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工作是我们党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和掌握我国社会经济运行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经济运行发展的晴雨表。在社会经济新常态下,供给侧状况更需要统计的证实与论证,行业的降低产能、降低成本、去库存,有些领域的产品或服务需要加大生产和投入,都是统计需要关注的。致力于统计与供给侧的结合,才能不断满足经济结构转型的迫切需要。
一、行业产能过剩与统计的结合。统计工作应为行业产能过剩提出预警。统计应在行业统计报表的基础上,依据各行各业产品产量、销售、库存、利润、成本等要素,正确分析研究产能过剩的原因及要素,紧密切合实际,具体做出针对性的措施,为化解产能过剩提供引导性的统计咨询和服务。
二、行业降低成本与统计结合。统计工作注重于为行业降低成本提供数据方面的依托,统计应依据行业的报表,认真归结和梳理行业相关的成本结构要素,对其研究分析为企业提供正确行业运行信息并降低企业成本,行业部门也能够获取相关的成本数据信息。
三、扩大供给与统计的结合。统计要为扩大有效的供给提供有力支撑。统计是靠数据中影响供给侧的主要因素来推进和支撑供给侧,找出供给的短板和不足。从宏观的经济角度看,投资、消费、出口、这是“需”的三大要素,而对应的“供”的要素有土地、资本、劳动力、创新。而土地的集约有效使用、资本的使用效率、企业创新效率等,统计工作都应致力于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资料,使政府更好地把控社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供给侧与统计新思路相结合。用供给侧提出统计工作的新思路。统计也可以想象成是生产数据的行业,数据就是产品,这样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数据并没有和服务对象相吻合,如同是企业中的过剩产能,可以说是统计资源的一种浪费。统计应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进行供给侧改革,生产出广大服务对象进一步需要的数据产品来,以此提高统计工作质量,缓解统计中 “供”和“需”的矛盾。
统计工作应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转变思维的方式,开辟统计新的思路,积极配合为供给侧改革提供高质量的统计数据,实现统计优质服务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