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月平顶山市349家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3.94亿元,同比增长8.8%。从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来看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一季度稳中有进,开局良好。
一、规上服务业企业单位行业分布情况
1-3月,平顶山市规上服务业涉及10个门类、28个行业大类,单位数最多的行业是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共有74家单位,占全部行业的21.2%;单位数最少的行业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以及卫生和社会工作,均为14家单位,占全部行业的4.0%。10个行业门类单位数情况具体分布如下图:
二、行业发展不均衡,十大板块九升一降
分行业门类来看,全市服务业各大板块营业收入增速大多保持升势,只有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同比下降,降幅为4.9%,增幅前三位的是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速为38.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速为32.0%,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速为22.2%。
(一)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收增幅持续上升。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74家,1-3月实现营业收入7.23亿元,占全市服务业营业收入总量30.2%,同比增长3.78%。在全部单位中有24家企业收入同比下降,下降最多为80.6%;有42家单位同比增速保持升势。从规模上看,1-3月全市营业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有15家。
(二)信息传输服务业营收和利润双升。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3月实现营业收入7.60亿元,占全市服务业营业收入总量的31.7%,增速同比增长5.7%;营业收入达到1亿以上单位有2家。该行业全市利润最大,1-3月实现营业利润2.26亿元,占全市营业利润总额60.8%,增速同比增长14.1%。分重点企业看,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平顶山分公司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平顶山市分公司分别完成收入4.69亿元和1.85亿元,位列全市营收前两位,增速分别为5.2%和11.9%。正是由于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两家单位营业收入增幅较大,从而影响到了全市服务业发展走势。近期以移动、联通和电信为代表的信息传输业一直以来保持着较高速发展,总量和增幅较往期都有一定程度的上升。
(三)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处于亏损态势。1-3月全市45家规上物业管理、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0.66亿元,同比增长6.5%。营业利润为-0.03亿元,从业人员5041人,应付职工薪酬0.32亿元,同比上升6.7%。行业发展目前处于亏损状态。
(四)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利润增幅明显。1-3月全市37家规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4亿元,同比增长32.0%;营业利润0.12亿元,同比增长33.3%;安排就业人员5283人;应付职工薪酬0.42亿元,同比增长31.3%。在旅游业需求市场回暖、租赁升温影响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对服务业的驱动作用日益增强。
(五)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收入高速增长。1-3月全市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单位67家,从业人员数3107人。实现营业收入1.24亿元,同比增长18.1%,增速高于全市增速9.28个百分点。
(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服务业营收增速下降,营业利润上升。以景区管理旅游业为主体的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是十个行业门类中唯一营收负增长行业,该行业规上单位共有企业14家,1-3月实现营业收入1.55亿元,同比降幅4.9%,实现营业利润0.64亿元,同比增长33.3%。
(七)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发展较快。1-3月规模以上居民服务业、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0.54亿元,同比增长38.5%。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受汽修装潢、家政服务业等业务大幅提高的影响;二是4家新入库单位的净增量拉动;该行业从业人员1469人,应付职工薪酬0.10亿元,同比增长66.7%。
(八)教育行业发展势头略有好转。民营教育机构匮乏一直是平顶山教育发展中薄弱环节。目前我市有规模以上民营教育企业26家,1-3月实现营业收入0.76亿元,同比增长20.73%;行业从业人员2789人,应付职工薪酬0.26亿元,同比下降21.2%。
(九)卫生和社会工作。1-3月卫生和社会工作14家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0.92亿元,同比增长17.9%;营业利润0.06亿元,同比降幅40.0%。从业人员1600人,应付职工薪酬0.24亿元,同比降幅4.0%。
(十)文化、体育和娱乐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日益增长,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已逐渐成为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3月全市30家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0亿元,同比增长22.2%;实现营业利润0.03亿元,同比下降50%;行业从业人员数8562人,应付职工薪酬0.42亿元,同比下降26.3%。
三、平顶山市服务业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
(一)结构性矛盾突出,传统服务业占主导。近年来虽然平顶山市服务业内部结构有所改善,新兴产业有一定的升级趋向,但还没有成为产业增长的主体,结构性矛盾突出,行业失衡情况明显。归结全市349家规上服务业企业的运作模式,电信通讯业、道路运输业、仓储业、商务服务业仍占行业主导地位,是带动服务业增长的主要力量。1-3月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7.23亿元,一个行业占全市总量的30.2%,同比增长3.7%,低于全市增幅5.1个百分点,服务业传统行业发展后劲不足。而信息技术服务、信息咨询、文化产业、现代物流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新兴服务业企业数量不多,规模偏小,所创造的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偏低,很难带动全市现代服务业的创新发展。
(二)企业规模整体偏小,缺乏竞争力。企业规模偏小、市场竞争力弱是全市服务业发展中较突出问题之一。究其原因,平顶山市服务业发展仍徘徊于初级阶段,民营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多是中小企业,还处于规模培育成长期,基本没有形成产业化、集群化服务业体系。1-3月全市年营业收入小于100万元的规上企业就有136家(包括退库单位),占企业总量的39.0%,部分企业甚至月收入只有几万元,扣除必要的运营成本、费用,这样的经营现状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转都比较困难。小规模企业由于流动资金相对紧缺,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弱,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冲击,导致企业品质不高,生存周期短,难以发展壮大,更难以形成产业化,增大了全市服务业不稳定因素,不利于服务业整体发展。
四、促进平顶山市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政府层面要把《平顶山市服务业发展三年发展行动计划(2016--2018)》切实落到实处,各县(市、区)及相关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为企业发展创造优良环境。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少说多做。同时要保持政策连续性,切忌朝令夕改,换个领导变个样。要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市场主体创造力,力促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三新”经济蓬勃发展,尽快形成平顶山市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支撑点和新亮点。
全市各级政府及主体责任部门要抓好抓实规模以上服务业新增单位入库工作,特别是营利性服务业单位入库。政策扶持,积极培育。尤其是要加大培育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现代服务业的力度。
主管部门要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企业,提高企业品质。平顶山市的营业收入户均值为全省倒数,说明当地的企业没有优势。突出发展重点,积极培育服务业领军企业,对服务业各行业中已有一定规模或有发展潜力、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的企业,积极扶持,推进企业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发展,从而带动全市服务业各行业全面发展,切实把服务业打造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