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年伊始,平顶山克服新冠疫情等诸多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全市服务业呈现稳步恢复、持续向好的运行态势,从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看,一季度开局良好。
一、服务业运行基本情况
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8.7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21亿元,同比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351.65亿元,同比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323.91亿元,同比增长5.0%,三次产业结构为3.3:50.3:46.4。
(一)交通邮电业走势整体基本平稳。一季度全市完成交通(客货运折合后)客货运周转量46.43亿吨公里,同比下降10.0%,较2月份下降31.5个百分点,环比看回落幅度较大;完成邮政业务总量4.29亿元,同比增长15.4%,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8位;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0.01亿元,同比增长23.1%,低于全省0.9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1位。
(二)消费市场持续回升。今年以来,全市大力开展春节促消费活动,持续增强消费市场政策扶持力度,提振消费信心,扩大社会消费,消费品市场运行良好。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8.10亿元,同比增长7.2%。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25.36亿元,同比增长7.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2.75亿元,增长7.8%,城镇市场主体支撑作用突出,乡村市场增长势头较强,城乡两域呈现均衡发展态势。
(三)房地产市场开局良好。一季度,全市房地产商品房销售面同比增长15.6%,高于全省13.4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4位,从销售上看实现了良好的开局。
(四)财政税收快速增长。收入质量稳步提升。全市财税系统不断挖掘增收潜力,拓宽财税收入渠道,重点税源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7.89亿元,同比增长24.1%。其中税收收入41.29亿元,同比增长32.2%,税收收入占比为71.3%,较全省平均占比高出7.2个百分点,收入质量稳步提升。财政支出运行良好,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08.71亿元,有力保障各项民生和疫情防控、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资金支出,积极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规模以上服务业增势强劲。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62.69亿元,同比增长53.9%,高于全省平均51.4个百分点。其中营利性服务业收入11.11亿元,同比增长20.6%,高于全省平均12.9个百分点。分行业门类看,十大门类“七升三降”,增长较快的两个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增长128.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同比增长31.8%;下降的三个行业分别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速-9.3%)、卫生和社会工作(增速-4.6%)以及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速-4.3%)。
(六)行业工资总额增速全省位次靠前。随着全市经济运行稳步恢复、持续向好,就业岗位需求回升,为职工收入的稳定增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一季度,房地产从业人员工资总额增速(14.2%)、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工资总额增速(23.4%)、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工资总额增速(16.6%)和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工资总额增速(12.3%)分别位居全省第1、第3、第8和第4位。整体增速较高,全省位次比较靠前。
二、服务业运行主要特点
(一)服务业拉动作用明显,部分行业实现较快增长。一季度有力的疫情防控措施和良好的工作成效,使新冠疫情对全市服务业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大多数行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对全市经济增长起到稳定作用。一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为46.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9.9%,拉动GDP增长2.6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和修理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6%,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5.6%,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同比分别增长11.4%和13.2%,邮政业务总量增长15.4%,电信业务总量增长23.1%,其他运输业营业收入增长47.1%。批发业销售额增长8.0%,零售业、餐饮业两个行业虽然同比有所下降,但增速全省领先。
(二)市场活力继续提升,消费升级态势明显。商贸领域制定“1+3”惠企纾困政策体系,实施营商环境整改提升行动,在全省首推“帮办+模板+指导”助企服务模式,助推企业健康发展壮大,市场监督管理局数据显示,3月底全市企业数量突破10万户大关,创下历史新高。消费市场升级态势明显,全市汽车类销售额增长13.9%,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92.5%,可穿戴智能设备增长156.6%,日用品增长41.1%,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39.9%,化妆品类增长27.8%,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26.8%。
(三)互联网货物运输平台企业增势强劲。交通运输行业道路运输的互联网货物运输平台企业增势强劲,一枝独秀,风景独好。一季度5家规模以上货物运输平台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5.41亿元,占58家道路运输行业收入的90.2%,占全部规上服务业收入的40.5%,同比增长329.5%。其中一家企业2021年互联网货物平台收入全国第六,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3.53亿元,增长势头异常火爆。
三、服务业运行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
当前,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全市经济实现平稳增长的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
(一)房地产投资亟待提速。一季度,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1%,是全省5个负增长的省辖市之一,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5.9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13.1%,低于上年同期3.1个百分点。
(二)规模以上服务业单位数量少、规模小。截至今年月底,平顶山市共有在库规模以上其他服务业单位434家,营业收入上亿的仅有7家单位,占全部单位的1.6%,而一季度没有1家新增单位。全市单位数量少、规模小,缺乏新增因素是制约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网络货运平台企业发展迅猛,亟须统筹布局。2021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中57家交通道路运输业收入是33.69亿元,其中有4家网络货运平台企业,收入是20.01亿元,占道路运输行业收入的59.4%。今年一季度5家货物运输平台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5.41亿元,超过了去年全年5.4亿元,占58家道路运输行业收入的90.2%,同比增长329.5%。其中1家企业2021年互联网货物平台收入全国排名第六。这种互联网运输的隔离经济模式打破地域限制,各地司机都可以注册为会员,不同于线下实地的传统运输模式,即便是疫情不断多点爆发,北京上海业务受阻,新疆西藏仍会有货源。而且这种互联网经济模式如果布局合理运筹优化,可能会带来难以预知的蝴蝶效应,业务倍增不是不可能。目前全市有5家这样的企业,模式很好,但可能思路或布局不尽统一,运营效果会差别很明显。1家规模独大,有自己开发的运输平台,一季度收入23.53亿元,另外4家收入仅1.88亿元。目前中国正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主要是涉及第三方物流。建议政府可以出面扶持组建网络货运联盟,使企业不再花费时间和精力研发自己的运输平台,改为集中统一用自己本地企业研发的运输平台,形成自己的品牌,推广自己的品牌,加大注册会员,提升在这个行业的市场占有率,做大做强互联网运输平台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