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平顶山市持续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努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明显加快,企业收入快速增长,“三城”建设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稳步推进,工业经济基本保持健康稳步发展态势。但是在企业收入实现较快增长的同时,企业成本也出现快速增长,利润总额大幅下降,企业增收不增利特征明显,给今后工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隐忧。
一、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基本状况
(一)收入保持快速增长。2017年,平顶山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326.5亿元,同比增长16.4%,增速比2016年(增长5.2%)提高11.2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增速(增长9.1%)高7.3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一位,比2016年前移15个位次。2017年,煤炭行业受价格持续上涨影响,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2%,对全市主营业务收入的贡献率达41.3%,拉动全市主营业务收入增长6.8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增长70.3%,拉动全市利润增长9.9个百分点。另外金属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48.8%和16.3%,分别拉动全市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3和2.8个百分点;利润总额分别增长16.3%和8%,分别拉动全市主营业务收入增长0.9和0.3个百分点。
(二)利润出现大幅下降。2017年,在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却出现大幅下降。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24.5亿元,同比下降12.7%,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增长8.5%)低21.2个百分点,全省排名第十七位。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受平高电气百万伏封闭组合电器产量减少,利润大幅下降影响,利润总额下降52.8%,下拉全市增速14.5个百分点;电力行业受煤炭价格上涨,发电企业出现亏损影响,由2016年的盈利1.6亿元转为亏损5.5亿元,下拉全市利润增速5个百分点;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受大部分建材企业因环境治理停产限产影响,利润下降9.5%,下拉全市利润增速1.5个百分点。
(三)近半县(市、区)效益状况不佳。分县(市、区)看,规上工业利润增长情况两极分化严重。卫东区、湛河区、叶县、鲁山县和高新区利润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其中卫东区由2016年的盈利2883万元转为亏损9722万元,湛河区、高新区利润总额比2016年减少超过一半,分别下降92.8%和63.6%。石龙区、舞钢市和新华区利润总额则同比出现大幅提高,分别增长6.1倍、3.4倍和78%。
(四)产业集聚区利润减少明显。分产业集聚区看,全市9个产业集聚区规上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563亿元,增长19.6%,完成利润总额65.6亿元,下降27.4%,下拉全市利润增速17.3个百分点。其中高新产业集聚区、尼龙新材料产业集聚区、鲁山县产业集聚区利润总额下降幅度超过40%。
二、影响企业利润增长的主要问题
(一)成本增速快于收入增速,企业利润率出现下降。2017年,受能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影响,一方面煤炭钢铁等能源、原材料生产企业利润出现大幅上涨,另一方面也导致能源、原材料需求企业制造成本快速增加。2017年,平顶山市规上工业企业投入主营业务成本2030亿元,同比增长17.7%,增速比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快1.3个百分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87.3%,比重比2016年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能源原材料工业主营业务成本增长22.2%,比主营业务收入增速低0.1个百分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下降0.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增长15.5%;扣除能源原材料工业后,其他行业主营业务成本增长10.3%,比主营业务收入增速快3.3个百分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上升2.6个百分点,利润下降37.5%。成本增幅快于收入增速,成本占收入的比重出现上升是导致企业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
(二)营业外收入增速回落,营业外支出大幅上涨,企业增收渠道收窄。2017年,平顶山市规上工业企业共获得营业外收入5.6亿元,同比增长7%,增速比2016年(增长17.8%)回落10.8个百分点;其中获得政府补助1.3亿元,同比下降37.3%,增速比2016年(增长26.1%)回落63.4个百分点。而营业外支出达2亿元,增长14.2%,增速比2016年(增长5.6%)提高8.6个百分点。营业外收入增速回落和营业外支出大幅上涨导致企业增收渠道收窄,企业开源节流工作尚待进一步提高。
(三)资产减值损失严重,投资收益出现减少。2017年,平顶山规上工业资产减值损失高达5.6亿元,比2016年增加5.4亿元,增长38.9倍。其中平顶山易成新材料有限公司资产减值损失达2.4亿元,平高集团有限公司近1亿元,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0.7亿元,河南神马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0.5亿元。在资产减值损失严重的同时,企业投资收益也出现大幅减少。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资收益5亿元,比2016年减少15.8亿元,下降75.9%。其中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实现投资收益3.5亿元,比2016年减少13.1亿元;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实现投资收益0.2亿元,比2016年减少3.1亿元。
(四)部分重点企业利润大幅下滑,对全市影响较大。2017年,受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成本上升及大气污染防治停限产等因素影响,部分企业利润出现大幅下滑。其中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河南平芝高压开关有限公司、叶县澳大工业有限公司、平顶山中选自控系统有限公司、河南有色汇源铝业有限公司、河南伊利乳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利润总额下降幅度超过50%。
(五)亏损企业亏损额进一步扩大。2017年,平顶山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63家出现亏损,虽然比2016年减少18家,但亏损面依然达到8.7%,比全省平均水平(4.7%)高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共计亏损15.2亿元,增长34.5%,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下降17.6%)高52.1个百分点。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等行业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均超过1倍。
三、扭转企业增收不增利局面的对策建议
(一)借力“一带一路”,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随着国内各成本要素的不断上涨以及国内市场的逐渐饱和,企业利润增长变得越来越困难。企业要抓住“一带一路”机遇,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特别是电气机械、设备制造等技术成熟、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企业,要不余遗力积极推进海外市场的开发,政府也要下大力气扶持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立足全球市场,在国际分工中具有影响力的顶级企业。
(二)专注主业,挖潜降耗,不断提高效率,增加盈利。随着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企业目前普遍面临成本增加,盈利空间下降等困难,市场或将面临新一轮“洗牌”。面对当前日趋激烈的优胜劣汰竞争格局,企业要更多地关注主业,避免多头出击,摊饼式扩张,集中精力在练好内功上多下功夫。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不断武装自己,千方百计挖潜降耗,增加产品竞争力,增加盈利。
(三)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持续推动过剩产能化解,保持工业品价格稳定,为增收创造有利条件。从长远看,成本要素的上涨将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企业追逐利益最大化,就要不断推陈出新,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开拓新领域,满足新的市场需求。政府要加快推进“三城”建设,大力推进尼龙产业链、不锈钢产业链向下游延伸,持续推动煤炭、钢铁领域过剩产能化解,保持工业品价格持续稳定,为企业增收创造有利条件。
2017年,平顶山市规模以上工业虽然实现收入较快增长,但是受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和大气污染防治停限产影响,企业利润出现大幅下降,部分企业亏损严重,若不及时有效扭转这种增收不增利现象,将对企业今后进一步扩大生产的积极性造成负面影响,亏损严重企业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政府有关部门还需高度关注企业利润下降和亏损状况,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加大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企业扩大生产、增加盈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