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决策部署,牢固树立“项目为王”鲜明导向,滚动推进“三个一批”,聚精会神抓项目、促投资、增动能,全力以赴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进一步发挥投资对优化经济结构的关键作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
一、投资运行基本情况
202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同)同比增长12.5%,分别高于全国(4.9%)、全省(4.5%)7.6个百分点和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7位,位次比去年同期前移2位,两年平均增长9.0%。
(一)投资结构逐步优化
2021年,全市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7.1%,占投资比重的9.9%;其中,农、林、牧、渔业投资增长55.7%,畜牧业增长125.5%。第二产业投资增长9.4%,占投资比重的32.9%;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1.7%。第三产业投资增长9.8%,占投资比重的57.2%;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13.8%,房地产业增长13.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42%。全市产业投资结构整体呈现为“一高两平”增长态势,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9.9:32.9:57.2,拉动投资增长分别为3.6、3.2和5.8个百分点。
(二)工业投资稳步提升
2021年,全市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1.7%,增速高于全国(11.4%)0.3个百分点,和全省(11.7%)持平,比上半年(4.3%)提高7.4个百分点。采矿业投资增长4.8%,比上半年(-8.5%)提高13.3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长14.9%,比上半年(5.1%)提高9.8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13.5%)1.4个百分点、全省(12.7%)2.2个百分点;其中,金属制品业投资增长60.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58.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34.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4%,比上半年(11%)回落5.6个百分点;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下降2.6%,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8%,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98%。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0.7%,比上半年(-6.7%)提高7.4个百分点。随着“万人助万企”活动的开展,帮助企业梳理投资项目,全年新增工业项目333个,同比增加136个;其中,新增工业技改项目108个,同比增加64个。项目的持续增加和不断推进是工业投资稳步增长的主要因素。
(三)项目带动作用强劲
2021年,全市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上好项目氛围日益浓厚,项目数量、质量、进度和成效均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市、县两级积极加强部门沟通,及时掌握新项目开工情况,发改委、工信局、统计局等部门定期摸排项目清单,统计局主动对接项目单位,开展业务指导,帮助完善入库资料,做到应入尽入,确保新开工项目及时入库。全市新开工项目入库778个,同比增加266个。从项目规模看,亿元以上开工项目261个,占新开工项目比重的33.5%。从产业看,第一产业项目增加107个,第二产业项目增加333个,第三产业项目增加338个。
(四)民间投资活力增强
2021年,全市大力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和创业创新活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三个一批”活动开展扎实有效,服务质量逐步提高,民间投资信心进一步增强。全市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5.1%,分别高于全国(7.0%)、全省(4.4%)18.1个百分点和20.7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为65.8%,较上年同期提高6.7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5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3.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9.7%。从项目看,全市民间投资在建项目766个,同比增加74个。从规模看,5000万元以上项目295个,同比增加96个,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8.1%。
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部分行业投资存在短板。从投资增速较低的行业来看,2021年,煤炭开采与洗选业投资同比下降51.9%,下拉全市投资1.2个百分点;专用设备制造业下降47.1%,下拉0.8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投资同比下降24.3%,下拉0.7个百分点。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这类行业大部分项目为上年度结转项目,今年以来新开工项目仅12个,同比减少10个,加之环保、创文、创卫压力及疫情等原因,导致这些行业项目推进缓慢。
(二)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乏力。2021年,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2.1%,分别低于全国(0.4%)、全省(0.3%)2.5个百分点和2.4个百分点。其中,公共设施管理业下降10.4%,低于全省10.7个百分点,下拉全市基础设施投资6.9个百分点;卫生和社会工作下降10.9%,低于全省15.7个百分点,下拉1.4个百分点;教育业下降10.4%,低于全省10.7个百分点,下拉1.3个百分点。随着鹰城大道、市第一高级中学新校区、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区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完工,目前暂无大型基础设施投资项目开工。
(三)高技术产业投资低迷。2021年,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1.7%。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下降19.2%,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下降47.1%。从项目上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和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在建项目16个,与上年同期持平,今年新入库项目7个,同比减少1个。项目建设投入的减弱,导致高技术投资下降。
(四)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放缓。2021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0.9%,增速比上半年(39.4%)回落28.5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6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少拉动3.8个百分点。去年以来,中央先后出台“三道红线、两个上限、两个集中”等一系列调控政策,加强对消费贷、经营贷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的清理力度,开发企业融资环境持续收紧,加之疫情影响,居民购房意愿下降,销售低迷,致使开发投资增速持续回落。
三、下步建议
一要持续抓好新开工项目入库工作。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紧盯“三个一批”活动,各级各部门要做好本领域新开工项目摸排,梳理投资项目信息,并主动对接项目单位,准确掌握项目名单及开工时间,密切跟踪项目进展情况,提供项目入库手续办理服务,帮助项目单位完善入库手续,做到新开工项目应入尽入,切实提高项目入库工作效率。
二要狠抓转型发展不放松。要持续推进转型发展,特别是工业转型升级和技术改造的力度要进一步加大,鼓励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创新,升级改造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档次和水平,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项目,实现产品更新、工艺更先进,促进绿色化、智能化生产。结合“万人助万企”活动,做好营商环境优化,做足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通过建立工作台账,跟踪好项目建设进度,确保签约项目早落地、开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达效。
三要着力为企业搞好服务指导。各企业主管部门要定期深入乡镇和企业,加大企业服务力度,帮助企业解决统计工作存在的困难,督促抓好投资统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立投资项目统计台账、填报依据清单制度,规范凭证单据的整理和留存,实现随时调阅、便捷提取,做到凭证齐全、数出有据、提供及时。
四要积极拓宽项目资金渠道。各级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拓宽融资渠道,开创新的融资模式,进一步加强政银企合作力度,推动银企常态化对接,搭建好企业向银行金融机构融资的桥梁,为项目建设增添资金保障。同时,各部门应积极主动争取国家、省各项政策性资金支持,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