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在元旦、春节、元宵等节日效应带动下,平顶山各大商贸企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经营措施得力,广大居民购买力释放,全市消费品市场开局良好。
一、全市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及基本特点
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含直管县)227.6亿元,增长11.7%,高于全省增速(11.6%)0.1个百分点,增速较1-2月回落0.1个百分点。增速居省辖市第10位,位次与同期持平,比1-2月位次(第7位)后移3个位次。
不含汝州,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7亿元,增长11.5%,低于全省增速(11.6%)0.1个百分点,增速较1-2月回落0.1个百分点。增速排名第10位,位次比同期前移3个位次,比1-2月(第11位)前移1个位次。
(一)城镇市场贡献突出,乡村市场发展较快。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乡村市场增长持续快于城镇,但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扩大以及城区发展步伐加大,城镇市场增速逐步加快。一季度全市城镇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1.7亿元,增长11.3%,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87.1%,拉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9个百分点;乡村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4.0亿元,增长12.4%,高于城镇增速1.1个百分点。
(二)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小幅回落。一季度平顶山市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3.5亿元,同比增长15.2%,低于同期0.9个百分点。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小幅回落主要是批发业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速回落,一季度全市限额以上批发业零售额9.6亿元,增长8.8%,比同期增速回落26.1个百分点,对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拉动力比同期下降1.7个百分点。
(三)餐饮业领跑四大行业增速。一季度,全市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8.9亿元,增长14.1%,高于同期增速1.8个百分点,增速领跑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四大行业,高于增速最低的批发业4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6亿元,增长24.3%,高于同期9.8个百分点。餐饮业自2016年底以来,增速持续两年领跑四大行业,保持高增长态势,一方面餐饮企业主动适应新常态,调整经营策略,开拓经营方式,不断提升服务品质;一方面大众消费的潜力不断显现,成为餐饮市场的中流砥柱,为餐饮市场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和增长潜力。
(四)基本生活类保持稳定增长,消费升级类增长较快,汽车类增速回升较大。
从一季度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看,与民生相关的吃、穿等基本生活类商品平稳增长。粮油食品类增长33.9%、饮料类增长17.3%、烟酒类增长32.5%、日用品类增长14.9%,分别高于同期增速0.2、2.1、7.8、7.0个百分点。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9.8%,高于同期增速8.1个百分点。
消费升级类增长较快,比同期增速有较大提升。一季度文化办公用品、体育娱乐用品类分别增长43.9%、8.5%,高于同期35.3、11.5个百分点。化妆品类增长23.2%,高于同期20.4个百分点。
家居类保持较高增速。一季度建筑装潢类、家具类分别增长57.5%、19.1%,高于同期38.0、1.5个百分点。
汽车类回升较大。一季度汽车类增长17.5%,高于同期14.4个百分点。
二、影响全市消费品市场不利因素
(一)大中型商贸企业增速不高。一季度全市批发业大中型企业33家,实现销售额63.7亿元,增长-19.1%;实现零售额7.9亿元,增长-1.0%,低于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2.5个百分点。全市零售业大中型企业76家,实现零售额17.7亿元,增长9.6%,低于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9个百分点。大中型批零企业数量不多,但零售额占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的比重达47.9%,是影响限额以上以及全市零售额增长的重要因素。
(二)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性影响,中西药类商品零售增长放缓。一季度,限额以上单位中西药类商品零售额2.8亿元,同比增长17.7%,增幅同比回落10.5个百分点。由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去年九月底前全国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药品价格总体回落,同时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采购实行“两票制”,压缩采购流通环节,中西药类零售回落或将持续到三季度。
(三)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速大幅回落。一季度,限额以上石油及制品类实现零售额8.0亿元,增长0.2%,增速低于同期25.1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占全市限额以上零售额比重达15%,仅次于汽车类,其增速大幅回落对限额以上零售额增速有较大不利影响。
(四)煤炭销售、烟草等大型批发企业经营状况不佳。全市一季度批发业实现销售额240.6亿元,增长9.8%,增速比同期回落4.6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规模较大的煤炭销售企业增速大幅下降,同时烟草公司销售额增速下滑:
一是几个规模较大煤炭销售企业增速下降: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焦化有限公司、平顶山煤业(集团)运销公司劳动服务公司、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平顶山天昊实业公司、平顶山煤业(集团)金帆公司、平顶山煤业集团运销天意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这五家企业均为煤炭销售企业,今年1-3月五家企业销售额合计23.4亿元,比同期减少28.6亿元。
以上五家企业今年1-3月销售额增速下降,直接拉低全市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速12.9个百分点。
二是河南省烟草公司平顶山分公司销售额增速负增长,拉低全市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速1.6个百分点。
以上几家企业1-3月销售额占全市限上批发业销售额比重达40.5%,其销售额增速下滑合计拉低全市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增速14.5个百分点,是全市批发业销售额增速下降的主要因素。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管一级”评审印证参考用部分指标在全省排序靠后。根据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管一级”评审办法,省局用部分相关经济指标的增速进行聚类分析,赋值排序,对各省辖市的消费水平进行一致性验证。其中,全市3月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和个人消费性贷款余额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位于全省第18、第17位。
三、促进消费市场较快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大力培育大型商贸企业,积极发展新型业态,夯实消费品市场。目前,平顶山市大型批发零售业企业较少,中小型企业分布不集中,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一是要继续贯彻执行对新增单位的奖励政策,培育引导更多中小企业、产业活动单位和大个体成为限上单位,不断提升限额以上单位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和占比,推动全市商贸企业做大做强。二是着重发展贴近和方便居民生活的便利店、仓储商店、中小型连锁综合超市,满足居民消费便利化要求;三是为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水平,建议在合理规划的基础上,积极培育中高档商品市场。
(二)积极应对消费结构升级,创造有效需求。受部分消费领域政策刺激效应递减因素影响,传统消费增长潜力逐步放缓。而另一方面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品更新换代节奏加快,中高收入群体越来越追求生活的品位和档次,文化消费成为时尚,发展享受型消费成为热点。商业企业要不断增强市场的应变能力,深入研究市场和消费变化的新特点,组织好与之相关的商品和服务,不断扩大消费品市场空间,分层次加快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同时针对目前的养老、汽车、旅游、休闲、信息、教育等新兴消费的形成和发展趋势,加快消费信贷改革步伐,提供多样化消费信贷支持。
(三)大力推进市场载体建设,构筑商业高地。继续加强主城区商贸圈载体建设,科学合理进行规划布局,构筑主题鲜明、层次清晰、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现代化商贸集群高地。积极完善主城区中心服务功能,不断提升经营档次,努力推动本土知名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积极引进“著名商标”流通企业通过连锁经营、授权经营等形式进驻平顶山,不断增强综合辐射能力,努力提升平顶山商贸综合实力。
(四)充分挖掘农村市场潜力,开拓农村市场。统筹城乡市场一体化建设,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扶持和资金帮扶配套措施,引导和支持大中型流通企业、连锁公司将经营触角向农村地区延伸,促进农产品进超市、进商场,改善农村市场消费环境。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农产品卖方难问题,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在更广范围内刺激释放农民消费需求和潜能,扩大消费规模,不断把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力转变成现实的购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