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十二五”时期,受宏观经济整体趋紧和国内外市场需求不足的影响,平顶山市工业经济增速有所放缓,部分工业产品生产能力过剩,产量下滑,能力利用率偏低等,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平顶山工业的竞争力。“十三五”我们要抢抓机遇,加快平顶山市的结构调整步伐,发挥去产能牵引作用,寻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实现全市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再上新台阶。
一、 主要工业产品生产情况
“十二五”末的2015年,平顶山市(不含汝州市,下同)原煤产量3200.2万吨,同比下降5.4%,比“十一五”末的2010年下降25.5%,年均下降5.7%;洗精煤产量2203.4万吨,同比下降16.2%,比“十一五”末的2010年下降1.0%,年均下降0.2%;焦炭产量404.6万吨,同比下降10.5%,比“十一五”末的2010年下降25.9%,年均下降5.8%;发电量205.9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1.9%,比“十一五”末的2010年增长18.5%,年均增长3.4%;钢材产量330.9万吨,同比增长25.0%,比“十一五”末的2010年增长16.1%,年均增长3.0%;水泥产量942.7万吨,同比增长7.1%,比“十一五”末的2010年增长15.7%,年均增长3.0%;烧碱产量27.5万吨,同比下降18.1%,比“十一五”末的2010年下降33.9%,年均下降7.9%;帘子布产量5.6万吨,同比下降5.0%,比“十一五”末的2010年增长19.1%,年均增长3.6%;布产量5409.3万米,同比增长25.9%,比“十一五”末的2010年增长10.0%,年均增长1.9%;化学纤维产量12.1万吨,同比下降7.2%,比“十一五”末的2010年增长11.0%,年均增长2.1%。
二、 主要产品(设备)生产能力规模情况
“十二五”的2015年末,平顶山市原煤生产能力3597万吨,同比增长2.4%,比“十一五”的2010年末增长10.1%,年均增长1.9%,2009年“9.8”矿难后平顶山157家小煤矿逐步关停重组;焦炭生产能力487万吨,同比下降20.4%,比“十一五”的2010年末下降33.1%,年均下降7.7%,“十二五”时期,国家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对污染严重的小炼焦企业关停限期整改,加上近年来焦炭价格持续走低,部分焦炭企业亏损严重停产倒闭等,造成全市炼焦产能大幅下滑;发电设备容量533.8万千瓦,同比下降0.1%,比“十一五”的2010年末增长59.4%,年均增长9.8%,主要是2011年中电投河南电力有限公司平顶山发电分公司设计能力200万千瓦机组建成投产拉动;烧碱生产能力30万吨,与同期持平,比“十一五”的2010年末下降46.4%,年均下降11.7%;初级形态塑料生产能力34万吨,同比增长7.5%,比“十一五”的2010年末下降29.0%,年均下降6.6%,2014年河南神马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搬迁造成15万吨的烧碱生产线和12.5万吨的塑料生产线全部停产;化学纤维生产能力13万吨,与同期持平,比“十一五”的2010年末增长21.0%,年均增长3.9%,主要是2013年平顶山神马帘子布发展有限公司建成投产拉动;水泥生产能力1224万吨,同比下降6.2%,比“十一五”的2010年末下降9.9%,年均下降2.1%,主要是国家在“十二五”时期加大了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力度,新修订了《环境保护法》,发布实施“蓝天工程”等,在日益严格的环保政策约束下,一批小建材企业关停倒闭;钢材生产能力386万吨,同比增长4.0%,比“十一五”的2010年末增长6.3%,年均增长1.2%,主要是2014年舞钢新希望炼铁有限公司建成投产拉动。
三、 主要产品(设备)产能利用率完成情况
“十二五”末的2015年,平顶山市原煤产能利用率为90.0%,同比下降5.1个百分点,比“十一五”末的2010年下降42.9个百分点,主要是平煤天安2010年省核定能力2703万吨,当年超能力生产原煤产量达到3890万吨,产能利用率为144.7%,实际原煤开采能力远远大于核定能力;焦炭产能利用率为75.0%,同比增长4.4个百分点,比“十一五”末的2010年下降11.7个百分点,受钢材市场疲软影响,焦炭销售价格逐步跌破成本价,企业为保炉限产,减产预期愈演愈烈,产能利用率大幅下滑;发电设备产能利用率为53.6%,同比下降7.2个百分点,比“十一五”末的2010年下降18.8个百分点,主要是中电投河南电力有限公司平顶山发电分公司投产后,能力上去了省里给的发电指标却严重不足,造成产能利用率大幅下滑;烧碱产能利用率为91.5%,比同期提高3.0个百分点,比“十一五”末的2010年提高10.0个百分点,主要是河南神马氯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搬迁停产后,河南神马氯碱发展有限公司产能利用率提高拉动;化学纤维产能利用率为95.0%,比同期下滑5.0个百分点,比“十一五”末的2010年下降8.9个百分点,主要是平顶山神马帘子布发展有限公司新建成投产,部分月份试产监测阶段产能未充分发挥;水泥产能利用率为74.5%,同比提高8.4个百分点,比“十一五”末的2010年提高10.4个百分点;钢材产能利用率为83.9%,,同比提高15.9个百分点,比“十一五”末的2010年提高3.8个百分点,主要是2014年舞钢新希望炼铁有限公司建成投产后产能当年没有充分发挥。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对产能过剩定性、定量的科学评价标准。欧美等国家一般用产能利用率或设备利用率作为产能是否过剩的评价指标。设备利用率的正常值在79%-83%之间,超过90%则认为产能不够,有超设备能力发挥现象。若设备开工低于79%,则说明可能存在产能过剩的现象。从平顶山的产能利用率看焦炭、发电、水泥等主要工业产品明显存在产能过剩情况,烧碱和化学纤维有超设备能力发挥的情况。
四、 平顶山综合生产能力利用率分析
平顶山市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及景气状况调查显示:“十二五”期间,平顶山市综合产能利用率大约在72%-75%之间上下波动。2015年四季度产能利用率大约是73.8%,其中部分行业的工业企业生产能力利用率低于70%,主要集中在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影响本季度企业能力没有充分发挥的主要原因:一是产品需求减少,订单不足,占52.9%;二是产品价格过低,占21.6%;三是技术创新不足占14.4%。
五、 促进我市工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平顶山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突出,且问题久已存在,在外需下降、经济下滑的情况下更加凸显。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宏观经济的波动、区域经济的产业竞争、产业组织与厂商的竞争行为等都是引起产能过剩的决定性变量。产能过剩固有负面影响,但同时为结构调整、增长模式转变提供了机遇。
(一)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促进产业升级
一方面,力促产业内升级,做好优势产业的加工组装,打造优质品牌产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加快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结构、推进产业间升级,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优势产业。应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小微企业特别是创新性企业成长,带动就业,推动新兴生产力发展,同时要加大对产业内升级的投资力度,重点通过细分市场,促使产品升级,提质增效。这样既可以发展新兴行业,也可以相应地发展传统行业,在一定时期内,两种类型行业可以平行发展,顺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节奏,顺势而为,事半功倍。
(二)推进产品供给侧结构改革,促进产品升级换代
推进工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要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推进制度创新,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等要素配置,加大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完善共性技术平台,加强人才培养、培训,减轻企业负担,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但从根本上还是要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调动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引导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产业业态创新,开发符合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方向的新产品,重点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资源依赖度低、排放小的高技术产业和服务型制造业,大力培育代表未来发展方向、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而降低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在工业结构中的比重,通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来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三)减库存、去产能,助推工业再启程
“十二五”期间,平顶山通过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压缩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产能,六大高耗能行业工业增加值比重持续回落,为高端产业发展置换出空间,但部分重点行业产能仍严重过剩,企业库存积压,产品滞销,亏损增加。特别是煤炭、钢铁两大主导行业产品成本倒挂,库存居高不下,效益大幅下滑,财务风险加剧等问题突出。2016年平顶山经济工作重点就是寻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突破口,把“减库存”、“去产能”列为重中之重,按照“一企一策”原则,分类施策,针对产能过剩行业中的高污染、高能耗、高负债企业和低效无效资产制定产业重组方案,关闭退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转型发展一批,建立健全产能结构优化长效机制,助推平顶山工业扬帆起航,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