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受国际、国内经济回暖不稳、势头不强的深度影响,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的局面尚未根本好转,全市工业经济长期以来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没有根本转变,部分工业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工业品市场竞争激烈,出厂价格持续走低,企业盈利空间不断压缩,影响了企业的投资意愿和投资能力。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全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调中求进、改中激活、转中促好、变中取胜,高度重视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加大投资项目开工力度、督促工程进度,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
一、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运行情况
1.施工项目少,投资规模下降。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328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211个,在建项目计划投资总规模813.3亿元,同比下降40.8%。投资净规模仅剩486.8亿元,同比下降35.1%,难以支撑二季度投资持续平稳增长。
2.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0.9亿元,总量位于全省第11位,总量位次比1-2月后移2位。投资速度同比增长7.8%,比上年同期下滑6.4个百分点;比上月提升0.1个百分点,速度低于全国2.9个百分点,低于全省5.7个百分点,增速列全省第18位,再次回到2013年、2014年的末位状态,比2015年的位次后移一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2.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6%;第二产业完成投资77.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8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8 %。
3.工业投资增速出现回升势头。一季度全市工业在建项目共完成投资77.7亿元,同比增长5.7%,增幅比上月提升了1.0个百分点,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但差距比去年全年缩小了6.9个百分点。具体从行业门类看,采矿业和制造业分别下降47.4%和6.5%,只有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在平顶山市军昊电力有限公司100MW光伏电站和平煤神马集团100MW光伏发电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高峰期的拉动下实现239.3%的高速增长。
二、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续建项目余量有限 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偏小,投资增长后续支撑能力不足。 在建项目数量和计划总投资作为投资的先行指标,反映下一阶段投资增长的潜力及项目储备情况。2015年底,全市在建项目投资净规模(剩余工作量)仅余589.9亿元(不含房地产开发项目),同比下降32.9 %。今年一季度,通过几次集中开工活动,全市新开工项目数量及规模明显增加,一季度全市新开工项目个数77个,从数量上看比去年同期增加60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总规模为58.2亿元,同比增长285.8%,为一季度全市投资的平稳增长起到了一些支撑作用。但从整体来看,因上年结转项目剩余工作量下滑严重;一季度新开工项目投资规模偏小,平均每个项目投资规模为0.76亿元,对全市投资后期持续稳定增长带来不利影响。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328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211个,在建项目计划投资总规模813.3亿元,同比下降40.8%。投资净规模仅剩486.8亿元,同比下降35.1%,已无法支撑二季度投资继续快速增长。
2.建设资金余量不足,对项目建设支撑力度不够。一季度,全市投资实际到位资金169.8亿元,同比下降0.9%,低于完成投资增速8.7个百分点。到位资金中,自筹资金123.9亿元,同比下降9.8%,占资金来源的比重为73%,是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国家预算资金6.8亿元,同比增长23.2%,占资金来源的4%;国内贷款17.5亿元,同比增长0.9%,占资金来源的10.3%;其他资金19.6亿元,同比增长74.9%,占资金来源的11.5%。到位资金负增长,总量低于同期完成投资规模,资金对项目建设的瓶颈制约作用已明显出现。
3.产业集聚区投资下降 房地产投资低速增长,对投资增长形成不利影响。 一季度,全市9个产业集聚区在建项目73个,同比减少 42个,投资规模 384.2亿元,同比下降41.8%;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64.0亿元,同比下降1.4%。房地产开发投资去年6月份开始出现下降,一直到年底都是负增长,全年增速为-27.9%。今年以来,房地产开发投资虽然在一季度国内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的影响下,走出了投资下降通道;但市场需求不足,资金回笼困难依然制约开发投资上涨空间。1-2月开发投资同比增长0.4%、1-3月增长1.9%。产业集聚区和房地产投资的一降一低对全市投资增长形成不利影响。
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平顶山市固定资产投资在今年一季度虽然实现了平稳增长,但是增长的基础并不牢固,新增动能仍显不足,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阵痛依然存在,这将给全市投资实现持续增长带来较大困难给和挑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需求不足和结构性矛盾没有明显改善,投资增长动能持续减弱。目前,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的局面尚未根本好转,全市工业经济长期以来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没有根本转变,煤炭、钢铁、页盐等工业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工业品市场竞争激烈,出厂价格持续走低,企业盈利空间不断压缩,去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14亿元,同比下降20.3%。今年一季度规上工业利润仍在下降,进一步影响了企业的投资意愿和投资能力。
2.资金不足对投资制约加大。从政府来说,受土地出让金收入减少、企业上缴税收减少,财政增收乏力、市(县,区)政府还债高峰集中等因素影响,地方财政对投资的直接支撑力度不足,配套能力下降,制约了一些地方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就企业而言,由于融资渠道不畅,银行贷款附加条件仍然较多,贷款审批时间较长,中介担保增加融资成本及风险,融资难、融资贵仍是困扰企业发展的难题。自筹资金成为资金来源主渠道。一季度,全市投资实际到位资金169.8亿元,同比下降0.9%,低于完成投资增速8.7个百分点。到位资金负增长,总量低于同期完成投资规模,资金对项目建设的瓶颈制约作用已明显出现。
3.房地产市场下行对投资增长的制约仍然会持续。自去年以来,国家、省、市陆续出台的一些楼市利好政策,这些政策对扩大商品房销售会起到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但是这些政策效应促成的购买态势缺乏稳定性,持续性更有待观察。对开发企业而言,去库存的目标主要是回笼资金,企业开发新项目积极性不高,观望气氛没有明显改变。目前在建项目多为已进入建设后期的续建项目,投资规模与投资潜力较小,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小幅增长态势难以持续。从先行指标看,土地新购置面积没有增加,待开发土地面积没有明显减少,表明地产商开发意愿不强,未来房地产开发投资压力依然较大。
在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的大环境下,制约投资平稳增长的因素有增无减,在正视压力的同时也要看到机遇的存在。主要是全市经济的基本面依然较好,国家、省、市政策效应持续释放,投资潜力和增长空间有待挖掘,充分发挥和利用好这些优势,将会促进平顶山固定资产投资进一步发展。
一是国家以稳增长为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偏向宽松。国家将继续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用政策红利释放经济发展潜力,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出台的支持非公经济发展、进一步简政放权、完善金融市场、深化税制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增强投资者信心,完善投资增长的内生动力。
二是全市还处于投资潜力进一步挖掘的发展阶段。平顶山现在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与全省一样,在城镇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等方面,与经济发达省、市仍存在不小差距,仍处于追赶阶段,需要投资的地方还很多,投资需求潜力空间还相当大。这些投资需求可以归结为五个方面:一是保障性住房方面的投资,如城市棚户区改造方面的投资,平顶山在这方面可以说起步较早,但主要集中在中平能化集团,其他县区、其他单位仍有较多的老房子亟待改造,投资潜力仍然较大。二是城镇化方面的投资,平顶山的城镇化发展相对于全国平均水平明显滞后,城镇化质量有待提高。岁末年初,中央和省委先后召开了城市工作会议,把推进城镇化放在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加以强调,这方面的投资配套需求将越来越大。三是产业结构实现低变高方面的投资,也就是由低端产业、低科技含量产业转变为高端产业和高科技含量产业方面的投资。平顶山产业结构中重工业偏重,原材料、上游产品产业比重大,许多企业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科技含量较低,产品缺乏竞争力,亟须向高端延伸,提升产业和产品档次。在国家推进“中国制造2025”,以“互联网+”为标志改造传统产业,地方提升承接产业转移层次等多种因素作用下,产业升级方面的投资大有文章可做。四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也就是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城镇人口增加,城市框架不断拉大,“水、电、路、管、网、线”的升级改造及治理污水、大气、粉尘等方面的投资需不断加大,人口增加带来的消费、出行、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需不断增加,投资会不断扩大。五是“引进来与走出去”方面的投资,“引进来”是指承接产业转移方面,近年来,随着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内需市场的扩大及产业结构的整体提升,国内产业转移呈现出新的特点,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低端产业,而是逐步扩展到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高端产业,同时更加注重对承接地区综合制造成本、产业配套能力、市场潜力的考察,平顶山地处中原,在交通区位、土地和劳动力成本以及市场容量等方面存在优势,完全具备承接高端产业转移的配套能力,这将是今后一段时期投资增长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