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平顶山市统计局门户网站!现在是
| 繁体 | 网站已支持IPv6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统计视点
平顶山市工业能耗结构问题分析
文章添加时间: 2017-10-30     文章点击数:

2017年上半年,平顶山市大力实施“压煤、降尘、减排、增绿”工程,坚持节能、降碳与稳增长、调结构相促进,规模以上工业以1.4%的能耗增速推动增加值增长8.0%,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6.1%,节能降耗成效明显。但是,工业行业结构偏重、原煤消费比重偏高等问题依然存在。本文通过平顶山市2017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种类结构、行业分布、县区分布及消费量梯次划分四方面进行分析,探索更加合理、有效的节能削煤路径。

    一、从四个方面对工业能源消费结构进行分析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呈现“一重三集中”的特点,即工业运行以原煤为重要能源供给,行业消费集中、区域消费集中、企业消费集中。

(一)能源消费的品种构成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在生产工程中主要消费29个能源品种,以煤炭、电力和焦炭为主,其中煤炭占76.3%,电力占7.7%,焦炭占6.0%;其次消费较多的为热力气和油,其中热力占4.6%,气占3.6%,油占0.4%;其余能源品种占1.4%。 

 1.煤炭: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消费煤炭657.9万吨标准煤(不包括用于入洗的原煤),同比增长3.9%;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76.3%,比上年同期减少0.7个百分点。消费煤炭最多的行业是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其次是炼焦业,消费量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41.8%和38.5%。

2.焦炭: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消费焦炭53.2万吨,同比增长3.0%;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6.0%,比上年减少0.1个百分点。消费焦炭最多的行业是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其次是金属制品业,消费量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93.8%和5.7%。

3.气: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消费气12.2亿立方米,同比下降0.4%,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3.6%,比上年同期减少0.2个百分点。消费气最多的行业是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其次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纺织业,消费量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66.7%、7.4%7.2%和5.3%。

4.石油制品: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消费油2.2万吨,同比增长1.8%;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0.4%,上年同期基本持平。消费石油制品最多的行业是非金属矿物品业,其次是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和黑色金属冶制炼业,消费量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36.1%、16.0%、14.0%和9.5%。

5.热力: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消费热力1164.4万百万千焦,同比增长21.7%;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4.6%,比上年增加0.6个百分点。消费热力最多的行业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其次是食品制造业,消费量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70.0%和22.4%。

6.电力: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为5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为7.7%,比上年增加0.3个百分点。电力消费较多的行业依次为: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消费量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8.3%、15.9%、14.0%、12.4%和9.1%。

(二)能源消费的行业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435.2万吨标准煤,主要分布在38个工业行业。其中,轻工业能耗32.4万吨标准煤,占比7.4%,重工业能耗402.8万吨标准煤,占比92.6%。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电力、黑色、化工、煤炭,占比都在10%以上,其次集中在建材、炼焦、有色,占比都在4%以上,这七个行业能耗合计394.2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的90.6%,是能耗的聚集地。

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上半年能耗145.0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33.3%,主要消费原煤,包括20家工业企业,重点企业平顶山姚孟第二发电有限公司中电投河南电力有限公司平顶山发电分公司、国家电投集团平顶山热电有限公司

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半年能耗76.3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17.5%,主要消费原煤、焦炭和电力,包括19家工业企业,重点企业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舞钢中加钢铁有限公司、舞钢新希望炼铁有限责任公司。

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上半年能耗48.5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11.1%,主要消费原煤和电力,包括35家工业企业,重点企业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神马尼龙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河南神马氯碱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4.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上半年能耗46.8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10.7%,主要消费原煤和电力,包括54家工业企业,重点企业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平顶山市通亚选煤有限公司

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上半年能耗38.3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8.8%,主要消费原煤、洗精煤和电力,包括155家工业企业,重点企业河南省大地水泥有限公司、郏县中联天广水泥有限公司、平顶山瑞平石龙水泥有限公司

6.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上半年能耗21.5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4.9%,主要消费原煤和洗精煤,包括10家工业企业,重点企业有河南中鸿集团煤化有限公司、平顶山市宏业泰工贸有限公司、平顶山市宏业泰工贸有限公司。

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半年能耗17.9万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4.1%,主要消费原煤和电力,包括13家工业企业,重点有河南有色汇源铝业有限公司。

(三)能源消费的县(市、区)分布 

全市共有11个县(市、区),能源消费主要集中在6个县(市、区)6个县(市、区)能耗占比78%,以舞钢市能源消费比重最大。上半年舞钢市规模以上工业能耗82.1万吨标准煤,占全市18.9%;鲁山县能耗76.3万吨标准煤,占17.5%;湛河区能耗65.7万吨标准煤,占15.1%;叶县能耗41.2万吨标准煤,占9.5%;新华区能耗37.6万吨标准煤,占8.6%;宝丰县能耗36.8万吨标准煤,占8.5%;高新区能耗28.6万吨标准煤,占6.6%;卫东区能耗26.6万吨标准煤,占6.1%;石龙区能耗25.3万吨标准煤,占5.8%;郏县能耗15.0万吨标准煤,占3.4%;新城区能耗0.1万吨标准煤,占0.03%。  

(四)能源消费的梯次划分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06家,其中,耗能10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11家,能耗合计308.2万吨标准煤,占总量70.8%;耗能5万--10万吨标准煤企业7家,能耗合计46.0万吨标准煤,占总量10.6%;耗能1万--5万吨标准煤企业17家,能耗合计32.2万吨标准煤,占总量7.4%;耗能1万吨标准煤以下企业671家,能耗合计48.9万吨标准煤,占总量11.2%。

    二、存在问题  

(一)煤炭消费占据主导,环境污染压力较大。全市工业企业生产运行仍然是以煤炭作为主要能源供给消费量合计占规上工业能耗比重为76.3%,近年虽有下降趋势,但仍然偏高煤炭直接燃烧,不仅造成了能源利用效率的低下,而且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硫、烟尘、粉尘,给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增加了企业和当地政府环保投入的成本,也不利于2017年节能减排工作的最终考核。

(二)能源回收利用水平低。在全市706户规上工业企业中,有能源回收利用能力的仅有6户企业;38个行业大类中,有能源回收利用能力的仅有3个行业。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能源的回收利用率较低,共回收利用能源18.4万吨标准煤,能源回收利用效率仅有4.2%。能源回收利用水平低阻碍了平顶山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步伐。  

(三)能耗过于集中部分县区,对全市节能工作影响较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能耗主要集中在6个县(市、区)能耗过于集中部分县区导致三方面问题:一是重点耗能县(市、区)能耗运行趋势直接影响全市节能工作开展;二是能源消费量较大县(市、区)将承担更多能耗消减任务,在平衡当地经济发展与节能降耗之间的关系时显得困难;三是一些能耗较小的县区节能空间相对狭窄,完成能耗消减任务难度加大。 

三、建议 

(一)加大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削煤力度。上半年耗能1万吨以上的企业有35家,企业个数仅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的5.0%,能耗比重却达到88.8%将这些企业确定为重点耗能企业进行重点监测和监督,密切关注其月度能耗运行趋势,对出现上升苗头的企业,及时调控,要求企业加大技改力度,淘汰落后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严控新增高耗能、高耗煤项目的审批。严格建立项目准入制度,对高耗能尤其是高耗煤项目,严把政策关,未经批准的坚决不能立项、备案;新上用煤项目,在确保完成当地减煤任务的前提下,实行用煤量等量或减量替代。

(三)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利用财政税收、利率优惠及技术推介等手段,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低能耗产业发展步伐,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和升级,降低高耗能行业的比重。

(四)提高煤炭利用效率通过煤炭在加工、转化和利用过程中清洁化利用,不断提高煤炭消费质量和效率。推广各种经济有效的煤炭洁净技术,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构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

(五)优化能源结构。加大对清洁能源、新能源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控制、价格引导等方式,推动工业用能朝着清洁、高效方向发展。 

[打印本页] [关闭页面]