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严重洪涝灾害、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对平顶山市市经济带来了较大冲击,全市经济运行遇到严峻挑战与考验,1-9月主要指标增速出现不同程度回落。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逐渐正常化,平顶山经济发展呈现稳步恢复、稳中向好态势。
一、服务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根据核算结果,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984.2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6.55亿元,同比增长6.6%;第二产业增加值919.68亿元,增长4.9%;第三产业增加值908.06亿元,同比增长9.5%。前三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5.8%。
(一)交通邮电业指标稳中略降。该行业中核算地区季度增加值数据取自客货运周转量增速,邮电行业用业务总量增速。1-9月全市交通行业完成客货运周转量200.17亿元公里,同比增长51.0%;完成邮政业务总量9.66亿元,同比增长28.8%;完成电信业务总量31.00亿元,同比增长28.9%。
(二)消费市场进一步得到提速。1-9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8.61亿元,同比增长13.3%,增速高于全省(11.1%)2.2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前移11位。
(三)房地产市场呈现低位平稳运行态势。1-9月全市房地产开发市场呈现投资销售平稳增长、新开工面积降幅收窄的态势。目前平顶山在库有房地产开发资质的企业已有531家,新入库房地产企业19家,入库房地产项目36个,完成投资127.63亿元,同比增长23.9%,商品房销售面积305.4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2%。
(四)金融存贷较快增长。截止9月底,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708.38亿元,比年初增加365.74亿元,总量居全省第10位。存款余额同比增长8.97%,高于全省0.23个百分点;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656.36亿元,比年初增加309.91亿元,总量居全省第3位。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5.51%,高于全省3.85个百分点。
(五)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增速持续下滑。新的核算制度主要采用了4个行业门类组成的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及互联网和软件业、其他运输业3个指标各自同比增速参与核算季度增加值。由于新冠疫情及水灾等多种因素影响,平顶山市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2-9月(1月免报)分别为40.3%、30.6%、27.8%、23.1%、19.4%、15.4%、9.1%和7.6%,呈一路下滑态势,整体上虽与全省运行趋势一致,但平顶山下滑的幅度比较大(见下图表1)。

(六)四大行业工资总额增速稳步增长。新核算制度用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工资总额增速、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工资总额增速、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工资总额增速和房地产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增速来核算地区生产总值。随着全市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就业岗位基本稳定,为职工收入的稳定增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9月,该4项指标增速分别10.3%、16.2%、21.5%和11.6%,居于全省中游水平。
三、服务业运行中存在问题
(一)市场主体培育发展缓慢,缺少新增支撑。截止今年1-9月平顶山市全部在库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单位172家,其中直管县汝州市49家,占全市的28.5%,平顶山11个县市区占比71.5%。横向看与我们市情市况差不多的许昌、商丘、驻马店等相比,营利性服务业数量差距更大。1-9月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新增单位只有7家,而退库11家,入不敷出。目前存量单位带动已出现乏力态势,发展后劲明显不足,缺乏新增因素支撑,再加上去年后期疫情恢复基数逐步走高,致使我市营利性服务业增速呈现一路走低的趋势。
(二)现代服务业数量缺少,规模不大,结构不优。平顶山市在库服务业大多数以传统为主,创新不足。而发展前景广阔、科技含量高、质量效益好的现代服务业企业较少,以“互联网+”为依托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为特质的“三新服务业”少之又少。截止9月底,全市共有涉及互联网经济的规上单位10家,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只有2.84亿元,占全部服务业单位收入的2.5%,同比增速为10.6%,低于全省平均增速20.4个百分点。
(三)在库服务业单位品质不高,抗压能力弱。表现在:一是近段以来比如新冠疫情、水灾等一系列不利因素造成全市在库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大面积关停并转,1-9月注销月度退库单位数量多达13家,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单位11家,占全部在库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单位的8.7%。二是诸多因素主要是退库影响,湛河区营利性务业增速由6月的15.1%降至9月的-26.7%;“6.25商丘柘城火灾”后,省级要求各地对娱乐场所进行停业整顿,受此影响以旅游休闲娱乐业行业为主的鲁山县服营利性务业增速出现断崖式的下跌,由6月的47.8%降至9月的-13.0%;叶县持续的强降雨采取的交通管制对经济发展特别是服务业又造成二次伤害,其营利性服务业增速从6月的7.5%降至9月的-12.2%。
四、服务业问题原因分析
一是市情因素。客观上讲,平顶山作为以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以资源和制造业为主,一直以来二产强三产弱,服务业是短板,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单位数量不多,规模较小。符合条件规上服务业单位培育发展缓慢,造成新增入库单位较少,特别是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单位更少,长此以往,旧的动能逐渐衰减,缺少新生力量补充,发展缺乏后劲。
二是结构影响。一方面服务业行业内部发展不均衡。传统行业大而不强,三新服务业少而不优;另一方面是县域间经济发展差异较大。部分县市区主要指标增长缓慢,1-9月分县市区来看,近半数营利性服务业营收增速下滑严重,11个县市区有5个县区营利性服务业增速为负增长,大幅度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存在“拖后腿”现象,影响全市主要指标增速的提升(见下图表2)。

五、发展建议
(一)发挥服务业专班作用。为进一步促进平顶山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加强对全市服务业发展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市政府已调整原平顶山市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并成立文化旅游产业、商贸物流业、健康养老业等十个工作专班。专班要加强对行业、对县区服务业运行进行协调、服务和督导。
(二)做好市场主体培育。进一步督促县市区,建立“小升规”培育库,加大“四上”单位入库力度,补充增量。从中长期发展目标来看,切实把《平顶山市“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抓实抓细,落到实处。
(三)明确责任目标,强化部门督导。制定、落实服务业发展优惠政策,利用目前的“万人助万企”活动,加大帮扶力度。进一步捋顺和完善实行的核算指标部门分解办法,明确责任,服务、督导和帮助具体到县市区及参与企业,消除短板,整体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