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平顶山市统计局门户网站!现在是
| 繁体 | 网站已支持IPv6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统计视点
2015年平顶山市产业集聚区投资运行情况简析
文章添加时间: 2017-09-14     文章点击数:

2015年以来,受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影响,部分建设项目缺乏资金支持,停建、停产、取消项目增多,全市9个产业集聚区投资力度减弱,投资出现负增长,总体投资形势不容乐观。

一、产业聚集区投资完成情况

1-12月份,全市9个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7.4亿元,同比去年下降-3.5%,增速低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2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44.5%。其中工业投资476.7亿元,同比增长0.5%,占产业集聚区投资的比重为81.2%;基础设施投资74.8亿元,同比增长4.9%,占产业集聚区投资的比重为12.7%,产业集聚区对全市投资增长拉动作用下降。

1-12月份,全市9个产业集聚区在建项目个数为298个,其中亿元以上施工项目为196个,新开工项目个数为99个。全市产业集聚区亿元及以上项目完成投资532.9亿元,同比下降-2.9%,占产业集聚区投资的比重为90.7%,大项目向产业集聚区集聚明显。

工业项目投资持续减弱。1-12月,全市产业集聚区投资中工业项目完成投资476.7亿元,同比下降-3.5%,低于全市投资增速12.7个百分点,占产业集聚区投资的比重为81.2%。其中,制造业完成投资424.7亿元,同比下降-1.2%;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532.9亿元,同比下降-2.9%10亿元以上项目投资33.3亿元,同比下降-19.9%

基础建设步伐放缓。1-12月份,基础设施投资完成74.8亿元,同比增长4.9%,占产业集聚区投资的比重为12.7%。其中,降幅较大的有: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基础建设投资增速为-51%,宝丰县产业集聚区基础建设投资增速为-43.4%,石龙区产业集聚区基础建设投资增速为-33%

民间投资力度不足。1-12月份,产业集聚区内民间投资410亿元,同比下降-16.6%,相对去年减少91.6亿元,占全市民间投资的比重由去年同期的81.1%下降到76.3%。民间投资下滑的原因主要受房地产和制造业影响,经济形势不明朗和工业产能过剩,民营企业投资信心不足、积极性不高也是民间投资下滑的主要原因。

二、存在的问题

(一)各产业集聚区投资发展不平衡。1-12月份,全市9个产业集聚区中,化工、郏县、叶县、宝丰和鲁山5个产业集聚区累计投资超过50亿元以上,高新、平新、高新、石龙和舞钢4个产业集聚区累计完成投资在50亿元一下,石龙区仅完成投资5亿元。从全市产业聚集区投资增速-3.5%来看,高新、平新、化工和叶县4个产业集聚区投资增速高于全市,分别增速为19.4%18.3%36.9%26.1%;石龙、郏县、宝丰、舞钢和鲁山5个产业集聚区投资增速低于全市,分别增速为-54.3%-6.9%-14.6%-48.7%-23.8%

(二)特色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分布上来看,制造业仍占主导地位,424.7亿元,占总投资的72.3%。但全市部分产业集聚区主导产业规模小,行业不集中,产业链条发展不够完善,上下游企业衔接不紧密,企业间的关联性较弱,缺乏专业化分工协作和密切的经济联系,发展处于企业集中布局阶段,没有形成产业集群发展,产业关联带动能力差,特色主导产业不突出。

(三)资金短缺问题比较突出。受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影响,实体经济投资意愿下降,入住产业聚集区的投资项目不断减少,产业集聚区大部分企业缺乏融资手段,融资困难, 资金短缺。另外,政府财力有限,产业集聚区多元投资体制和市场化运作机制尚未及时形成, 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使得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步伐。

三、加快产业集聚区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对产业集聚区发展扶持力度。产业集聚区发展离不开上级领导、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扶持。为进一步推进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建议上级领导多到基层产业集聚区调研情况,为基层产业集聚区健康快速发展把脉,各级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加大对产业集聚区支持扶持力度,帮助解决建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加大对产业项目资金的扶持支持力度,推进产业集聚区迅速长大变强,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二)提高产业集聚区信息共享程度。信息共享是现代产业发展的突出表现和重要内容。为此,建议上级有关部门继续抓好各级各类产业集聚区发展信息平台建设,定期统计、汇总、发布各类工作信息,为产业集聚区相互沟通信息,了解产业情况,制定发展决策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完善引进民间资本投资服务机制,进一步拓宽民间资本渠道和领域。加快产业集聚区交通、物流等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体系建设,创造产业配套、要素保障、环境服务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切实增强产业集聚区的吸纳力和竞争力,为客商落户投资提供支持保障。

(三)加强集聚效应,突出特色主导产业。各县市、区要统一谋划规划布局、资源集约、产业集群,围绕主导产业,按照“竞争力强、成长性好、关联度高”的原则选择引入并着力发展与主导产业关联度高的企业,加快构建特色产业链,使产业集聚区发展由企业集中布局向产业集群发展转变。强力推动集聚区装备制造、金属冶炼、化学工业、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光学电子等战略支撑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强化相同产业的空间整合,加快发展集中度高、关联度大、竞争力强的主导产业群,促进产业集聚区健康快速发展。

[打印本页]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