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平顶山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引领平顶山转型升级,努力推动经济综合实力重返全省第一方阵,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效益状况不断好转,工业运行质量稳步提升。
一、工业经济效益基本情况
上半年,平顶山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65.3亿元,同比增长23.8%,增速较上月提高0.6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9.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4.1个百分点,自去年底以来已连续6个月在全省排名第1位;实现利润总额46.0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较上月提高7.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4.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在全省排名第8位,比上月前移7位。分三大门类看,上半年,全市采矿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79.0亿元,增长59.8%,实现利润11.7亿元,下降4.5%;制造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94.9亿元,增长16.5%,实现利润35.7亿元,增长10.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1.4亿元,增长28.4%,亏损1.4亿元,减亏1.0亿元。
分轻重工业看,上半年,全市轻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67.0亿元,增长9.7%,实现利润8.2亿元,增长7.7%;重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798.3亿元,增长27.2%,实现利润37.8亿元,增长8.8%。
分所有制看,上半年,全市公有制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72.3亿元,增长27.6%,实现利润12.6亿元,下降17.0%;非公有制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93.0亿元,增长20.3%,实现利润33.4亿元,增长22.9%。
分企业规模看,上半年,全市大型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83.5亿元,增长29.3%,实现利润12.8亿元,下降1.2%;中型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58.4亿元,增长22.7%,实现利润9.1亿元,增长11.8%;小微型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323.4亿元,增长18.6%,实现利润24.1亿元,增长13.3%。
二、工业经济效益主要特点
(一)过半行业利润保持增长
上半年,平顶山市38个工业大类行业中,15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3个行业由同期亏损转为盈利,1个行业亏损额同比减少。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是支撑全市利润增长的前三大重要行业,此三行业实现利润15.4亿元,拉动全市利润增长21.5个百分点;纺织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和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扭亏增盈0.4亿元、0.3亿元和0.1亿元,合计拉动全市利润增长1.9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亏损额同比减少0.9亿元,拉动全市利润增长2.2个百分点。
(二)五大支柱产业两极分化
上半年,平顶山市五大传统支柱产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91.9亿元,同比增长31.8%,实现利润总额26.2亿元,同比增长33.0%。其中,能源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58.1亿元,同比增长49.1%,实现利润总额8.7亿元,同比下降1.7%;化学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30.2亿元,同比增长25.6%,实现利润总额9.0亿元,同比增长148.8%;冶金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5.2亿元,同比增长36.2%,实现利润总额2.3亿元,同比增长212.3%;建材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3.8亿元,同比增长9.6%,实现利润总额5.8亿元,同比下降3.5%;轻纺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4.7亿元,同比下降5.2%,实现利润总额0.4亿元,同比下降24.5%。
(三)资产周转速度加快,负债率下降
上半年,平顶山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计2615.1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应收账款239.1亿元,同比下降11.2%。6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周转天数481.9天,同比减少81.3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43.9天,同比减少14.9天。资产周转速度的加快带来了资产利润率的上升和资产负债率的下降。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利润率达到3.56%,同比提高0.09个百分点;6月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58.5%,同比减少0.2个百分点。
(四)新增企业拉动明显
2017年6月份以来,平顶山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9家,上半年,69家新增企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4.4亿元,同比增长221.1%,贡献率为9.1%,拉动全市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2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1亿元,同比增长156.1%,贡献率为17.3%,拉动全市利润增长1.5个百分点。其中,新建入库企业23家,上半年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5亿元,贡献率为4.4%,拉动全市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0.3亿元,贡献率为8.8%,拉动全市利润增长0.8个百分点。
(五)产业集聚区贡献突出
上半年,平顶山市9个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661.3亿元,增长29.9%,增速较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22.7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1个百分点,对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贡献率为82.0%,拉动全市主营业收入增长19.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27.9亿元,增长20.3%,增速较上月提高14.1个百分点,去年同期提高33.6个百分点,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1.7个百分点,对全市利润贡献率为129.1%,拉动全市利润增长11.1个百分点,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效益发展贡献突出。
三、工业经济效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利润增速波动较大,稳定性不强
上半年,虽然平顶山市工业利润增速较上月有所回升,一方面是有经济向好因素的影响,但更大的一方面却是受投资收益和其他收益等非主营活动增加对利润增长的影响,而这种增长因素不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再加上目前全市工业利润仍然主要依靠传统产业带动,传统行业易受价格、市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带有不均衡、不稳定和不可持续性。此外,从历史上看,与生产和收入相比,利润增长往往呈现较大波动性。
(二)成本费用增加,三项费用上升,利润率下降
上半年,平顶山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入主营业务成本850.7亿元,同比增长26.1%,增速比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2.3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88.1元,同比增加1.6元;单位成本费用94.9元,同比增加0.6元。企业销售费用17.5亿元,上升7.5%;管理费用25.0亿元,上升4.8%;财务费用22.7亿元,上升11.5%。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4.8%,比去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6个百分点。
(三)县(市、区)发展不均衡,效益状况差异大
上半年,平顶山市11个县(市、区)中,有9个县(市、区)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出现增长,其中高新区、石龙区、舞钢市、宝丰县、叶县、鲁山县、新华区和郏县分别增长75.9%、40.7%、31.7%、29.9%、26.4%、17.6%、15.4%和15.0%,均实现两位数高速增长;卫东区增长5.3%;而新城区和湛河区则分别下降10.6%和1.9%。从盈利情况看,湛河区和新城区盈利状况较差,湛河区由去年同期的盈利转为本期的亏损,盈转亏6.5亿元,新城区则出现了增亏现象,增亏0.1亿元;新华区和石龙区利润分别下降22.9%和18.1%;高新区、鲁山县、舞钢市、叶县、宝丰县和郏县利润实现增长,增速分别为169.6%、146.4%、134.0%、58.4%、17.4%和9.7%,效益状况较好。
上半年,平顶山市主营业务收入稳步增长,多数行业利润保持增长,企业资产周转速度加快,负债率下降,全市工业经济效益总体保持稳定增长,但也出现了成本费用增加,三项费用上升和县(市、区)区间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并且受各种因素影响,利润增速波动变化较大,稳定性不强,工业发展“提速、提质”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因此,各经济主管部门还要坚持做好企业服务工作,促使企业增利提效,进一步推动全市工业经济效益水平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