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严峻形势,平顶山市紧紧围绕转型发展这个主题,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企业降本增效成果逐步显现,利润快速攀升,逐步扭转了“十二五”以来工业效益大幅下滑的局面,效益状况持续好转,工业经济运行的质量稳步提高。
一、平顶山市工业经济效益总体情况
2016年,平顶山市工业经济效益在经历了2015年一年的低位运行后,开始呈现逐月攀升的运行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全面提升。
(一)主营业务收入平稳增长。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157.7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高于去年同期(-4.8%)10.0个百分点。从各月走势看,前7个月下降幅度持续收窄,从8月份开始稳步增长,全年增长幅度比一季度扩大9.0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扩大6.1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扩大3.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3大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06.6亿元,拉动全市主营业务收入增长4.0个百分点,对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贡献明显,而纺织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则下拉全市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下降3.2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由于单位数较多,2016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50.6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81.1%,对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贡献突出,而集体企业全年主营业务收入下降3.4%,下拉了全市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
(二)利润总额快速攀升。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57.8亿元,同比增长37.1%,增速高于去年同期(-20.3%)57.4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一。分季度看,全市利润增速呈现前低后高趋势,全年增长幅度比一季度扩大43.2百分点,比上半年扩大18.5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扩大15.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煤炭采选业和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2大行业实现利润61.8亿元,拉动全市利润增长38.5个百分点,对全市利润贡献明显,而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则下拉全市利润增速9.7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46.2亿元,拉动全市利润增长37.9个百分点,对全市利润贡献突出,而集体企业由于增速出现下降,下拉了全市利润的增长。
(三)亏损企业亏损额大幅下降。2016年,在全市69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87家,亏损面达12.5%,比去年同期(14.2%)减少1.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9.3亿元,同比下降71.0%,增速比去年同期(201.3%)降低242.3个百分点。分季度看,亏损企业亏损额持续下降,全年下降幅度比一季度扩大93.3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扩大10.6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扩大2.9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大多数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都呈现下降态势,特别是炼焦业、煤炭采选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和纺织业分别同比下降98.9%、93.8%、79.6%、77.7%和65.8%,下降幅度明显,但是非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仍然出现增长态势。分经济类型看,私营企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速同比下降33.0%,下降幅度较大,而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
(四)过半县(市、区)工业效益状况明显改善。2016年,平顶山市11个县(市、区)中,有8个县(市、区)利润比去年同期出现增长或扭亏增盈。其中,新城区在新入库企业河南平高通用电器有限公司利润逐步增加影响下,利润总额同比大幅增长1.6倍,湛河区在平高集团投资收益大幅增加影响下,利润总额同比大幅增长1.1倍;郏县和宝丰县利润总额持续保持增长,增速分别达到10.4%和3.8%;新华区、卫东区、石龙区和舞钢市4个县(市、区)由去年同期的亏损转为本期的盈利,分别实现扭亏增盈26.0亿元、1.5亿元、1.9亿元和3.3亿元,扭亏增盈效果显著。
|
2016年分县(市、区)规上工业收入、利润情况 | ||||
|
县(市、区) |
主营业务收入 |
利润总额 | ||
|
总量 (亿元) |
增速 (%) |
总量(亿元) |
增速(%) | |
|
平顶山市 |
2157.7 |
5.2 |
157.8 |
37.1 |
|
新华区 |
164.2 |
9.3 |
11.8 |
亏转盈 |
|
卫东区 |
114.8 |
-17.5 |
0.6 |
亏转盈 |
|
石龙区 |
73.9 |
14.4 |
0.0 |
亏转盈 |
|
湛河区 |
204.5 |
-2.0 |
25.7 |
117.6 |
|
高新区 |
195.3 |
1.2 |
15.7 |
-5.8 |
|
新城区 |
27.6 |
51.0 |
1.0 |
167.3 |
|
宝丰县 |
288.8 |
4.2 |
24.9 |
3.8 |
|
叶 县 |
367.3 |
18.8 |
34.5 |
-13.1 |
|
鲁山县 |
135.1 |
-13.8 |
6.2 |
-30.9 |
|
郏 县 |
369.1 |
10.2 |
36.9 |
10.4 |
|
舞钢市 |
217.1 |
9.1 |
0.5 |
亏转盈 |
(五)产业集聚区工业效益状况良好。2016年,全市9个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246.2亿元,增长5.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拉动全市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75.1亿元,增长5.5%,上拉全市利润增速3.4个百分点。其中平顶山平新产业集聚区、平顶山市石龙产业集聚区和舞钢市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98.2%、12.5%和12.3%,实现2位数增长;平顶山平新产业集聚区、平顶山市石龙产业集聚区和舞钢市产业集聚区利润总额分别实现扭亏增盈0.8亿元、1.1亿元和3.3亿元,鲁山县产业集聚区利润总额增长76.9%,实现2位数增长。
|
2016年产业集聚区规上工业收入、利润情况 | ||||
|
产业集聚区名称 |
主营业务收入 |
利润总额 | ||
|
总量(亿元) |
增速(%) |
总量(亿元) |
增速(%) | |
|
产业集聚区合计 |
1246.2 |
5.4 |
75.1 |
5.5 |
|
平顶山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
247.5 |
1.7 |
27.9 |
7.0 |
|
平顶山平新产业集聚区 |
21.9 |
98.2 |
0.8 |
亏转盈 |
|
平顶山化工产业集聚区 |
121.2 |
8.7 |
2.5 |
-4.7 |
|
平顶山市石龙产业集聚区 |
54.1 |
12.5 |
0.9 |
亏转盈 |
|
郏县产业集聚区 |
187.8 |
7.3 |
15.2 |
6.0 |
|
叶县产业集聚区 |
190.7 |
5.2 |
18.3 |
-21.7 |
|
宝丰县产业集聚区 |
151.5 |
7.3 |
7.2 |
3.9 |
|
舞钢市产业集聚区 |
194.9 |
12.3 |
0.2 |
亏转盈 |
|
鲁山县产业集聚区 |
76.6 |
-21.5 |
2.1 |
76.9 |
二、 支撑工业经济效益出现好转的主要因素
(一)主要工业品价格回升明显。2016年,全市原煤、精煤、焦炭、六六盐、钢铁和水泥等主要工业品价格呈现逐月上升态势,年底销售单价分别比年初提高了89.3%、79.2%、215.0%、17.3%、2.6%和63.1%,价格大幅回升。产品价格的回升直接影响企业利润不断提高,工业效益状况持续好转。
|
2016年平顶山市主要工业品价格变动情况表 | ||||||
|
单位:元/吨 | ||||||
|
月份 |
原煤 |
精煤 |
焦炭 |
六六盐 |
钢材 |
水泥 |
|
2月 |
212 |
483 |
641 |
10600 |
3893 |
206 |
|
3月 |
212 |
474 |
650 |
10530 |
3893 |
205 |
|
4月 |
207 |
477 |
704 |
10640 |
3850 |
222 |
|
5月 |
225 |
505 |
949 |
10590 |
3893 |
218 |
|
6月 |
237 |
561 |
974 |
10500 |
3893 |
203 |
|
7月 |
237 |
561 |
898 |
10550 |
3993 |
200 |
|
8月 |
265 |
594 |
948 |
11360 |
3993 |
225 |
|
9月 |
286 |
662 |
1080 |
11560 |
3993 |
248 |
|
10月 |
300 |
715 |
1434 |
11740 |
3993 |
470 |
|
11月 |
374 |
847 |
1794 |
11870 |
3993 |
316 |
|
12月 |
401 |
867 |
2019 |
12430 |
3993 |
336 |
(二)企业降本增效成效显著。2016年以来,平顶山市工业企业通过技术升级、结构调整、内部挖潜等手段,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成效显著。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4.7%,增速低于主营业务收入0.5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86.5元,比去年同期下降0.4元。随着生产成本的降低,企业利润率稳步上升。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到7.3%,比去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
(三)工业生产逐步提速,主要工业品产量稳步增长。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7.3%,比去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0.9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在全省18个省辖市中位居第15位,同比提升1个位次。主要工业品精煤、钢材、帘子布、矿山专用设备和化学纤维等产量分别提高了17.2%,6.9%,29.9%,16.4%和13.5%。
(四)重点行业贡献大,拉动明显。2016年,全市38个行业大类中有22个行业利润总额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达57.9%。其中煤炭采选业和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2大行业实现利润61.8亿元,占全市利润的比重为39.2%,同比增长254.3%,对全市工业利润的贡献率达到103.9%,拉动全市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8.5个百分点。
(五)大中型企业助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 2016年,全市大中型工业企业共有137家,虽然仅占全市工业企业个数的19.7%,但利润总额却占全市工业的54.9%。大中型企业多数是国有控股企业,国有控股企业有其特定的规模、行业和人才与管理方面的优势,又受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扶植,使得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得到一定程度的发挥。2016年,全市大中型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82.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5.5个百分点,快于小微型企业增速77.4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利润的贡献率为81.8%,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同比增长30.3个百分点。
三、影响工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问题
(一)收入增速偏低,企业资金普遍紧张。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157.7亿元,同比增长5.2%,增速在全省18个地市中位居第16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7个百分点。企业应收账款260.2亿元,占全部流动资产的21.8%,同比增长0.6个百分点,占据全部资产较大比重,资金普遍紧张。
(二)亏损面偏高,亏损企业亏损状况依然严重。截止到2016年底,平顶山市697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有87家企业出现不同程度亏损,亏损面达到12.5%,明显高于全省4.3%的平均水平,亏损面在全省18个地市中排名第一。另外,虽然全年平顶山市规上工业减亏明显,但亏损超千万的企业仍然有23家,比上半年多6家,亏损状况依然严重。
(三)企业资产利用效率回落,资产负债率有所提高。2016年,平顶山市规上工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只有87.1元,同比下降2.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9.3元;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同比增加1天。在资产沉淀明显,利用效率出现回落的同时,企业负债不断攀升,资产负债率有所提高。2016年,全市规上工业负债同比增长9.1%,比资产增速高0.3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达到55.2%,比去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7.7个百分点。
(四)产成品存货增加,三项费用上升。2016年,平顶山市规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77.4亿元,同比增加0.3亿元;产品销售率达到97.5%,与去年同期持平;企业销售费用41.8亿元,同比提高8.0%,管理费用66.3亿元,同比提高1.7%,财务费用41.4亿元,同比提高3.2%。
(五)环境治理政策收紧导致部分行业效益下滑。今年以来,受环保治理等政策性影响,部分高耗能行业效益指标增速回落明显。尤其是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受大气治理限产影响,发电量大幅下滑,利润出现大幅减少,2016年利润同比下降82.1%,下拉全市利润增速6.9个百分点;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38.0%,影响全市主营业务收入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
四、对策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新常态的继续深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日益要求经济发展的质量、结构、效益要相统一。平顶山工业经济也随我国宏观经济形势进入到增速下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增长动力转换的时期,一些企业难以短时间内适应这种新变化,出现资产利用效率回落、负债增加、三项费用上升,甚至亏损严重等情况。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已成为平顶山工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巩固基本面,培育新动能,促进平稳增长已成为首要任务,必须早动手、抓苗头、抓倾向,促转型,确保平顶山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
(一)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要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顺应市场规律,坚定不移的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确保平顶山市规模以上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依托平顶山现有的产业技术优势,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化解煤炭、钢铁等过剩产能,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突出重点,深化工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抓好工业项目建设对扩大投资,优化结构,增强发展动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一要抓项目引进和落地。积极引进外部投资,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在传统产业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谋划、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二要抓项目开工和达产达效。无论项目引进、审批还是建设,都要保落地、保开工、保投产、保达产达效,为促进全市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新生动力。
(三)持续推进企业服务工作。加大对具有竞争力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为企业的市场竞争创造公平宽松的制度环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大对小微企业和困难企业的帮扶,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对企业的融资贷款帮扶,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各种措施,缓解企业成本压力,减轻企业负担,遏制风险发生,促进企业茁壮发展。
(四)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加强对经济运行热点难点问题的监测分析和调查研究,准确把握运行态势,及时反映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变化。密切关注国家、省宏观调控政策变化及对工业运行的影响,密切关注部分困难行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工业经济平稳运行。要对重点集聚区、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加强调查研究、提高预测预警能力,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