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的人口抽样调查工作有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首次使用PDA设备入户采集数据,有效缩短了调查表的录入、上报时间,也大大减轻了基层工作的业务量。但同时这种调查模式对于我们的业务技术要求、“两员”的抽调、软硬件设备、信息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怎样利用好进步、创新的信息技术,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口抽样调查质量的高低和工作的成败。现结合基层实际工作实践,总结PDA在人口抽样调查中的应用。
一、应用PDA技术在调查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工作流程
PDA在人口调查数据采集中分为摸底阶段和调查阶段两个环节。
1、摸底阶段:对小区内所有住房单元及居住在每个住房单元上的住户进行编号,PDA中的户编号由录入程序自动生成。调查员参考《调查小区图》入户摸清本调查小区每个住房单元内的人口居住情况,并将了解到的住户基本信息通过PDA中的摸底程序录入到PDA中。对于有人居住的住房单元,调查员持PDA入户,首先出示证件说明来意,通过与被访者的访谈,鉴别是否在调查范围内。如果在调查范围内向住户发放《致住户的一封信》,询问住户希望选择的登记方式并将相关信息记录在PDA上。对于无人居住的住房单元,经反复核实确认无人居住也无户口寄挂在上面的,在PDA上标注为空户,但仍需填写本户地址。
2、调查阶段:对于摸底阶段选择PDA调查的住户,接下来调查员在PDA中的电子调查问卷上填写调查对象的信息,并进行及时审核,及时纠正错误。然后利用网络将调查问卷无线传输到数据库。数据处理中心从系统网络上可以查到所有调查员应用PDA终端访问的信息,以便及时了解调查员的工作情况。在调查进行中,数据处理中心还可以随时将新指令在后台推送,下达到工作在一线的调查员,保证工作高效实施。
二、使用PDA采集数据的优势
利用PDA进行调查的主要优势是用更短的时间和更少的成本获得更好质量的信息。
1、节约时间成本。
取代纸质报表,携带方便,也使得人口抽样调查低碳环保。以往的人口抽样调查,总是成车的报表运送、分发、填报、回收、录入、打包,一派繁忙景象。而引入手持电子终端设备(PDA)这一新式的调查工具后,大大减少了人口调查员的随身负担,也不用再去整理堆积如山的调查表了。PDA终端调查减少了传统调查中很多必不可少的环节,如调查表的印刷与运输,调查表的回收、改错等等,可以大大缩短登记周期,同时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采用PDA调查方式,调查表设计和编辑过程方便快捷,省掉了相关文件的印刷与运输环节;PDA调查的调查表收集、整理全部由PDA和计算机自动完成,省掉了调查表的回收、录入等环节;PDA调查的调查表设计包含丰富的逻辑控制公式,可以避免调查时的逻辑错误,省掉了繁琐的改错环节。集数据录入、审核、查询功能于一体,有效减少差错,提高工作效率。
2、提高调查质量。
数据上报简单、快捷,便于掌握工作进度。通过数据采集系统的上报功能,实现即录即报,各级抽样调查机构可以随时掌握工作进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数据上报流程更明晰,数据信息可直接通过PDA一次性上报,数据上报流程更明晰,操作更简单,而且数据直接上传到国家统计局数据平台,减少了很多中间环节。告别了人脑电脑二次审核改错,效率更高。原来的抽样调查,都要事先将纸质普查表上项目繁多的信息采集、填写、人工初审完,再待收回纸质普查表后将信息录入到电脑上,进行系统二次审核、改错。相比之下,采用PDA后,可以即录、即审、即改错,也可在录入完成后一次性审核改错,效率更高。
三、PDA在调查使用中的不足之处
采用PDA进行数据采集,基本避免了二次错误的产生,也省去了光电录入机的采购费用。尽管使用PDA调查比以前纸质化调查表现出了更大的优势,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现结合我市基层反映的经验教训进行分析。
1、对两员素质要求高
采用PDA进行调查,是工作上的创新。利用PDA进行人口调查的组织方式和工作流程已不同以往,要先将相关资料导入PDA,登记时现场核实更正,对调查的前期准备工作和现场登记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些调查员在调查过程中容易出错,一旦遇到问题,常常无从下手;加之调查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有的调查员对信息采集不全或审核有误但未及时改正的信息采取强制保存,以致于一些指标有遗漏或有差错的数据最后也上传了,影响调查数据质量。利用PDA进行人口调查,要求调查员既要懂得人口调查业务知识,还要熟悉本调查区的情况,也能熟练利用PDA,这对调查员既是压力也是挑战,同时也增加了普查机构挑选调查员的难度。
2、PDA维护保管难
由于调查时间间隔长,PDA又是电子产品,经常要对它进行充电、杀毒、更新。一旦出现系统问题,送检维修麻烦。作为移动数据采集设备在调查完成后PDA的可循环利用率较低,统一收回仓库保管,较长时间未使用易损坏和造成资源的浪费。PDA调查数据遗失和泄密的风险可能大于传统纸质报表。由于PDA中采集的数据,备份措施不完善,如果没有及时上传,一旦发生设备故障、遗失、软件系统故障等,很可能就会丢失已采集的数据。相比传统纸质调查方式,PDA对调查环境要求更高。例如PDA设备怕摔,忌高空掉落;PDA屏幕在太阳直射情况下亮度不够,难以识别;PDA设备电池续航能力不足;PDA设备怕水,雨天调查存在诸多不便等等。如果在采集过程中没有及时备份、上传,那么一旦发生故障、遗失、软件系统故障等,则很可能就会丢失已采集的数据从而影响调查进度。目前互联网发展迅速,随之而来,互联网信息被盗及丢失的事件屡见不鲜,由于PDA可联网,数据可拷贝,其调查数据存在通过网络等渠道被窃取的可能性。因为调查数据在未公布前一般涉及个人隐私、社会经济发展指标等敏感数据,所以数据安全是大规模推行PDA使用的重要考量因素,应尽可能从设备、存储、网络、软件等各个方面考虑如何使调查数据更安全。
3、数据采集软件功能缺陷较多
主要表现在:同一个调查小区不能同时注册使用多台PDA进行操作;调查要求户编号必须连续,但实际操作中因技术问题会出现户编号跳号;户编号自动生成不能修改。PDA设备的录入系统不稳定,经常会出现死机等现象,严重时会致使数据丢失。建议统一配备高配置的PDA,并设计出稳定、便捷的录入上报程序。这次人口抽样调查,如有需要填报外省详细地址的地方有个别PDA地址显示空白,只能把已填报的备份,并把PDA程序重复的卸载,安装应用程序消耗了大量宝贵时间,严重影响了数据处理的进度和质量。
4、PDA数据录入上报时间紧张
学习和熟悉程序的时间太短,基层统计人员只能边实践边摸索,遇到问题也难以迅速解决,只能自己想办法,影响了数据处理的进度。由于是入户上报,时间把握不好控制,上报时间段短,所以PDA上报工作过于紧张。我市采购的联想PDA录入时系统太慢,机器容易死机,保存数据易丢失。程序不稳定,正常操作程序也容易崩溃,需要重新登录。卸载安装步骤又异常复杂,不适合调查员操作,建议以后调查时,上级统一采购质量稳定的华为、苹果等高品质PDA,并预装调查软件,并且可以自动升级,以确保各个层次的调查员都能熟练运用。
5、本次人口调查PDA终端使用不太熟练
根据本次人口调查的要求,普查员不得自行绘制表格,应当携带统一制定的表格并携带PDA终端现场录入。但是,PDA终端上录入的信息与户主姓名底册的表格信息是一致的,表格信息填制后要求现场录入PDA,这无疑延长了每户的入户时间。且PDA终端上有时逻辑关系规定太死板,例如调查过程中有的户家庭为再婚家庭,母亲与儿子年龄差较小,PDA终端录入后审核不通过导致无法上报,可在PDA使用过程中增加一个解释说明程序,情况属实的话应可以上报。系统审核时只能符合系统要求才能审核通过,不能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登记,复录工作量太大和数据的导出、导入极为不便。
四、意见和建议
因使用人对PDA操作掌握熟悉程度而不同,导致调查工作进度和质量不等。因此就要求调查工作既要充分利用先进性,又要发挥传统统计手段和方法的优势。目前如何将PDA新技术与传统统计手段和方法有效结合,还在探索阶段,但是运用PDA已成为统计调查采用新技术发展趋势。如何发挥PDA在人口抽样调查中优势将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针对上述PDA在人口抽样调查使用中的不足之处,结合本人多年基层普查、调查工作实践,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与完善。
1、“两员”选调、培训是关键
指导员、调查员应选择大学生村官或对于PDA等电子设备上手快的年轻调查员,对于乡村如果难以选调或招聘不到足够数量符合要求的调查员,可将调查员一分为二,分成陪调员和PDA操作员。陪调员要求熟悉调查小区的情况,善于沟通和宣传。PDA操作员要求责任心强,工作细心,能进行电脑和PDA的操作,能准确在PDA上填报调查表。同时,在对“两员”培训上要加强对PDA操作应用知识与技能方面的锻炼,最好是培训后安排一段时间的模拟演练,熟悉PDA各项基本操作与调查软件的各项功能应用。
2、加强管理、及时做好数据备份
调查员应妥善保管好PDA设备,及时充电,以免影响正常使用。若发生PDA设备的丢失或损坏,应立即联系上级调查机构。调查员在每天完成入户登记后,应将当天PDA中的数据备份到外置存储卡中,以免PDA损坏造成数据丢失。面对普通调查员的数据采集程序一定要面向普通民众设计,要简单易懂易上手,越简单越好。PDA设置用量要科学。每个调查小区配备1—2台PDA,使得摸底期间无法满足高峰时间段登记。在入户登记过程中,须按照居民作息合理安排入户时间。一般入户时间为:早上9点至11点,下午3点至5点,晚上7点至9点。由于家中老人不了解子女工作状况,而多数年轻人为“上班族”早出晚归,所以有效入户时间主要集中在晚上。据调查员统计,在居民配合且熟悉家人信息的情况下,平均每户需耗时20分钟以上。在有限的时间里很难提高入户PDA登记率。
尽管在PDA使用过程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总的来讲是利大于弊。人口调查报表的填报往往出现限填项、跳填项,在用纸质报表填报中非常容易因疏忽大意而填错。如果放在PDA电子报表系统中,就可以在程序中就预先设置限定条件,在填报过程中就会自动限填和自动跳项,这将会大大减少数据出错的概率,也大大减少了基层统计机构人工数据审核的工作量。今后应针对这些不足进一步完善,进一步简化操作,以更有利于数据采集的成功,并确保数据质量,以更好地服务于国情国力的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