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平顶山市委、市政府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切实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积极培育发展新动能,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效益水平持续回升,运行质量明显提高。
一、工业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
2016年,平顶山(含汝州市,下同)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46.3亿元,同比增长7.6%,比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0.8个百分点,比上半年提高0.6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在全省18个省辖市中位居第位。其中,12月当月增长8.7%,为今年以来单月最高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4.8个百分点,比今年最低的3月份提高4个百分点。
(二)产销衔接良好
2016年,全市规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2668.2亿元,同比增长7.9%,快于工业总产值增速0.1个百分点,产销率达97.3%,产销衔接良好。其中实现出口交货值41.4亿元,同比下降13.5%,受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河南平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出口订单减少影响,增速回落幅度较大。
(三)工业效益持续回升
2016年,平顶山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488.3亿元,同比增长5.9%,比去年同期提高9.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77.6亿元,增长38.6%,比去年同期提高56.1个百分点,高出全省平均增速32.2个百分点,在全省18个地市中排名第1位。
二、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支柱产业贡献突出
2016年,五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60.9亿元,同比增长7.5%,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6.8%,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为85.3%,拉动全市工业增长6.5个百分点。其中,能源工业增长6.0%,贡献率为27.2%,拉动工业增长2.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长11.5%,贡献率为25.1%,拉动工业增长1.9个百分点;轻纺食品业增长10.5%,贡献率为14.9%,拉动工业增长1.1个百分点;冶金建材工业增长5.1%,贡献率为12.5%,拉动工业增长1.0个百分点;化工工业增长6.7%,贡献率为5.6%,拉动工业增长0.4个百分点。
(二)非公有制经济拉动明显
2016年,全市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26.5亿元,同比增长8.0%,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66.0%,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贡献率为69.4%,拉动全市工业增长5.3个百分点。
(三)小微型企业发展活力增强
2016年,小微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57.7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比去年同期提高7.7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9.9%,贡献率为51.8%,拉动全市工业增长3.9个百分点。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88.6亿元,同比增长6.0%,贡献率为48.2%,拉动全市工业增长3.7个百分点。
(四)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一是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16年,全市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5.9%,高于全市平均增速18.3个百分点,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3.7%,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工业增长0.8个百分点。二是能源、原材料工业和六大高耗能行业占比下降。2016年,能源、原材料工业完成增加值占全市的61.7%,同比下降1.8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的32.2%,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三是高成长制造业比重提升。2016年,全市六大高成长行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5.2%,同比提升0.9个百分点。
(五)区域经济协调增长,增速差距进一步缩小
全市12个县(市、区)中,有4个县(市、区)高于全市平均增速,其中新城区同比增长12.9%、郏县增长10.0%、汝州市增长9.4%、宝丰县增长9.0%,其他8个县(市、区)增速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增速最高的新城区与增速最低的鲁山县相差8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县(市、区)间增速差距缩小24.5个百分点。
2016年平顶山市分县(市、区)工业增加值及增速 | ||||
| ||||
| 工业增加值 (亿元) | 增速 (%) | 贡献率(%) | 拉动 (百分点) |
全 市 | 646.3 | 7.6 | 100.0 | 7.6 |
新华区 | 63.2 | 5.7 | 7.7 | 0.6 |
卫东区 | 20.1 | 5.8 | 2.5 | 0.2 |
石龙区 | 30.3 | 5.6 | 3.4 | 0.3 |
湛河区 | 48.6 | 7.0 | 7.1 | 0.5 |
高新区 | 40.5 | 5.1 | 4.2 | 0.3 |
新城区 | 10.3 | 12.9 | 2.6 | 0.2 |
宝丰县 | 96.0 | 9.0 | 17.4 | 1.3 |
叶 县 | 77.9 | 7.0 | 11.2 | 0.9 |
鲁山县 | 37.0 | 4.9 | 3.9 | 0.3 |
郏 县 | 83.8 | 10.0 | 16.4 | 1.3 |
舞钢市 | 48.8 | 6.8 | 6.5 | 0.5 |
汝州市 | 89.9 | 9.4 | 16.9 | 1.3 |
三、当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部分行业受环保治理等政策性影响突出
今年以来,受环保治理等政策性影响,部分高耗能行业增速回落明显。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39个行业大类中,有28个行业生产保持增长,11个行业生产同比下降。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19.7%,下拉工业增速0.2个百分点;食品制造业下降10.5%,下拉工业增速0.2个百分点;炼焦业下降4.6%,下拉工业增速0.2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5%,下拉工业增速0.2个百分点。
(二)停产企业影响较大
12月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停产101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的11.6%,影响12月工业总产值9.3亿元,影响当月工业增速4.5个百分点,影响全年工业增速0.4个百分点。
(三)新增入库企业偏少
今年以来,全市新建入库企业40家(其中汝州市21家),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的4.6%,在18个省辖市中排名11位。新入库企业偏少是全市工业缺乏有力拉动、增速偏低、位次靠后的重要因素。
(四)部分重点工业企业生产下滑
2016年,全市49户重点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008亿元,同比增长4.8%(现价)。其中平顶山姚孟第二发电有限公司、河南有色汇源铝业有限公司等16户企业减产,产值下降幅度超过10%的重点企业有8家,分别为河南中材环保有限公司下降43.0%、河南伊利乳业有限公司下降37.6%、河南有色汇源铝业有限公司下降37.0%、安钢集团舞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下降28.8%、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联合盐化有限公司下降24.9%、平顶山姚孟第二发电有限公司下降21.4%、中电投河南电力有限公司平顶山发电分公司下降20.0%、河南平高通用电器有限公司下降11.9%。
(五)横向比较,差距明显
一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偏少。截至2016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72家,占全省的3.7%,在18个省辖市中排名第14位,比许昌少777家,比焦作少345家。二是工业增加值总量偏低。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646.3亿元,比许昌(1378.9亿元)少732.6亿元,比焦作(1212亿元)少565.7亿元。三是工业生产增速不高。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比全省平均增速低0.4个百分点,比许昌低1.3个百分点,比焦作低0.3个百分点。
三、 加快工业发展的意见建议
(一)以环保治理为契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步伐
按照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要求制定达标排放规划,坚决关停不达标污染企业。并以此为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
(二)加强新投产和成长型企业跟踪监测,确保应统尽统
依托河南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系统,加强统计、税务、工商等部门企业名录和相关指标信息共享,及时掌握新投产和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生产情况,对接近入统标准企业登记造册,实时跟踪监控,加强督导,为全市工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三)对停产、半停产企业分类筛选,加强重点帮扶工作
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认真核对停产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措施,加强对停产企业的帮扶力度,筛选出一批发展前景好、科技含量高、节能无污染的停产企业,重点帮扶,为工业发展补充后劲。
(四)持续推进基层统计业务规范化工作,着力提高数据质量
继续深入推进企业统计业务规范化工作, 结合省局的安排和部署,加强基层统计业务培训和指导,督促、引导企业按照规范化要求建立和完善电子台账,使企业统计台帐全面实现电子化,从而保证源头数据质量。
(五)借鉴先进经验,提振信心重铸辉煌
从经济发展看,平顶山工业的主要问题是结构制约和“节奏慢”,或错过了市场机遇,或错过了建设佳机,许昌和焦作的成功经验是“转得早”和“节奏快”。“十三五”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平顶山一定要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学习借鉴兄弟地市的先进经验,积极应对挑战,把握新常态、新机遇,在转型攻坚中砥砺前行,为建设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而努力奋斗,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