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在全市经济运行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平顶山市规上服务业整体运行平稳,呈现出行业规模扩大、营业收入小幅增长、盈利能力同比下滑的状态。预计2015年持续上行虽然仍面临一定的压力,但服务业将进一步发挥经济的稳定器的作用,加快趋向好转的步伐。
一、全市规上服务业总体运行情况
(一)全市服务业企业个数逐季增加,行业规模持续扩大,资产总量、用工人数持续扩大。2014年,平顶山市规上服务业(以下简称服务业)企业共有317家,比上年增加了125家,增幅65.1%;2014年底,全市服务业企业资产总计304.7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资产过亿元企业21家,比上年增加2家;服务业在城市化进程中占据着吸纳就业的主体,2014年全市服务业企业从业人员44452人,比年度增加1849人。其中,从业人员500人以上企业13家,与上年持平。
(二)全市服务业营收小幅增长,成本上扬,企业盈利能力收窄。2014年,317家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1.9亿元,同比增长3.8%。营业总成本(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三项期间费用)72.1亿元,同比增长5.3%。总成本增幅高出收入增幅1.5个百分点,导致营业利润降幅较大,利润为8.8亿元,同比下降19.7%。
分季度看,2014全年,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增速为3.8%,分别较1-5、1-8、1-11月回落7.1、19.4、6.4个百分点,呈现先扬步后落逐步趋稳的态势;营业利润增速-19.7%,本年首次负增长,分别较1-5、1-8、1-11月下降41.9、41.9和47.3个百分点,效益增速不容乐观。
(三)亿元企业数量略有下降,企业规模差异巨大。从企业规模看,全年营业收入过亿元的企业有12家,分别比2012、2013年减少2家、1家。这12家企业多分布于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传统行业,民营企业数量还是偏少,缺少龙头企业支撑。12家企业营业收入合计完成52.4亿元,占全部调查单位的64%,其中,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责任公司平顶山分公司一家就达到了17.7亿元,占全市总量的五分之一,对全市服务业数据支撑作用显著。2014年,全市有163家企业收入低于500万元,占全市服务业企业数量的一半,说明服务企业经营性质不同、企业运营状况差异较大。
二、重点行业发展现状
分行业版块看,平顶山市服务业企业分布在10个行业门类的26个行业大类中。全市服务业企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电信传输业、道路运输业仍是影响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力量,营业收入超过20亿元,而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物业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大行业门类营业收入均在3亿元以下,行业规模差别较大,详细数据见下表。
2014年平顶山市服务业各行业门类总量和效益表
单位:千元、%
行业大类 | 企业个数 | 营业收入 | 增速 | 营业利润 | 速度 |
全行业 | 317 | 81.9 | 3.8 | 8.8 | -19.8 |
G.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 54 | 23.9 | -11.6 | -1.2 | -201.7 |
I.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 12 | 27.3 | 2.4 | 6.3 | 6.6 |
K.房地产业(部分) | 58 | 2.5 | 13.1 | 0.07 | -112.5 |
L.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 35 | 2.8 | 1.1 | 0.1 | -66.7 |
M.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 76 | 7.7 | 52.2 | 0.6 | |
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 15 | 7.8 | 28.5 | 2.6 | 31.2 |
O.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 | 20 | 1.1 | -3.7 | 0.1 | -37.5 |
P.教育 | 21 | 2.1 | 8.1 | 0.03 | -70.0 |
Q.卫生和社会工作 | 9 | 2.2 | 4.3 | 0.1 | -75.0 |
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 17 | 4.6 | 14.3 | 0.3 | -14.7 |
(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速大幅回落。2014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54家,年末资产总额70.7亿元,同比增长8.5%。行业从业人员16281人,占全市总量的36.6%。实现营业收入23.9亿元,占全市总量的近三成,增速同比下滑11.6%。全行业仍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额1.2亿元。交通运输行业收入大幅减少、利润亏损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平顶山市运输行业主要运量集中在煤炭、工业品领域,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影响。平顶山市工业经济一直低速运行,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末位,全市规模以上完成增加值增长缓慢。受此影响,全市货运市场煤炭和工业品的吞吐量降低,拉运煤炭业务在近年逐步下滑;二是大型运输企业运营出现问题。由于准入门槛低,近期全市涌现大量个体车队,竞争激烈,致使平顶山市运输公司等龙头企业业务受到很大冲击,公司挂靠车辆由3000多辆锐减到2000辆出头,收入和效益同步下滑;三是“营改增”的负面影响。从2013年开始,运输业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作为一般纳税人的大型运输企业税率为11%,而小规模纳税人税率为3%,这样小型运输企业和个体运输户收益,可以依靠价格优势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此外,运输业抵扣的不充分带来“进项税额”偏少,更是加重了大型运输企业的税务负担,进一步蚕食了其利润空间。
(二)电信传输服务业收入和利润皆小幅增长。除了交通运输业外全市另一个重点传统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其中电信传输服务业占绝对份额。以移动、联通、电信为代表的信息传输业在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终现疲态,本期的总量和效益虽有所增长,但增幅较以前有一定程度的回落。2014年,全市电信传输服务业企业5家,营业收入26.9亿元,占全市服务业企业收入总量32.8%,增速同比增长2.4%,实现营业利润6.3亿元,占全市总量71.6%,同比增长6.5%。
电信传输业营收和利润增幅收窄的原因是:一是目前平顶山市人均手机拥有量已经接近饱和,特别是高端用户资源已经挖掘完毕,增量微小;二是运营商之间愈演愈烈的价格竞争,资费的不断降低必然导致收入下滑,增量不增收的窘境已经显现;三是网络即时通信工具的普及消减了通话和短信的应用量,微信、QQ、陌陌等免费应用部分取代了以前属于通信运营商的业务收益,随着阿里、迪信通、苏宁互联几大巨头进入通信虚拟运营领域,那电信传输服务业行业将迎来更为巨大的挑战。
(三)公共设施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以景区管理旅游业为主体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整体运行状况良好,共有企业15家,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7.8亿元,同比增长28.5%,实现营业利润2.6亿元,同比增长31.3%,营收总量和利润总量分居10大门类第三位、第二位,发展前景可期,已成拉动全市服务业增长的重要力量。平顶山旅游景区以登山、拜佛、避暑、温泉、漂流为主,景区保持了较大客流量,门票收入稳定,经济效益良好,旅游行业为全市其他服务业保持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四)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高速增长,行业整体扭亏为盈。全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76家,其中新入库单位66家,已成为10大门类中企业个数最多的一个行业,从业人员数6083人。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7.7亿元,同比增长52.2%,高出全市增幅48.4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全市服务业增长的又一支重要力量。2014年全行业实现营业利润0.6亿元,扭亏为盈。
(五)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保持快速增长。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的逐步丰富,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增长,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已逐渐成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全市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17家,从业人员数5294人,2014年全行业资产6.6亿元,同比增长16.9%。实现收入4.6亿元,同比增长14.3%。营业利润0.3亿元,同比下降14.7%。
三、平顶山市服务业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
平顶山市服务业发展虽然呈逐步提速态势,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大,三次产业结构依然不尽合理,尤其是对服务业发展趋势及现代服务业的理解和认识还一直停留在概念上的犹豫阶段,具体实施的实质举措甚少,服务业发展仍然是全市整体产业体系中的“短板”,是制约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难点。
(一)企业规模偏小,缺少龙头企业支撑。服务业企业普遍抗风险能力弱,导致企业生存周期短,无法发展壮大,全市现代服务业基本没有形成产业化、集群化,与社会的发展和居民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整个平顶山服务业企业规模偏小,运作模式单一,绝大部分靠从业人员来支撑。全市服务业企业经过多年的培育、成长发展,成规模的企业仍寥寥无几。企业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大型的只有3家,21家中型,其他都是小、微型单位。营业收入过亿的只有12家单位,上缴利税过亿的仅有1家企业,发展动力明显不足。全市营业收入较大的企业多集中于电信传输业、道路运输业等国有垄断行业,像天瑞集团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宝丰县演艺经纪公司规模较大、效益较好、带动力较强的民营企业数量还是偏少,缺少龙头企业支撑。
(二)服务业企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传统服务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虽然平顶山市服务业内部结构有所改善,新兴产业有一定的升级取向,但还没有成为产业增长的主体,电信传输业、道路运输业、仓储业、商务服务业仍是影响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归结317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的运作模式,仍以交通运输、商务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占行业主导地位,以道路运输、物业管理、设备租赁和广告设计为主,上述行业单位数占到全部规上的46.4%,还有62家都是专业合作社。而现代物流业、科技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则是屈指可数,行业失衡情况较明显,很难带动全市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
(三)区域差异较大,影响全市整体水平的提升。平顶山市服务业发展受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及资源条件、设施建设、产业基础等因素的影响,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距。从地域看,服务业主要集中在新华区、卫东区和湛河区3个中心城区,其他县市区服务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商业中心主要以新华区为主,新城区、高新区基本上刚起步,其他县市区服务业还没有得到足够像样的发展,资源的互补效应、协调效应、规模效应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全市服务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平顶山市服务业发展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科学规划确保落实
目前,平顶山市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和服务业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已经具备了加快经济转型的基础条件,在今后一个时期继续坚持政府对服务业发展的主导作用,确保《平顶山市服务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服务业“62231”发展目标任务落实。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健全组织机构,要有分管领导常抓不懈、有专门机构具体负责,真正使服务业的科学发展落到实处;二要强化服务业发展目标的分解落实工作,将目标任务分解细化到各县(市)区和相关管理部门,齐心协力抓好服务业发展目标的落实完成;三要健全服务业发展目标的考核评价体系,尽快制订全市部门服务业工作绩效考核办法和县(市)区服务业发展状况评价办法,组织开展绩效考核。
(二)把握优势,突出重点,推进现代服务业升级
服务业门类多,领域广,必须立足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区位条件、市场潜力,突出重点领域,最大限度地发挥比较优势,突出抓好文化旅游业、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业、现代商贸业、信息服务业、养老和健康服务业等六大主导产业,建立具有平顶山结构特色的服务业体系。狠抓项目建设,加快文化产业园区、河南影视集团舞钢影视基地、魔术培训演艺基地、大佛景区国际会展中心和文化旅游组团项目、旅游支线机场、大香山国学文化园、平顶山市现代物流产业集聚区、平西物流铁路集装箱物流保税区等项目的规划建设,集聚品牌和关键项目,促进传统服务业创新升级。
(三)推动消费模式转变,扩大服务性消费规模
居民生活水平改善和消费模式转变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消费倾向和消费偏好的改变能够对服务业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要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大力发展文体娱乐、居民服务、双休游、农家乐等投资少、见效快的新兴服务产业。值得重视的是,要继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最大程度地解除城乡居民的后顾之忧,增强消费预期,提高城乡居民服务性消费水平,实现服务性消费拉动服务业增长的目的。
(四)加大投资力度,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发展的后劲
投资是拉动增长的主引擎,从经济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现有的经济结构是过去投资结构的必然产物,同样,现在的投资结构也是未来经济结构的前瞻反映。服务业作为平顶山结构调整的方向、产业优化的重点,要继续扩大投资规模,服务行业也要充分利用好国家、省、市出台的一系列鼓励扩大服务业投资的政策措施,借扩大内需效应,为实现其跨越式发展搭建起坚实的投资支撑。加快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以市里确定的重点产业为龙头,以100个投资千万元以上、10个投资亿元以上的服务业发展项目为抓手,加快项目开工建设,以最快最好的速度效率形成投资拉动的需求。继续加大服务业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导、大力鼓励外资和民资投向服务业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兴服务业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