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月份房地产开发市场运行情况有所好转,房屋施工面积增加;开发投资增长,商品房销售上升,待售面积增长。但企业资金仍有压力,楼市回暖基础仍较薄弱,未来房地产发展存在较大不确定性,需密切关注。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呈现增长趋势,房屋施工面积增加
1-8月份,平顶山市在库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为364家,在建项目260个,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82.3亿元,同比增长36.7%,比上个月加快4.2个百分点。
从开发项目构成看,住宅投资完成64.3亿元,同比增长30.5%。住宅投资占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比重为72.1%;其中非住宅类投资完成24.9亿元;其中,商业营业用房投资9.6亿元,增长7.2%。
从开发项目分布区域看:房地产投资项目主要集中在市区,县区相对较少。今年1-8月份,平顶山市在库房地产开发项目有260个。项目大部分集中在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新城区。其中计划总投资在5亿元以上的项目共有58个,绝大部分都集中在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新城区。
房屋施工面积呈现增长趋势。受年初大中城市房价上涨的影响,八月份我市房地产新入库项目为3个。房屋施工面积达169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7.1%,其中,住宅施工面积1317万平方米,增长13.6%,占房屋施工面积的比重为77.9%。
二、商品房销售增长较快,但去库存压力仍然较大
1-8月份,平顶山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07.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0.9%,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为103.2万平方米,增长29.6%。占商品房销售面积的比重为95.9%。非住宅类商品房销售面积为4.4万平方米,占商品房销售面积的比重为4.1%。平顶山市商品房销售额完成44.6亿元,同比增长23.3%,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为40.8亿元,增长21.5%,占商品房销售额的比重91.4%。非住宅类商品房销售额为3.8亿元,占商品房销售额的比重为8.6%。政策效果累积叠加是商品房销售出现明显向好的主要原因。2015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降息、降低首付比例、公积金政策调整,平顶山市也出台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快速回暖的鼓励政策,消费者购买商品房每平方米政府补贴200元等一系列政策。消费者有购房意愿,部分刚需结束观望入市。
三、企业到位资金低于开发投资增长速度,压力依然存在
今年1-8月份,平顶山市房地产开发企业实际到位资金90.7亿元,同比增长33.3%,实际到位资金增速低于开发投资增速3.4个百分点。企业依然面临资金压力。从资金构成看;企业自筹资金54亿元,同比增长34.2%,占到位资金的比重59.5%;仍是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国内贷款10.1亿元,增长4.5%,占比为11.1%;其他资金26.6亿元,增长46.6%,占比为29.4%。其他资金中,定金及预收款15.7亿元,增长28.9%;个人按揭贷款7.6亿元,增长66.9%。
四、对策建议
(一)强化市场监督管理。一是不断完善相关调控政策,严格落实国家各项调控政策,进一步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控。对新出台的政策措施,及时跟进、强化落实,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强化资金、土地等要素保障,降低土地开发成本,进一步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强化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开拓融资渠道,优化企业筹资环境,降低财务风险,提升企业信用度。要通过税收、财政、信贷政策的落实,抑制房地产市场中的投机行为,加大差别化信贷执行力度,防范各类住房按揭贷款风险。在有效抑制投机性购房的基础上,刺激商品房交易市场,提升商品房销售量。二是规范市场秩序,加强房地产开发全程监管。增加房地产市场信息的披露和透明度,稳定商品房销售价格,打压房地产市场投机行为。进一步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严格预售许可审批;严查房地产项目无证开发建设、销售等,最大限度排除干扰房地产市场正常秩序的行为。积极吸引外地优秀房地产企业进入,引导市场有序良性竞争,加大引进和培育房地产大项目建设力度。
(二)积极消化商品房库存。从房地产业发展角度看,一定的存量是正常的,但要适度,过高直接影响投资动力,空置率过低,求大于供,价格走高,导致消费需求不足。供给端和需求端要同时发力,积极消化商品房库存。一是要与城镇棚户区改造相结合。推动棚户区改造货币化安置方式,包括政府组织棚户区改造居民自主购买安置房、政府购买存量商品房源作为安置房和货币补偿3种方式的落实。二是要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深化户籍改革,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持续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劳动力资源配置效率。三是要与政府规划相结合。完善滞销楼盘周边的交通、商业、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的配套,地方政府还可通过直接收购或兼并重组因受资金困扰而无力追加投资的企业,转让给优质企业进行再次开发或重新开发。
(三)加强市场舆论引导。正确解读市场走势和有关调控政策措施,加强舆情监测,对涉及房地产市场的不实信息,要及时、主动澄清,切实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提高监测分析水平,及时主动发布商品住房建设、交易及商品房销售房价、房屋出租等方面的权威信息,引导购房者适度消费、梯度消费,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住房消费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