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在全球经济低迷、传统市场萎缩、外需持续不振等不利因素影响下, 平顶山市对外贸易遭遇重重困难,进出口总值增长速度出现较大幅度下降,全市外贸发展需进一步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才能助推经济增长。
一、前七个月外贸运行主要特点
据海关统计,2016年1-7月,全市共计完成进出口总值25927万美元,同比下降43%。其中出口22108万美元,下降44.4%;进口3819万美元,下降32.9%。
从进出口方式来看,一般贸易出口20081万美元,下降38.6%,占出口总额的90.8%。进口3526万美元,下降30.5%,占进口总额的92%;加工贸易出口1957万美元,下降69.8%,占出口总额的8.9%;对外承包工程出口67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0.3%。加工贸易进口63万美元,下降86.8%,占进口总额的2%;保税仓库进口224万美元,占进口总额的6%。
从进出口企业来看,前七个月国有企业出口6063万美元,下降66%,占出口总额的27%;外商投资企业出口1368万美元,下降69.3%,占出口总额的6%;其他企业出口16164万美元,下降16.7%,占出口总额的73%。
从进出口商品来看,前七个月全市工业制品出口21441万美元,下降44.3%,占出口总额的99%,进口3731万美元,下降33.2%,占进口总额的99%;初级产品出口161万美元;机电产品出口3185万美元,下降66.5%,占出口总额的14%,进口3035万美元,下降29.3%,占进口总额的79%;农产品出口378万美元,下降18.9%,占出口总额的2%。
从进出口市场来看,截至7月底,全市商品出口到90个国家和地区,亚洲和欧洲为主要出口市场。对亚洲出口12242万美元,下降41.4%;对欧洲出口5373万美元,下降36%;对北美洲出口2268万美元,下降55.5%;对非洲出口1419万美元,下降42%;对大洋洲出口91万美元,下降67.5%;对拉丁美洲出口715万美元,下降65.5%。出口额列前五位的国家是比利时、印度、印度尼西亚、西班牙、美国。
二、外贸运行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一)出口商品结构不优。目前全市出口商品结构优化进程迟缓,突出表现为出口商品结构不优,出口商品的档次和附加值不高,缺乏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品的出口商品,带动全市出口增长的主要商品仍是传统的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商品,还未形成拉动全市出口增长的新增长点,出口增长后劲不足,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的出口商品、优化出口结构的任务很艰巨。
(二)主体结构有待优化。目前全市国有企业进出口所占比重较大,仍然是全市进出口主力军,对全市外贸影响占据主导地位。相比之下,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和其他企业缺乏影响力大、拉动性强的重点龙头企业,外企和其他企业主体培育力度有待加强,结构有待优化。
(三)市场结构有待调整。前七个月,全市对亚洲、欧洲出口分别达到12242万美元、 5373万美元,占全市出口总值的79.7%。这说明全市对欧盟、印度、韩国等传统市场进出口总值始终保持较高占比,相对依赖程度较高。为促进外贸市场多元化发展,在巩固对传统发达经济体外贸增长的同时,应积极调整市场结构,大力拓展新兴市场,努力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
三、加快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创造新的出口竞争优势,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企业和出口商品,打造自主出口品牌,培育和创造出口商品竞争的新优势。
(二)大力完善配套政策,加大外贸产业政策扶持。着力扶持“新、特、优”企业,培育外贸出口新增长点,推动平顶山市外贸“长大长高”。
(三)不断优化外贸产业出口结构。目前全市出口方式是以一般贸易出口为主,出口增长属于数量扩张型的较为粗放的增长方式。在立足平顶山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下,力争把初级产品经过一定加工后,再出口。尽可能的加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的建设,以达到一般贸易出口和加工贸易出口的平衡发展。同时要推动加工贸易升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努力谋划多元布局,大力开发新兴市场。在开拓新兴市场方面,加强对企业的支持与服务,建立和完善各种经贸合作机制和平台,营造良好的贸易环境,做好新兴市场的开拓工作,大力开展国际经贸合作与交流,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为全市外贸稳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四、前景展望
展望2016年,随着外需缓慢复苏、政府稳外贸政策的效力将进一步凸显,外贸环境会有所改善。但也要看到经济转型升级任务依然艰巨,国内需求增长仍受一些体制机制因素的制约。平顶山市必须继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努力“转方式调结构”,对外贸易才有望实现稳定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