行又不敢贷,这就出现了矛盾,造成了部分企业融资困难

    
(四)多数产品仍集中在产业链上游和价值链低端,技术含量较低,竞争力不强。
   
平顶山的主要工业产品,大都属处于产业链上游和价值链低端的初级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高的高加工度产品较少。即使在装备制造、食品、建材、化工、钢铁等优势产业中,也存在传统产品和初加工产品比重大,高端新产品少,适应市场变化能力弱等问题,而正是因为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造成了部分产品滞销,库存增加,产能不能正常发挥。
   
(五)企业设计生产能力大于市场需求,造成设备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利用。2012年我市发电设备的生产利用率仅为56.5%,在统计的19种产品倒数第四位,高于电石、化肥和粗钢。据调查了解,目前电力行业设备设计生产能力考虑到未来市场发展的需要,远远大于目前市场需求,同时受市场煤炭价格的不断上涨,煤电同价调整始终没有做到同步,造成市场电力产品利润空间狭小,设备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利用。
   
三、促进我市工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继续抑制生产能力盲目扩张,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十一五”时期,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暂行规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继续做好有关重点行业的清理整顿工作,抑制生产能力盲目扩张,加大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高耗能企业淘汰关闭力度。加快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步伐,支持优势企业做强做大,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竞争力。在具体工作中,要注重两个转变:
   
一是由注重产业比例调整转向注重产业结构升级。二是由增量投入为主转向增量投入与存量重组并重,更加注重存量重组。做活资产存量这篇大文章,以存量带增量,以增长促存量。
   
(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长期以来,平顶山市能源生产始终以原煤为主。由于过度开采,现有原煤储量不容乐观,照现在的开采速度,五十年后自产原煤将严重短缺。同时,矿区地下水位下降,塌陷区不断增大,空气质量差,当地特别是煤矿周边地区居民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挑战,这对资源的消耗浪费及生态环境来说,是难以为继的。因此,要使我市的经济保持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生产经营方式上要从“末端治理”向清洁生产转变,在经济发展方向上要少上或不上高消耗、高废弃项目,要依靠科技进步,推广工业生态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的较快发展。
   
(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努力提高高技术产业比重
   
目前我们的产品竞争力优势,主要是依赖低廉的劳动力、资源成本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今后随着我国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性产品价格的上涨,其他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我们现有的竞争优势将逐步弱化,国际竞争难度加大。因此要想有一席之地,必须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加快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提升现有优势传统产业,把现有优势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努力打造一批在全省、全国有较大影响的名牌产品和名牌企业。要继续把围绕支柱产业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作为发展的重点,以新上工业项目为主,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积极稳妥地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为格局的工业化体系。

 

 

 

 

[打印本页]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