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平顶山市消费品市场开局良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4亿元,同比增长11.8%(含汝州),居全省第七位,在全省位次比同期前移三位。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基本情况
1、分行业看,餐饮收入增速大幅回升。1-2月限额以上餐饮收入实现零售额31937万元,同比增长20.8%,高于同期增速9.7个百分点;商品零售实现零售额323413万元,同比增长14.8%,低于同期0.6个百分点。
2、分规模看,限额以上单位增速平稳。1-2月平顶山市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5345万元,全口径同比增长15.3%,高于同期0.2个百分点;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2.4%,低于同期0.4个百分点。
3、分商品类值看,基本生活类稳定增长,家装家居类、汽车类增速回升。
基本生活类增长稳定,粮油食品类1-2月增长35.1%,高于同期0.9个百分点。
饮料、烟酒类增速较高。1-2月分别增长19.7%、35.5%,高于同期4.1、17.8个百分点。
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化妆品、日用品类出现回升。1-2月分别增长6.2%、25.2%、17.1%,比同期-7%、0.4%、-2.5%的增速分别提高了13.2、24.8、19.6个百分点。
家装居住类增长较快。1-2月家具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分别增长20.6%、47.5%,分别高于同期6.0、32.4个百分点。家用电器类增长12.1%,高于同期11.9个百分点。
汽车类增速回升较大。1-2月汽车类增长21.4%,高于同期15.6个百分点。
4、分县(市、区)看,各区增速仍然低于各县(市)增速,但差距缩小。从全市11个县(市、区)1-2月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看,六个区的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速为13.7%,比五个县的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速(18.1%)低4.4个百分点。
二、影响消费品市场的主要因素
1、政策效应继续凸现。随着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各项规定进一步贯彻落实,高端消费及集团消费继续回落,占全社会消费总额相当比例的集团消费和公共支出呈下行态势。
2、多种因素抑制居民消费欲望。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需求低迷,增长疲软,下行压力依然很大。在经济增速降低的大势下,居民收入受到影响,抑制居民消费欲望,购买力不足,消费增长缺乏动力。
3、网络购物分流本地购买力。由于网购方便、快捷、价格相对便宜,而且消费者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交易,享受送货上门的服务,网购商品从日常生活用品到家电、家具、装饰装潢材料、电脑、手机、书报杂志等应有尽有,这对传统零售业的冲击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对平顶山市实体店铺中的服装、鞋类行业冲击很大,造成大量网购资金全部流向了外地市场。
4、相关指标下滑明显。1-2月商业增值税增长6%,位于全省第16位;个人消费性贷款余额增长19.2%,位于全省第17位;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增长12.2%,位于全省第12位;车辆购置税增长41.2%,位于全省第12位;分别比同期下滑15、13、7、7个位次。
三、促进消费品市场发展的意见建议
1、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大力发展现代经济,增加就业,缩小分配和收入差距,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从而消除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住房消费等的后顾之忧,让人们“想消费、敢消费”,同时积极培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消费项目,进一步提升居民消费。
2、培育限上企业,拉动全市消费。重点扶持有特色、有品牌、就业收纳能力强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发展成为限额以上企业。同时大力支持现有的民营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引导它们进行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组织创新,全面提高经营水平和竞争能力。
3、引导行业正确定位。政府要引导企业转型,引导企业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在国家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情况下,要引导住宿餐饮等服务型企业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转变经营理念,重新确立市场定位,更多面向大众消费市场。
4、加快电子商务发展。企业在做强传统营销方式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通过业务流程再造,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加强网上营销力度,拓展市场空间。要切实提高宽带网络承载能力与服务水平,加快创新信息服务模式,促进信息产业聚集发展,提高软件业支撑能力,加快发展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