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平顶山市消费品市场延续2011年基本发展态势,继续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态势,市场流通规模进一步扩大,运行情况整体好于上年同期,开局较好。
1-2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79亿元,增长15.8%,增幅高于上年同期1个百分点,与全省持平,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总量和增幅均居全省第十一位,总量位次与上年同期持平,增幅位次比上年同期前移六位。其中,1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43亿元,增长15.3%;2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36亿元,增长16.4%。
一、前两个月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节日消费繁荣
一、二月份集中了元旦、春节、元宵节、情人节等多个中外节日,各节假日为人们提供了开心购物、放松身心的大好机会,各贸易餐饮企业紧紧抓住节日销售的有利时机,以文化、情感、服务促销,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营销活动,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吃、穿、用类商品销售增长较快,保值类和消费结构升级类商品需求增加。节日商品市场消费呈现品牌、时尚、个性化特点。
据对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单位)销售类值统计,1-2月全市食品类实现零售额35326万元,同比增长12.3%,其中,饮料类增长24.7%,烟酒类增长35.0%;服装类实现零售额17725万元,同比增长23.3%;金银珠宝类实现零售额3781万元,同比增长31.7%;化妆品类实现零售额2659万元,同比增长27.9%;日用品类实现零售额9433万元,同比增长31.9%。
(二)文化、旅游消费成热门
传统的购物、聚餐等消费方式外,百姓的文化消费也多了起来,健身、锻炼、喝茶、旅游等健康、休闲消费大行其道。逛庙会、民俗展、读书、观影等文化消费成为百姓过年的热门选择。滑雪、泡温泉也受到居民青睐,一些温泉客房入住率居高不下,不少滑雪景区也游客爆满。1-2月,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实现零售额538万元,增长79.5%;书报杂志类实现零售额850万元,增长18.3%;1-2月,全市共接待游客189.9万人,增长59.5%,旅游总收入10.46亿元,增长77.7%。
(三)受政策调控和国家促消费政策退出影响,家电、汽车类商品销售大幅回落
截止2011年底,河南省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全部如期结束,再加上国家对公务用车限购力度加大、成品油油价上调,直接影响全市家电、汽车、类商品销售增长。1-2月,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单位)家电类实现零售14891万元,增长0.2%,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9.2个百分点;汽车类实现零售57761万元,增长19.7%,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7.1个百分点。
二、支撑因素分析
近年来,平顶山市把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实施了一系列有利于扩大消费的惠民政策,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稳步增长,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有所减轻,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消费品市场的稳步增长。
(一)中央、省和市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扩大消费
一是千方百计减免税赋,惠农、扶农、富农力度持续加大,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合理调节收入分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三是财政支出更多地投向社会保障、社会公益事业、转移支付等,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政策引导日益朝着更加有利于消费增长的方向发展,扩大消费的宏观环境日益趋好。
(二)财政收入状况继续保持较好发展势头,城乡居民购买力进一步增强
1-2月份,全市实现一般预算收入19.18亿元,同比增长23.5%,居全省第三位。2011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48元,增长13.2%;农民人均纯收入6578元,增长19.5%。全市财政收入及居民收入的稳步提高,使城乡居民购买力进一步释放。
(三)市场体系建设更趋完善,拉动消费增长
近年来,平顶山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不断增加,连锁店等新的经营业态快速发展,这些经营规范、环境良好的消费场所的快速发展为消费品市场注入了活力。在农村市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的稳步推进,农村消费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农民消费潜力得到释放,消费水平和消费能力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消费升级转型不断推进,有效地拉动了农村消费的增长。
三、消费品市场存在的不足
全面观察1-2月份平顶山市消费品市场走势,虽不乏亮点闪现,但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首先是城乡市场发展不平衡,农村消费品市场整顿力度仍需加强;部分城镇居民对预期收入增长信心不足,农民剩余劳动力难消化,收入差距继续扩大,消费倾向有所下降。二是启动农村市场难度较大。平顶山市农业生产在相当程度上仍受制于自然条件,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基础仍不稳固;农村商业服务体系不健全,市场网点布局不够合理,基础设施落后等,将长期制约农村消费市场的提质扩容。三是旅游对消费的拉动效应不足。全市旅游业发展相对较慢,旅游经济对全市零售市场的拉动效应较弱等问题仍然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消费品零售市场的发展。四是市场秩序、消费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尽管近几年各级政府不断清理消费环节上的不合理政策,一些抑制消费发展的政策依然存在。如汽车使用费用过高,商品房价格因各种税费居高不下,一般老百姓难以承受,抑制了消费者的消费热情,阻碍了新消费热点的形成。部分产品质量低下,虚假广告等非诚信现象仍然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突出,售后服务不到位等,都影响居民消费信心和居民购买力的顺利实现。
四、发展消费市场还需夯实基础
(一)夯实农村消费市场基础
平顶山虽然是新兴工业大市,但农业人口仍占全市总人口较大比例,农村居民消费能力的挖掘与释放,将对消费品市场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大对农村道路、通信、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等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的投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以小城镇建设为依托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点带面全面活跃农村消费市场。
(二)加快城市消费市场现代化步伐
多方引进市外先进流通企业,鼓励各种业态共同发展是现阶段地市级城市消费市场发展的普遍经验。优质流通企业的进驻对提升城市商业现代化水平,对整个零售市场的发展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同时,要发展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专卖店、仓储商场、购物中心等多种新型业态,以提高流通业活力,满足居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
(三)培育和扩大新型消费领域,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当前,政府应对新型消费领域的发展继续给予高度关注和政策支持:一要尽快制定和完善新型消费领域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政策;二要加快消费信贷改革步伐,为消费者提供多样化消费信贷支持;三要加强对新型消费领域的市场监测和分析,合理引导市场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