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平顶山市统计局门户网站!现在是
| 繁体 | 网站已支持IPv6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统计视点
上半年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报告
文章添加时间: 2017-09-14     文章点击数:

今年以来,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对全市工业经济的引领作用日益增强,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成为“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发展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

一、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

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含企业)累计实现工业增加值87.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2.5%。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发展活力进一步显现,比重稳步提升,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促进工业结构继续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逐步改善。

(一)高新技术产业保持较快增长,引领工业经济发展

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含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2%,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增速16.7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08.2%,拉动工业增速6百分点。其中,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同比增长4737.8%;新材料技术产业同比增长34.1%;资源与环境技术产业同比增长18.2%;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同比增长18.9%

(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提升,促进工业结构优化

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2.5%,比同期提升5.6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提升5.1个百分点。在高新技术产业的拉动下,工业内部结构发生积极变化,涉煤产业比重同比下降4.7个百分点,七大高耗能行业比重下降6.5个百分点,轻工业比重提升1.3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比重提升2.2个百分点。

(三)高新技术产业向县域发展延伸,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明显

上半年,市区(含石龙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7.4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31.3%,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其中新华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卫东区占比为2.9%,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高新区占比为12.1%,同比下降2.4个百分点;石龙区占比为0.4%,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湛河区占比为3.5%,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新城区占比为3%,同比持平。五个县(含舞钢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0亿元,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68.7%,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其中宝丰县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为11.2%,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叶县占比为19%,下降1.8个百分点;鲁山县占比为5.5%,同比提高1.3个百分点;郏县占比为19.1%,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舞钢市占比为13.8%,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随着高新技术产业向县域发展延伸,对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也日趋明显。上半年,宝丰县高新技术产业拉动该县工业增速8个百分点;叶县拉动该县3.4个百分点;鲁山县拉动该县12个百分点;郏县拉动该县9.5个百分点;舞钢市拉动该市21.8个百分点。

二、主要矛盾和问题

受国内外经济发展大势影响,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依然面临较大压力,单位数偏少,外向度不高、结构不优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矛盾和问题依然突出,如何破解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仍是当务之急。

 (一)高新技术企业偏少,占比偏低

上半年,全市(不含汝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84家,涉及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共172家,占25.1%,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8.3%,其中经科技部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仅30家,占规模以上工业单位数的4.4%,实现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4.2%,高新技术企业较少,占比偏低。

(二)高新技术产业内部结构有待优化

从高新技术制造业结构看,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新材料技术,而在生物与新医药技术、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电子信息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等行业比重偏低。上半年,全市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39.2亿元,占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比重为51.5%,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新材料技术产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25亿元,占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比重为32.9%,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以上两个行业占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80%以上。生物与新医药技术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8亿元,占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比重为7.6%,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新能源与节能技术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9亿元,占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比重为5.1%,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6亿元,占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比重达到2.1%,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资源与环境技术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0.6亿元,占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比重达到0.8%,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三)县(市、区)间发展不平衡

分县(市、区)看,县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快,市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缓慢,舞钢市、郏县、叶县等高新技术产业占比高于全市,新华区、石龙区和湛河区高新技术产业占比明显偏低。上半年,石龙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0.3亿元,同比下降57.5%,占该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2%;舞钢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2亿元,同比增长46%,占该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54.4%;两者增速相差高达103.5个百分点,占比相差52.2个百分点。

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经济发展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既是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结合平顶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针对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下阶段应重点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

1、以考核为抓手,努力完成目标任务。上半年,平顶山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5.5%,低于全省平均增速3.0个百分点,低于全国平均增速0.8个百分点。11个县市区中有5个低于全市平均增速,其中有3个为负增长。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对照目标差距,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完成年度目标,实现工业经济平稳运行。

2、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立足市情,研究和编制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加快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工作,以产业集聚区为抓手,优化发展环境,注重“招商选资”工作向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战略性产业倾斜,引进和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不断提高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对结构升级、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

3、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平顶山市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煤炭、电力、建材等行业一直以来是我市工业的重要支撑,上半年,全市能源原材料工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2.1%,比去年同期下降6.5个百分点。但是,传统产业层次依然偏低、产业链条偏短、创新水平不高、能源资源消耗大、部分产业产能严重过剩等问题日益凸显。为此,只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才能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平顶山工业的升级版。

[打印本页]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