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平顶山市统计局门户网站!现在是
| 繁体 | 网站已支持IPv6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统计视点
一季度全市消费品市场平稳运行
文章添加时间: 2017-09-14     文章点击数:

2012年,平顶山市消费品市场延续2011年的基本发展态势,继续保持较为平稳的增长态势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3亿元,增长15.8%,总量居全省第11位,增幅居全省第10位,总量位次与上年同期持平,增幅位次比上年同期前移5位。其中,1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4亿元,增长15.3%2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4亿元,增长16.4%3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5亿元,增长15.8%

一、全市消费品市场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消费需求稳步扩大,消费增速趋缓
    一季度,在市场开拓,结构优化,消费升级等多重因素带动下,全市消费需求稳步扩大,但受国内宏观经济调控、有效需求减弱等因素影响,消费增速趋缓,趋势与全国、全省基本一致。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6.4亿元,同比增长15.8%,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和上年全年分别回落0.6个百分点和1.6个百分点,回落幅度低于全国和全省。

1季度全国、全省、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较
               

 

20121季度总量(亿元)

20121季度增幅(%

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百分点(个)

增幅比2011年回落百分点(个)

   

49318.8

14.8

1.5

2.3

   

2633.7

16.1

1.1

2.0

平顶山市

120.3

15.8

0.6

1.6

(二)城镇市场占据主导,乡村市场稳步发展
    近年来全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消费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市场稳步增长,占据全市消费品零售市场主导地位;同时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措施稳步实施,农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农村消费结构转型升级速度加快,购买力不断提升,乡村与城镇零售额增速差距进一步缩小。一季度,全市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06.4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8.4% ,同比增长15.9%;全市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3.9亿元,同比增长15.3%。乡村与城镇零售额增速差距由上年同期的1.3个百分点缩小为今年的0.6个百分点。
  
(三)
批发零售业仍是消费市场主导力量
   
批发零售业作为传统服务业,其经营规模日益壮大,已成为商品门类齐全,组织化程度较高,经营渠道畅通的行业,在流通领域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受居民消费需求、社会投资需求的持续驱动,批发零售业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最大。一季度,全市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01.4亿元,同比增长16.0%,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4.3%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4个百分点,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84.8%
  
(四)
消费市场热点纷呈,消费结构升级明显

近年来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消费需求由生存型向发展、享受型转变,更加注重商品的品牌、个性和品质,更加注重舒适、健康和环保消费。消费观念的改变,加速了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新年首季,消费市场热点纷呈,消费结构升级明显。
   
1、吃、穿、用类商品呈刚性增长
   
受春节假日因素影响和价格上涨拉动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吃、穿、用类商品销售持续较快增长据对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单位)销售类值统计,一季度全市食品类实现零售额51830万元,同比增长20.4%,其中,饮料类增长27.8%,烟酒类增长26.9%;服装类实现零售额26198万元,同比增长21.9%;日用品类实现零售额13887万元,同比增长32.1%。
    2、奢侈品和消费结构升级类商品需求增加

    据对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单位)销售类值统计,一季度全市金银珠宝类实现零售额5541万元,同比增长22.9%;化妆品类实现零售额3781万元,同比增长26.9%;家具类实现零售额9994万元,同比增长27.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实现零售额5599万元,同比增长54.1%。

3药品、保健品销售明显增加
   
随着城乡医疗改革及居民对自身健康状况重视程度的提高,药品、保健品销量攀升。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单位)中西药品类实现零售额39073万元,同比增长31.9%,其中西药类实现零售额22514万元元,同比增长53.6%;中草药及中成药实现零售额15249亿元,同比增长17.4%

4石油及制品类消费需求旺盛
    受成品油价格上调、南水北调工程施工等因素影响,特别是家用汽车拥有量增加、新城区办公单位增加、汽油价格上涨的影响,石油及制品类消费需求旺盛,增长较快。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单位)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达到65319元,同比增长62.8%,拉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增长8.9个百分点。

5、文化、旅游消费受热宠
   
在商品消费之外,百姓的文化消费也多了起来。逛庙会、民俗展、读书、观影等文化消费成为百姓过年的热门选择。滑雪、郊游、泡温泉也受到居民青睐,一些温泉客房入住率居高不下,不少滑雪景区也游客爆满。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实现零售额782万元,同比增长74.4%;书报杂志类实现零售额2034万元,增长22.7%1-3月,全市共接待游客238.9万人,增长43.9%,实现旅游总收入12.2亿元,增长60.7%

二、全市消费品市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受政策调控和国家促消费政策退出影响,家电、汽车类商品销售增速回落幅度较大
    汽车下乡、汽车以旧换新、汽车购置税优惠、家电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促销费政策退出,再加上国家对公务用车限购力度加大、成品油油价上调,直接影响我市家电、汽车类商品销售增长。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单位)家电类实现零售额21010万元,下降14.0%,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67.5个百分点;汽车类实现零售额87413万元,增长15.1%,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2.8个百分点。
    
(二)龙头企业缺乏,限上单位增长乏力,影响全市消费增长
   
平顶山市零售、住宿、餐饮单位虽然数量多,但是规模小,缺乏有规模效应、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2011年底,全市限额以上零售、住宿、餐饮法人单位共有468家,达到国家重点单位标准的仅有17家,占到限额以上零售、住宿、餐饮单位的3.6%。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单位实现零售额40.3亿元,增长23.2%,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33.5%。其中,限额以上零售、住宿、餐饮单位实现零售额29.8亿元,占到了限上单位零售额的74.1%,仅增长16.9%,增幅低于全部限上单位6.3个百分点,低于上年同期8.3个百分点。

(三)乡村市场规模小,对全市消费品市场贡献不足
   
目前,全市农民收入亦然偏低,仅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35.8%,乡村购买力较低;而乡村消费网点分布零散、规模小、档次低,商品种类少,只能满足最基本的生活消费需求,乡村消费被大规模分流向城镇。从而导致乡村市场消费规模小,对全市消费品市场贡献不足。一季度,全市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106.4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8.4%,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个百分点,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8.8%乡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13.9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6%,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个百分点,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仅为11.2%
   
(四)相关指标对全市消费总量和增速进入全省前列的支撑力度不够
   
贸易业主要数据评审用相关指标偏低,全省总赋值排序靠后。其中:一季度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增长21.4%,居全省第12位;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国税收入下降77.7%,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地税收入增长2.7%有证工商个体户数增长7.8%全市限额以下及个体零售额占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三分之二,但因这些主要指标的不支撑,致使全市限额以下及个体数据较低,从而影响全市零售总额在全省的位次。

    进一步促进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商贸流通业改造提升,完善现代流通体系
   
要加快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形成便捷高效的流通网络,方便居民消费。根据市场发展特点制定商贸流通网点布局规划,大力发展连锁企业。整合资源,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积极培育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引导商贸流通企业准确把握、科学定位现代商企运营新模式、新理念,努力繁荣市场,扩大销售,提高效益。
   
(二)
积极培育消费热点,加快消费结构升级
   
经济发展依靠消费热点带动。在关注住房、教育、汽车、文化和娱乐等消费热点的同时,倡导绿色消费,如环保、节能型商品,以进一步拓宽消费市场。在旅游、健身、休闲娱乐等方面要引导科学消费,加大消费升级;要加强与旅游、会展、节庆活动的融合,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集聚效应,打造大型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平台,使文化消费成为拉动消费需求增长的“热点领域”。
   (三)大力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农村消费
    要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道路和交通等农民生活经营环境,更大地释放农村消费市场潜能;要进一步加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农村销售网络建设,建立和完善农产品销售中介组织,大力开拓农产品市场,进一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村消费市场的繁荣。
   
(四)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购买力
    目前住房、医疗等费用上涨速度之快,已经超过许多家庭的收入增长速度,特别是近年由于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导致人们谨慎消费,也成为预防性储蓄存款的最大诱因。进一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居民购买力,才能进一步推动消费品市场持续较快增长。
  
(五)完善各项社会保障体系,
扩大即期消费需求
    建立健全养老、医疗、教育和住房等社会保障体系,重视低收入群体生活,提高中低收入居民的消费能力,减轻居民预期支出压力,消除广大居民后顾之忧,增强消费信心,激发居民的消费热情和欲望,释放潜在购买力,扩大即期消费需求。
    (六)切实保障市场平稳运行
    要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把握好价格调控力度和价格政策出台时机,继续做好粮油肉等商品价格的调控,稳步推进产品价格改革;保障市场供应,特别要保障粮油、肉禽蛋、日用品、成品油和农业生产资料等重要商品的供应。

 

 

 

[打印本页] [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